中国文化演进过程的“文化生命论”诠释

2014-07-28 05:09陈崛起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文化

陈崛起

摘 要: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以单个人类比,认为国家民族的生活加上时间的绵延、历史的演进就是所谓“文化”,文化就是国家民族的“生命”,并在此认识上形成了“文化生命论”,在这种总体文化观的指导下,他以历史、民族和文化为总体主线,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体认,进行了西文化的对比,并对中国文化的演进进行了时期划分,最后回归到对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发展上来。此种分析思路有力地解释了中国文化的真相,并在分析过程中体现出作者的历史文化主义倾向和民族文化主义情节。

关键词:《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文化生命;中国文化

“民族创造出文化,文化又融凝此民族” 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演进至今仍保持着相当的活力和潜力,对此我们需要一种文化学上解释。但是,究竟何为文化,何为中国文化,我们应以何种思路来研究中国文化的绵延,中国文化演进至积贫积弱的近代证明它已经衰老了吗?这些疑问在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中都得到了“文化生命论”的诠释。

一、钱穆的文化观——诠释中国“文化生命”的逻辑起点

(一)关于文化涵义的理解

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梁漱溟指出:“俗常以文字、文学、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为文化,乃是狭义的。我今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人们,文化是及其实在的东西。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在。”诸如上述两种文化观代表了近代学者的主流文化观,即他们持一种大文化观。

钱穆则在其《文化学大义》中对文化的涵义做了这样的阐述:“文化只是‘人生,只是人类的‘生活。惟此所谓人生,并不指个人人生生活而言。每一个个人的生活,也可以说是人生,却不可以说是文化。文化是指集体的、大众的人类生活而言。在某一地区、某一集团、某一社会,或某一民族之集合的大众的人生,指其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综合的全体性而言,始得目之为文化。” 综合说来,钱穆的文化观较之以上两种观点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以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为出发点提出了“历史文化生命论”。他在《国史大纲》中言到:“文化与历史之特征,曰‘连绵,曰‘持续。惟其连绵与持续,故以形成个性而见为不可移易。惟其有个性而不可移易,故亦谓之有生命、有精神。” 可称为:“历史文化生命。” 第二,以“文化”和“文明”的涵义辨析凸显文化的深刻内涵。他认为“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收,文化则必须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类债而产生。” 他举例道,欧美的一切工业机械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体现的是工业文明的传播,却不能说欧美文化传播到各地,产生机械的是文化,应用此项机械而造成人生形形色色是文明。“文化可以产生出文明来,文明却不一定能产出文化来。”

(二)钱穆对世界文化的三类型划分

在对世界文化的类型学划分上,钱穆的分类受到了梁漱溟“文化三路向”的影响,“《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于新文化运动有补偏救弊之意” 。梁漱溟认为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个路径样法:“向前面要求;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转身向后去要求” ,三个路径样法依次对应西方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印度的根本精神。与梁漱溟从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来理解文化的起源决然不同,钱穆是个典型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他认为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别不外三型:发源于高寒草原地带的游牧文化;河流灌溉平原的农耕文化;滨海地带的商业文化。三型文化又可分成两类,游牧、商业为一类,农耕文化为一类,其原因在于农业文化是自给自足的,而游牧与商业则同样的需要向外依存。两类型文化的具体内容如(表-1)。

钱穆对这三类型的文化评价道:“文化必有刺激……文化非刺激而不能持续发展。然动进复动进,克服复克服,富强益富强,刺激益刺激,而又以一种等比级数的加速为进行,如是则易达一极限,即为此种文化发展之顶点。古代游牧民族其兴骤然、其崩速。近代之商业文化,虽其貌相若与古代之游牧文化大异,而内里精神实出一致,因此此种文化常感摇兀不安。” 相比游牧和商业文化的“富、强、动、进”,农业文化则为“安、足、静、定”。我们对此可以予以理解为中国古代形成的“安、足、静、定”和“内倾型”等文化特征使得中国得以自给自足、抵御强暴,保持了文化的延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文化“三期说”——中国“文化生命”的时空绵延

文化的演进、绵延首先始于国家的凝成与民族的融合,对此,钱穆认为,第一,中国文化乃是由中国民族独创,换言之,亦可以说是由中国国家所独创。“民族”与“国家”在中国史上是早已“融凝为一”。第二,正因中国文化乃由一民族或一国家所独创,故其“文化演进”,四五千年以来,常见为“一脉相承”,,“传统不辍”。 钱穆将中华民族比喻为一大水系,乃由一大主干逐段纳入许多支流小水而汇成一大流的,他将这种汇聚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如(表-2)。

钱穆认为中国人常把民族观念消融在人类观念里,也常把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观念里。 “民族融合”即是“国家凝成”,国家凝成亦正为民族融合。中国文化便在此两大纲领下逐步演进。 对于这种生命式的演进,钱穆认为必须将其放在历史中来研究,尽管历史本不能分期,好像河流不能切断,也像人的生命不能分割,但进行分期可以知道时期的文化完成了什么,基于这种思路他将中国文化有史以来到他所处的时代划分为四个时期:先秦时代;汉唐时代;宋、元、明、清时代;当前面临着的最近将来的时期。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人把人生大体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确定下来了,这是中国文化演进的大方针,即中国文化之终极目标所在。钱穆认为中国早在先秦时代经过“五大阶段” 已完成了“民族融合”和“国家凝成”的两大功业,期间的代表人物则为周公与孔子。此下中国政治与社会之大理想即“礼、乐”由周公始创,学术思想之大体系即“仁、道”由孔子建立。 中国民族的“学术路径”与“思想态度”也因此在先秦时代奠定,中国文化生命在此时期已茁长完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浅析汉风壶与中国文化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