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摄影表现可能性初探

2014-07-28 21:26高约西刘灵清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3期

高约西 刘灵清

摘 要:诞生于现代的观念摄影是摄影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艺术创作,发展历史较短。它具有传统艺术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有较强的可研究性。本文的观念摄影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对其表现可能性进行探讨。在文章最后,作者阐释了观念摄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地位与意义。

关键词:观念摄影;主题表达;表现方法

一、观念摄影颠覆了传统摄影概念

诞生于现代的观念摄影是摄影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艺术创作,发展历史较短。它具有传统藝术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有较强的可研究性。本文中探讨的观念摄影是把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而并不是单一的虚浮的理论。“观念摄影”这个名词虽然很多人表示陌生,但它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从摄影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但在早期却没有被定义,也未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流派。[1]早在摄影出现之前,“观念”就已经深深扎根于艺术家的各个创作领域之中了。摄影这一门类的出现,实际上为观念艺术添加了一种媒介和手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摄影进入现代艺术体系,摄影的艺术观念也发生很大转变。随着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摄影已不局限于纪录影像和传递美丽的框架之中了,它成为了人们表达个人思想观念的有效手段,也催生出了“观念摄影”这一年轻的艺术摄影。

之所以把观念摄影归类到艺术摄影当中,是因为它区别于新闻摄影和其他功用摄影。它和传统摄影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反传统摄影的客观真实性,而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和观念的介入。如今,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到了图像制造的时代潮流中,以前那种专业化的摄影概念和身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颠覆。[2] 现在的观念摄影早已走出传统摄影的束缚,成为一种新的媒介,一种表达价值观,表达个人思想观念的有效手段,观念摄影也已经成为现代流行艺术的一种形式了。

二、观念摄影表现可能性的多样化

1.主题表达的可能性。首先,最早的观念作品多以绘画写意的方式呈现。早期的摄影家为了踏入艺术领域,使他们的作品能够被接受认同,从而借鉴绘画的制作方式,通常用布景、模特造型、暗房制作(包括拼贴、合成等方法)来创作图像。这种创作手法沿用至今,也是当代艺术摄影创作惯用的手法,只是现代的后期技术更加提高了。其次,是关于公益这一主题。公益与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讲求尊重人、为社会谋发展,以及建立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益作品进入人们的视线,海报、视频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现象。好的公益作品应该具备简单易懂的画面、引人深思的寓意,要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然后,有表现城市亚文化这一主题的。亚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城市亚文化包含的类目多而杂,如“垮掉的一代”、同性恋、街头暴力等。再者,战争这个主题被国内外许多观念摄影实验家拿来创作过,作品也层出不穷。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当时造成的震撼力,更多的是借作品来表达战争背后的意义。关于战争主题的观念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让人不由得去思考战争与人性等深层次的问题。此外,哲学这一主题虽看似很难表现,却被创作者们普遍使用。“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但有关哲学的议题却很早之前就在中国发芽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提出了大量哲学相关的话题,甚至在《易经》中,就已经有关于哲学问题的讨论了。当代创作者利用哲学命题,一般通过抽象的图片表达来阐释中国古书提及的哲学命题,这种新式的创作方式犹如一股清泉注入观念摄影。 对观念摄影作品主题的分类其实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作手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多样化。现在,观念摄影的主题已涉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触及政治话题,创作者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并提醒人类反思身边存在的社会问题、人类话题。

2.表现方法的可能性。摄影创作的一般步骤可分为前期准备、拍摄和后期处理。第一种,是相对最简单的方法——模仿。模仿经典作品是观念摄影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即创作者借用经典艺术作品,通过自己摄影的方式替换其中的某些元素。例如现代许多观念摄影作品都是模仿世界名画,其主要表现方式为模仿世界名画中的衣着、背景和构图,利用大众对经典名画的熟知,去吸引他们的关注。此外,还有很多模仿老照片、电影中的场景以及经典人物形象等。 第二种方法,是置景模拟。置景模拟就是将那些当前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通过创作者的手逼真地表现出来,然后加以拍摄的创作方式,也就是借用真实的形象创造一个虚拟的观念世界。模拟的题材没有限定,可以是历史发生过的某个真实事件,也可能完全来自拍摄者的主观体验,如想象或梦境等。第三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装置。装置是对空间的一种改造,通过装置让观众进入作品所展现的氛围中,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到创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作品的意境。装置艺术区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特点表现为:现成物的使用和对场景的强调。第四种方法,是最具争议的手法——摆拍。摆拍是由于创作者想借助的场景在现实中不存在,必须人为地进行准备。最常见的一种摆拍,我们称为行为艺术。行为艺术摄影主要是以身体为基本材料,通过模特对行为的演绎来表达创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思想观念。在其中,任何的行为和摄影手法都是观念的载体,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摄影观念而存在。除了前期的四种表现方法,下面介绍后期常用的三种处理方式。第一种,底片合成。将通常拍成的底片或正片合成不同的照片,可使影像所具有的细部和质感反映到各种图像上,由此可以获得装饰、绘画的特殊效果。[3] 第二种,拼贴技术。拼贴是一种比较随性的表现,它可以是不具任何意义的。在摄影之前,通过置景和表演等手段,使被摄者本身具备视觉力量,拍摄动作只是记录了这一对象的原貌,如果放弃在此前做手脚,则可以考虑对图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通过它们之间的拼合关系来呈现特殊的效果。[4]拼贴的材料是没有限制的且手法多元化,不仅在创作的颜色、肌理和质感上有变化,还可以通过非现实的重组和叙述手法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第三种,置换手法。置换这种手法在观念摄影中并不常见,但它却不失为表达作者观念的一种好途径。一般作者会借助图画,将画面的场景和形象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置换。如姚璐《富春山居图》上进行过颠覆之作。作品中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北京乃至中国比比皆是的这种被独特的绿色所覆盖的建筑垃圾形成强烈的冲突,原来的佳木山石被置换以工地的围护膜布,烟水之间的亭台楼阁,也被改为烟囱工厂,从而拼凑成一个中国古典风格的景观。他的作品指向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三、观念摄影为摄影艺术注入新力量

观念摄影的出现丰富了摄影领域的创作形式,更颠覆了传统摄影的地位,为表现作者的思想、揭示当代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因为它偏离了传统艺术的发展轨迹,衍生出自成一体的发展路径,因而它也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

观念摄影拓展了人们对摄影、影像的理解。传统的单一的影像表现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需求,而观念摄影的出现使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当代的观念摄影作品多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旨在唤醒人们的生存意识、人文意识等。

观念摄影的出现为当代摄影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现在观念摄影正以火红的势头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将日趋多元化。现有的创作方式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未来必将发展出更多更有新意,更能引人共鸣的作品。

观念摄影的出现不仅是摄影艺术领域的一项革新运动,更直接推动了国际艺术领域中的参与和互动。随着观念摄影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热爱这个行业的青年创作者,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观念摄影创作者受到了国外同行的关注,与之伴随的就是作品的商业价值不断攀升。

当观念摄影创作成为一股热潮,国内的观念摄影也由此被带动起来,近几年在各大大小小的艺术展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观念摄影作品展出。观念摄影作为摄影艺术领域中新的媒介,将会与同门艺术乃至整个当代艺术有更多的交集。

参考文献:

[1]顾欣.当代观念摄影表现方法的实践与思考[D].[出版地不详]:苏州大学,2010.

[2]杜曦云.观念摄影与纪实摄影的互涉[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04)

[3]小出誠,孙玮.两张不同胶片的合成[J].感光材料,1985(4):54+58. 4. 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王传东,夏洪波.观念摄影[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6]矫健,唐慧敏.图像的游戏方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

[7]王春辰.摄影与艺术——关于摄影媒介的普遍化[J].东方艺术,2010(11):130-131.

[8]梁辰.观念摄影与摄影的观念研究[D].[出版地不详]:河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