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师华
古诗词大都经历了长达千百年的沉淀。它们都记载着伟大诗人和文学家最精华的思想内涵和理念,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经历了这么长岁月的洗礼,它所代表的文学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而我们小学语文从一年级的孩子开始,语文课本里就有了三到四篇的古诗,到了小学的高段,除了古诗,更有一些浅显的词与古文的学习,这时老师们总是觉得教孩子们古诗词没味,到了这种时候课堂上也总是活跃不起来,究其原因还是孩子们距离古诗词太远,没有产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加上古诗词的语法与现代的又所不同,让学生学起来倍感压力与乏味。
那如何来改变这一现象呢?
我认为还得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着手,只有学生具备了这样一种能力,他才能对古诗词的感兴趣,才有了学习它的那种激情。针对小学生古诗文教学的特殊性,结合个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建议从以下途径提高小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
一、知作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古诗词的作者距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具备的特征,而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心情下写了这首诗。这些背景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然后再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对于写作背景还有不明白的,老师可以进行补充和讲解,力图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对作者当时所处的境遇和环境有全面的了解,为后面的诗词学习做好铺垫。介绍这些背景资料既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古诗的深刻内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学生介绍杜甫是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憂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即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757),以长安陷落为背景。当时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通过这样一个人物与背景的了解,学生在未学诗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定“感伤”的感情基调。对后面诗文的学习与情感的体验做了准备。
二、读诗文,整体把握诗作的韵律与大意
在打好了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我们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这种心情带到诗文中,大声地朗读,反复的朗读,在读中去消化,在读中去体会,这样,诗文的大致内容学生便能在读的过程中得以渐渐清晰起来。
如杜甫的《望岳》一诗,这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时所作,诗写泰山景色的雄奇秀丽,以及登上日观峰的新奇感受。全诗表达了诗人那种壮志豪情的胸怀,学生了解到的杜甫是一个感伤诗人,忧国忧民,但此时的杜甫正值青春年少,国家的局势也没有那么动荡与凶险。与之前的那首诗有着不同的情感与境遇。这么一来,学生对诗的情感的把握才对更准确。像古时孩子读书一样,在反复地读,摇头晃脑地读了很多遍以后,学生在头脑中,在心中就自然的对这个诗作有了大致的理解。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品诗句,感受语言和想象意境
对诗作有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去品读一些重点的诗句或字词了。通过对这些诗句与字词的细细咀嚼,学生从中感受诗人的细腻的情感,从而更好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者的情感里去,正所谓感同身受。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的理解了诗,读懂了诗。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或句,千万不可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或这首诗的讲解,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整首词很轻快,让人读来感觉很惬意很舒服。而我们在讲诗时只要抓住“相媚好”和“最喜”这两个词,让学生从词里去体会那对和谐幸福的老夫妻的平凡的乡村生活,而在诗人的感情迸发的高点即“最喜”的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儿”,天真,顽皮,这样的夫妻,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生活,人自然“醉”了。又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发挥想象力是切实体会诗歌意境的必然要求。我们需主动补充诗句省略的内容,合理勾勒出诗句隐含的画面,并将诗词不连贯的场景扩展、合成为一个情景交融的整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所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古诗教学不能“见槐是槐,见柳是柳”,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再如欣赏诗句“独钓寒江雪”,不能仅字面理解为钓的是雪,而应理解为:在大雪纷飞、寒气逼人的江面上,独自一人垂钓;赏析诗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以通过想象,描绘出如下意境:天上,飘落着蒙蒙细雨,燕子,成双结对地比翼双飞……
然而,诗歌的欣赏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学生古诗词欣赏能力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以上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滔滔江河水,始于涓涓细流”,即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训练,在我们的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拓展,可以是作者的,也可以就诗文的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自习课时播放课外的古诗词,配以精美有意境的课件进行赏析,日复一日,学生在古诗词赏析这方面一定有所收获和提高。也可以在学校或者班级中定期举行古诗词的朗诵比赛,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古诗特有的音韵美、节奏美和状物抒情美,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等。
总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诗的境界,在于它可以在无数的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和情趣中汲取新鲜生命。”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将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净化他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灵魂。也让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孩子们身上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