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未
Thanks to ups and downs, insistence on innovation, artistic accumulation and careful preparation in the past 50 years, Series of Boxwood Carving Master Gao Gongbos 50-year Art Career Retrospect Exhibition Events are grandly held in Wenzhou.
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的坚持创新,50年的艺术沉淀,50 年的精心准备,这场艺术盛宴终于在温州博物馆举行。
50年,100件作品,在家门口接受“检阅”,也期望自己的艺术在这里重新启航。这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公博内心深处对这次个展的寄予。
温州博物馆馆长王新宇说,一个月的展览吸引了10万余市民参观,是近年来温州博物馆展览中最成功的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对黄杨木雕技艺的高度关注,也是推动黄杨木雕传承和发展一次非常好的展示。
跨越半个世纪的100件精品
乐清高公博先生,少年入行,初以传统黄杨木雕闻名,工夫老到,克臻三品之境,然有睹于传统黄杨木雕形式单调,等而下之者一味媚俗,追求满、杂、粗、艳,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独创黄杨根雕艺术,九十年代创劈雕艺术,新世纪初创黄杨意雕艺术。高公博先生新创之作.多逸笔草草而奥妙无穷,以有限的手段,激发无限的想象,其作品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堪为逸品之妙,如真仙古佛,慈容道貌,多自千修百劫得来,方是真实相。
温州博物馆迎来了数百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省市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慕名而来的观众。
此刻,在开幕式现场的主角高公博,时而低头似在沉思, 时而抬头远望似在寻找灵感,这位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艺术、人格魅力的人,这位在工艺美术界举足轻重的大师,在家乡办个展吸引了这么多大师汇聚在此。
当天,高公博从艺5 0年黄杨木雕艺术展在温州博物馆开幕,展出了50年来创作的100件传统木雕、根雕、劈雕、意雕作品,还将代表作《敦煌飞天》以及根雕作品《济公》,无偿捐献给温州博物馆永久珍藏。
1965年3月16日,17岁的高公博进入黄杨木雕厂学艺,陆续创作至今。半个世纪的锤炼,他不仅传承发扬传统的圆雕技艺, 还不断创新,“拯救”了被当柴火烧的树根,开创了根雕、劈雕技艺,如今,又在意雕领域大展身手,《日出拉萨》、《必有我师》等数件意雕作品都是第一次展出。“意雕的灵感来自书法和国画中的泼墨技法,将这种手法嫁接到黄杨木上,以简单的挥洒来表达丰富的内涵。”高公博意图通过最少地用刀,来展现黄杨木最本质的美,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馆内,温婉轻盈的侍女、饱经风霜的渔翁、幽默诙谐的济公……1 0 0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极其丰富的内涵。《敦煌飞天》、《济公百态》等作品婉转细腻,行云流水,体现其深厚的传统木雕功底;根雕新作《宝贝女儿》、劈雕《鱼湖雨声》、《老子出关》等作品,则展现其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意雕作品更是引领着人们解读木雕内在的生命力量……高公博的雕刻风格不断创新,从传统型走向雕塑型。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着传统的痕迹,但已然走向了现代的审美范畴。
现场献艺带来无限惊喜
3月1 6日1 4时,温州博物馆大厅内,只听见凿子劈木的声音,上千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严严实实。此时,高公博大师坐在板凳的一端,脚上踩着绳子固定黄杨木与凳子,一手拿凿,一手拿刀,正在现场展示黄杨木雕的敲坯技艺。
十几分钟前,还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黄杨木,在他的刻刀下,已经走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济公,斑驳的树皮上寥寥几刀, 破衣服下露出了一只脚。志愿者将《济公》展示给现场的观众看,大家不禁啧啧称奇,争相拍照。
紧接着,高公博又选了一段木头,伴随着木屑翻飞,他也汗如雨下,每一凿每一刀,都需要不小的力气,在劈木声中,一个笑意盈盈的大肚罗汉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看到一个树形首先构思,适合雕什么,你们看我一刻不停地敲,其实我在一边雕一边想,就是在有限的木材中寻找无限的灵感……凡是成功的作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在于精雕细刻的熟练技术,而在于巧妙的艺术构思。”高公博放下刻刀,与大家分享雕刻的心得,介绍不同树皮的黄杨木质,赢得了阵阵掌声。
“为加深大众对黄杨木雕艺术的了解,提供一个与大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特意安排了现场献艺活动。”王新宇说。如今, 黄杨木雕的敲坯技艺已经逐渐被机械代替,业界的基本功在消退,而高公博大师为公众现场展示黄杨木雕敲坯技艺,是展示对艺术的坚持和追求,也展示了一位大师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汗水。
当天,现场敲坯的《济公》、《罗汉》两件作品赠送给了幸运观众,还送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高公博卷》。观众们热情高涨,纷纷与高公博大师合影留言、签名。
50年来,高公博不知敲了多少个黄杨木雕作品的坯,每一次都是那么用心、那么专注,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故事,不仅有着艺术的寄托,还从黄杨木雕传统艺术,延伸至对美的更高的追求。“在静态中追求动感,不断强化表情,将每一件作品都当做自己来刻画,表达对生活的感知。”这是高公博追求的境界。
他说,黄杨木本身就饱含着天生的美感,特别是用刀斧劈开所呈现出来的纹理,往往给人以无限的惊喜。动刀之处必须与天然相吻合,无意改变其原本厚朴之风韵,并自始至终还原于根块自身生命之所在。正如他的现场展示,带给人们的是对黄杨木雕艺术的进一步认识、解读和惊喜。
30多个国家木雕大师说“OK”
木与人紧密相连,在工艺美术的殿堂里,木文化呈现给人们的“爱”更是跨越国界。
3月2 7日,在温州特殊教育学校的门口,五彩的花朵拼成了一个温暖的“LOVE”,迎接来自3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木雕大师;而大师们对22块不同形状的木头精雕细琢后,拼出了一个具有各国不同风格的木雕“L、Y”组合(Love You的简写,中文意为“爱你”),永久地留在特校学生们的身边。
这份爱,来自世界各地,来自木文化,也来自与特殊学校结缘10多年的高公博的牵线搭桥。
今年,国际木文化学会在中国开年会,高公博担任艺术顾问,也恰逢其从艺5 0年黄杨木雕展,是他设计的“L、Y”组合,是他邀请了70多位不同肤色的艺术家到温州特殊学校开展木文化交流活动,让特殊的孩子们感受来自世界的爱,让他们感受木文化的神奇,帮助他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户。
除了一个大大的“L、Y”组合外,70多位木雕大师还现场用黄杨木雕刻,在黄杨木上展现各自的风格、各国的文化,将传统的乐清黄杨木雕与来自世界的木文化深深地融在一起。
28日下午,来温州开展木文化交流的大师们专程赴温州博物馆,参观高公博的作品展。
“太美了,我真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我当时的感受,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国际木文化学会总顾问、澳大利亚的木雕大师Terry看了展览后,动容地说。Terry说,第一次欣赏高公博的作品时,被他创新的风格和雕刻的技法深深地打动,后来,看到他与特殊孩子们紧紧地拥抱,远远就能听见他爽朗的笑声,更确定他是一位充满着爱心的大师。
坐了两天飞机到达中国的瓜地马拉木雕大师Luis说,欣赏了高公博的黄杨木雕作品,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木雕。通过交流, 他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木文化,了解黄杨木雕的美的定义。
这么多不同国家的木雕大师参与这次活动,几乎带来了全世界的木雕文化。国际木文化学会秘书长苏金玲说,通过交流活动,对传承和发扬黄杨木雕艺术乃至对中国的木雕艺术和木文化魅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传统的民间艺术在社会上并不是那么广泛地被关注,而多年来,黄杨木雕也是在传统的技艺里游走,国际交流这个平台,可以让我们吸收国外木雕的创作元素,也可以将我们的黄杨木雕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高公博在现场一边与各国的木雕大师交流,一边说。近几年来,他都在收集各个国家的木头,打算创作“百国之木”雕刻组合,将拓展木雕领域,也让传统的黄杨木雕有更宽阔的未来。
来自罗马尼亚的木雕艺术家Zina听说了高公博的百国之木创作想法,将自己家院子里的树木砍下带给高公博,这让他非常感动。高公博说,目前已收集了60多个国家的木头,将吸收国外优秀的雕刻技艺,创作与生活、与人的情感更紧密结合的作品,目前,构思正在逐步形成,他充满着对将来创作的渴望。
乐清黄杨木雕乃至更多的工艺美术都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通过艺术家的创新,也通过在开放的国际大舞台上的交流, 大胆地往前推动,将让黄杨木散发出感染人类的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