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非现场审计制度的建立

2014-07-26 23:26李祎
现代企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公立医院经营

李祎

随着大数据、电子化时代的到来,非现场审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日益成为关键方式或手段。非现场审计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在审计人员不到达现场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系统实时或批量地处理被审计对象的有关业务信息,而对其进行及时、准确审计。

一、建立非现场审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1.非现场审计通过信息自动采集或数据资料网络报送的形式进行。审计人员不需要亲临被审计单位现场,就可以完成审计项目规定的检查任务,不仅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审计成本,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增强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2.非现场审计可以不受现场审计存在的各种局限。不仅可以对某单位、某部门的业务进行审计,而且可以对一批单位或部门的业务进行批量审计,甚至还可以对全辖机构各项业务进行序时监控,有利于扩大审计覆盖面。

3.建立非现场审计指标体系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对一家大型公立医院各分院的业务进行序时监测,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通过纵向和横向、总体和个别、宏观和微观的指标分析,研究公立医院各分院业务状况、管理水平等,及时提出管理预警信号,为领导决策、服务改进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4.非现场审计与业务开展基本同步,可以及时发现医院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异常情况,以及发生问题的业务部位和环节。非现场审计有利于督促各单位及时纠正错弊,消除隐患,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可为审计部门开展现场审计提供导向,提高审计的针对性。

二、非现场审计制度应具备的业务特征

1.非现场审计制度表现为时间上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目前,非现场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扩大审计覆盖面,增加审计频率来达到“保障经营、规避风险、维护安全、提高效益”的目的,而这些是审计工作的长期目标,因此,非现场审计制度应具有时间上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对于反映某一时点或时段发生问题可能性的审计项目,一般不列为非现场审计制度的内容。

2.非现场审计项目应具有相对固定性和可操作性。非现场审计项目应体现全院经营规划和总体目标,满足在较长时期内均能开展的条件,不能只考虑某一特定时间发生问题的可能性。非现场审计项目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来源的可操作性,要求数据来源应直接,尽可能减少加工数据和间接数据,数据采集量要适中,以不增加业务部门的附加业务量为准;二是审计监测的可操作性,要求审计部门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应充分考虑审计力量的构成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确定近期、中期和过期目标,由浅入深、由面入里,逐渐增加审计频率和强度。审计监测工作量,以不影响其它形式审计项目和开展为限。

3.非现场审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审计监测指标的对比分析,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各单位业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并从中发现异常与特点,为现场审计的定向选点创造条件。

4.非现场审计应贯彻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分层次管理的要求,将各类非现场审计项目合理分配给各级审计部门。分院应侧重于前台服务、日常经营的微观监督,政府医疗管理部门、总院通过数据汇总侧重于对主要问题的判断,并组织现场审计。做到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合理分担,分级负责,充分发挥各级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三、非现场审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1.非现场审计的目标规划。非现场审计的目标要服务于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并根据现实或客观条件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拟定分步实施计划,设置审计项目,实行定期或序时监测。从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特点分析,非现场审计工作目标应有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效益审计目标,我国医院尤其公立医院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和特殊使命,需要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因此,非现场审计需要从公立医院特殊使命、公益性质出发,以社会效益为导向。(2)经济效益审计目标,即围绕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效益这一中心,确定非现场审计方案,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影响各分院经营管理效益提高的主客观因素,纠正弊端,改善管理,优化服务,化解风险,增收节支,提高效益。(3)合规性审计目标,应围绕政策、法规,确定审计方案,建立预警指标,序时监测医院各项经营业务、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安全性审计目标,即依照公立医院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对医院各项经营业务、服务工作进行序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防范事故和损失,维护广大医患人员生命安全,提高经营管理与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院与病人、群众之间的双赢共进。

2.建立健全非现场审计指标体系。非现场审计指标体系包括审计工作中需要了解、掌握和便于监测的主要考核指标和重要业务数据,它具有内容明确、针对性强及相对固定等特点。通过建立非现场审计体系,可以保障审计监督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增加针对性,提高可比性,减少盲目性,避免工作中的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非现场审计体系应包括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部分:(1)客户维度指标。社会责任是公立医院的重要责任,其中重视病人相关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非现场审计中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主要从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病人负担出发,设置病人满意度、病人投诉率、门诊及挂号平均等待时间、药品收入占比等指标。(2)财务维度指标。财务指标属于结果性指标,其完成情况优劣对医院自身管理与发展来讲具有很大意义,从提高医疗收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角度出发,主要设置医疗收入增长率和药品成本支出、管理费用支出等指标。(3)内部流程维度指标。内部流程改进与优化、完善与提高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更好地促进医院服务病人、更好地实现医院持续发展。因此,在内部流程维度主要设置病床使用率、病人治愈率、医疗事故率、门诊人次增长率等指标。(4)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医院需要高度关注员工培训、素质能力提升、专业资格认证等工作。因此,在学习与成长维度设置培训覆盖率、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值变动等指标。配置非现场审计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够对各分院的经营管理状况作出基本评价,体现经营监督和责任控制这一中心,为全院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服务;能够从系统范围搜索和发现存在问题的可能性,以及发生问题的部位;能够通过对一个机构一定时期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纵向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等。

3.建立科学合理的非现场审计保证机制。(1)制度保证,要明确非现场审计部门是代表统一法人对各分院经营管理进行的监督活动,必须将非现场审计的要求、程序、报告制度等,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使非现场审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分院能够自觉接受非现场审计和质询,并提供真实的基础资料和审计资料。(2)人才保证,审计部门应根据非现场审计工作实际需要,培养和配备既精通医院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定岗、定人、定责,以满足非现场审计监测及数据处理的业务需要。(3)工作程序保证,制定严密的非现场审计操作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对审计数据的收集、分类、加工、分析、复算、查证、报告以及信息反馈等工作做到统筹安排。(4)技术保证,公立医院应尽快建立覆盖全系统的计算机监督网络,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实现非现场审计的自动化。

四、正确处理非现场审计与各方面的关系

1.非现场审计应自成体系。非现场审计保持独立性和超脱性,真正体现“业务一条线,监督一条线”的思想,确保审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及时。

2.正确处理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关系,合理确定非现场审计频率,并针对非现场审计发现的异常,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发出质询书或安排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各有利弊,只有善于将二者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相辅相成、互利互补,才能达到审计监督的最佳效果。

3.解决好数据采集与报送的关系。由审计部门自动采集的数据,特别是间接数据的采集,审计部门则要按人员分工落实岗位责任,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以提高非现场审计质量。应由业务部门报送的审计资料,必须要求业务部门落实责任,定人定责,按时报送。

4.审计与科技的关系。一方面,按照制度规定要求信息科技部门在开发前台业务、管理应用软件时,必须留有审计系统对接接口;另一方面,审计主管部门应根据各项审计目标的实施要求组织力量,协助提出前台业务、管理应用审计程序需求,以便更好地实现非现场审计的自动化、电子化。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公立医院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