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科技部牵头做过“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它大概包括这么几大类:电子、计算机、通信是一类;航空航天是一类;新能源是一类;新材料是一类;生物医药是一类。这么多年来,这些高新技术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惟独大飞机还是一个难题,贵刊文章戳中了实质。实际上,在我看来,产业的高低之分应该对应两点来检验:一是产品能自我快速更新,比如我们现在用的电子产品,隔不多长时间就会出个新花样,里边的技术含量也不低,大家觉得越新越好,越变越好;二是用新的技术改造、武装低端产业,人不能说有了新的东西,就不要旧东西了。谁能说有了电子产品就不要吃、不要穿、不要走路了?低端产业依旧被人们所需要,只是问题在于如何用新技术来武装低端产业。在这里面技术含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让技术进步支持低端行业的推陈出新、提高效率、绿色环保等问题之后,低端也会变成高端。大飞机正好能体现里面最为核心的点——需求。也正因为如此,外国在大飞机上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前所未有。我想如果要发展大飞机,中国就要拧成一股绳,由政府部门牵头,官、产、学、研、用几方面结合,把技术先跟上,跟上以后,使用部门进行试运行。当然,这样的成功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太高了。例如波音公司生产一百架飞机,累计起来一百万飞行小时,按照国际惯例,允许出现的重大故障发生率是0.34百万飞行小时,如果有兴趣可以算一算,一架飞机如果每天飞八小时的话,那这一规定对大飞机零部件的要求是什么,就要求飞机里边所有的东西不能有一点儿差错,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能飞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奇迹。而且,这个和军用的飞机还有不同,军用飞机发动机只管马力足、推力够,至于是不是耗油、节油可以放在其次,它的第一任务是空中格斗,那个时候可是不管耗不耗油的。所以,军用发动机如果放到民用上,就要把这个机器向着经济性方面改装,需要加很多东西,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差了一些。不过,我相信,中国大飞机之路会越走越好。
北京 王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