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光
在整个中国都充斥在追逐资本的热情中时,茅忠群却还在坚守着慈溪的那块“祖产”和他立下的“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并购”的“三不戒律”。
站在露台上配合拍照的茅忠群,穿着单薄西装,神情里透出些许倦意。不过,他没有催促,相反,他还认真解释着自己刚刚很多回答思考得太久,“可能我还是不太擅长谈个人感受,骨子里我还是个工科生。”
茅忠群身上的很多特质更像个书生,而非商人。可就是这个书卷气十足的茅忠群,开创了中国高端厨电品牌的神话。
“儒商”标签
工科出身的茅忠群像是企业家里的异类。
茅忠群不烟、不酒、不混圈子,开着一辆捷达,每天按点儿下班,回家后,也只是看看书、听听越剧,他的朋友也大多是宁波周边的企业家。这些生活习惯似乎很难和中国高端厨电知名品牌的董事长兼CEO联系在一起。
外界对他描绘最多的形容词是“儒商”,而茅忠群也并不排斥这个标签,“虽然我不喜欢贴标签,但至少这个是有正面价值的。”
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由香港中国商会主办的“世界商业伦理论坛”上,茅忠群分享方太的“儒家管理践行之道”。会后,他也调侃自己太不健谈,唯一能侃侃而谈的内容就是企业管理,“不是对一些事情没有看法,而是不太会表达。”
也许,不健谈的茅忠群对儒家管理的侃侃而谈,来自于他对多年实践的领悟。
2002年,茅忠群接触EMBA课程,开始了解国学。他心想,未来的管理学不可能永远是西方独大,中国传统哲学也应该有一席之地。没想到,几年之后,“国学”真的红遍中国,企业家们开始对国学趋之若鹜,似乎不懂“国学”就意味着落伍。茅忠群还是和之前一样,每周三天飞到北京去上国学课程。从那时起,他已经慢慢地发现,儒学思想对管理企业大有裨益。方太的员工分散在全国各地,茅忠群心想,“天高皇帝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单靠西方管理学很难管理,”他决定中西合璧,“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说起儒学的精髓,茅忠群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他曾经戏言自己“半本《论语》治理方太”。他在企业里开设“孔子堂”,向员工系统地讲授《三字经》《弟子规》,每天各部门晨会都自主诵读儒家经典。这些不过是形式。实际上,茅忠群真正践行的儒学思想很浅显易懂:“怎么不让员工跳槽去竞争对手的企业?要员工对方太负责,我就必须先对员工负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所有企业缩减开支的时候,茅忠群决定:给所有的员工购买刚刚施行的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所有五类社会保险,集团支出一下增加近2000万元。
贴着儒商标签的茅忠群其实根本不是个老派传统的企业家,他掌管的方太厨具和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同,高管清一色来自全球500强。有的来自美国可口可乐、德国西门子,也有的来自华为、三星、联想。
“所谓儒学管理只是要求自己践行内心的底线,并不是排斥西方管理。”茅忠群不愿多说其他企业的做法,“自己愿意独善其身”。
“偏执”的工科生
1994年,26岁的茅忠群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时,选择了回宁波慈溪接手家族生意。
然而,茅忠群并不想守着父亲茅理翔留给他的点火枪生意,因为那时点火枪市场竞争激烈,曾经点火枪出口量世界第一的家族企业——“飞翔”,也正在陷入亏损泥沼。
茅忠群和父亲约法三章:第一,另起炉灶,重新成立一个独立的品牌;第二,重新挑选员工,亲戚不能进入;第三,关于方向性的决策,要由茅忠群说了算。
初出茅庐的茅忠群通过将近两年的市场调研,决定另辟蹊径,开创吸油烟机生意。几次家庭会议后,茅忠群的想法得到了肯定。
1996年,茅忠群投资500万元在慈溪工业开发区新建了一个企业,取名“方太”。“方太”其实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族企业,茅理翔任董事长,茅忠群任CEO,而茅忠群的母亲和姐姐也都是股东。
起初,茅理翔对工科生出身的茅忠群有些担心,不知道儿子是不是做商人的材料,“开高层会议他不发表意见”。后来,在业内一次价格大战里,茅理翔才发现儿子骨子里有着商人的远见和目光,“实质上,他是还没吃透,他是在思考,但是当他一旦发表意见的时候,会有很重的分量。”
1999年,厨电行业爆发了激烈的价格大战。许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足,纷纷加入降价混战之中,而定位高端产品的方太被低价打压得步履维艰,销售业绩连连大跌。
茅忠群却像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一样,要求方太绝不降价,每天敦促企业埋头开发新产品。
那段时间,茅忠群每天都接到电话,劝他不要坚持高价格,方太的销售经理也屡屡苦谏,最后还搬出茅理翔前来劝说。可茅忠群一改往日温良派作风,一门心思进行他的“欧式外观中国芯”的吸油烟机产品研究。
因此,当时很多人说茅忠群偏执。
“其实,那阵子可以说是我创业以来压力最大的时候,”茅忠群陷入了沉思,“那时候,方太高端的路刚走通,如果跟中低端产品去厮杀,那么之前的工作等于零。”
在茅忠群的坚持下,方太最终没有加入低价厮杀的怪圈,但高端产品的研发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2001年,方太推出新款产品,吸力更强、噪音更低、外观更时尚的T型机。价格比1999年还高出10%,刚一面市,市场反响异常热烈。
“现在再也没有人跟我说降价的事情了,还总有销售部的员工问能不能再高点。”茅忠群难得地调侃起来。
某种程度上,茅忠群的“偏执”创造了方太的奇迹。至今,方太在高端厨电的市场上占有率一直保持遥遥领先,而茅忠群用两年时间开发的欧式机一直是行业引领者。
“我骨子里很倔强,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并且坚信这是对的,”茅忠群心中的商业法则很简单,“要想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一定会失去很多机会。”
远离资本诱惑
如今,方太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知名企业。站稳脚跟后,茅忠群和方太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和诱惑。
茅忠群发现,自己要开始找理由拒绝投融资会的要求,听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合作,也有一些是迂回着通过他父亲来给他敲边鼓。
慈溪当地政府还曾找到茅理翔,希望方太出面帮政府“整合”当地小家电企业。在父亲看来,这是双赢的事情。小家电企业很多,方太正好可以通过“大鱼吃小鱼”的方式扩大规模。而茅忠群却怎么也想不通“整合”的路要这么走,“小家电的门类这么多,方太都要做吗?”最终,茅忠群拒绝了政府的邀请。
此后,茅忠群立下“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并购”的“三不戒律”以表明立场。亲人朋友知道茅忠群的“轴”脾气,也不再来劝他,但外界却总是对茅忠群的“清高”不理解。
其实,茅忠群并不是排斥上市,而是他有自己的担忧,“上市势必会进来一些资本,资本的特性总是逐利的,它们会更多考虑当下的利益回报,公司年报、股东收益就会成为一个指挥棒。我不喜欢听这些,但听多了又会心软,没准就不坚持战略了,还不如不上市。”
尽管茅忠群早已经表态,方太五到十年内不会上市,但现在他还是常常能收到投融资会的邀请,他心里清楚民营企业上市是个大潮流,一夜暴富还是一个很难拒绝的诱惑。
茅忠群有自己抗拒诱惑的方法,“投融资会能不去我就不去,去了就要受到诱惑,那我还不如远离这些诱惑。”他心里真正害怕的是,有一天,方太变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世界工厂”。
创业多年,茅忠群对方太的要求就是简单地保持20%至30%的增长率。
2011年,方太的市场份额占到30%时,有人问茅忠群对未来的希望,他说,占到40%就好。“这就像爬山,我不希望我们登顶,因为这样就没有动力了,而且一般登顶后都是走下坡路,我希望方太一直在路上。”每次谈到方太的成功,茅忠群身上的书卷气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现在呢?你的野心又是什么?”
“野心?”茅忠群陷入了长长的停顿,半分钟后,他反问道,“这好像是个贬义词吧?”
很快,他似乎意识到什么似的补充说,“中性词,对,中性词”。他推了推眼镜,尴尬地笑了笑,“我比较简单,就想把企业办好。”
2013年,中国梦是个热词。对于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来说,他要打造的是厨房里的中国梦。“方太可以不做500强,但要做500年,这样的理想必须要由一个有信仰的企业来实现。”这是茅忠群说过的话。(编辑/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