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要】在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试中,完形填空作为一种测试手段,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现状,仍然不令人满意。目前老师们使用的大多数完形填空素材,实际上是不适宜构造这种题型的,强行构造的话,必然出现很多问题。正因为有以上这么多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完形填空这一英语测试模式,并对该题型使用现状进行评析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测试手段完形填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11-01
“完形填空”作为一种很好的英语教学和测试手段,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我国的英语测试中。这种方法可以考查学生们的语法知识,同时还可以评测其阅读技巧和能力。而且,这种方法又不仅仅是一种使用语言进行阅读理解的测试,事实上它能够考查考生的多方面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因此,完形填空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测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工具。而对这一测试工具的内在规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也就尤为重要。
1.完形填空测试理论概述
1.1功用简析
完形填空测试的出现,受到心理学领域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完形填空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能够体现应试者综合语言能力水平的测试手段。因此,当时人们就推测,传统的综合语言水平测试很有可能被完形填空所取代。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经过学界进一步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具体的掌握了完形填空作为测试手段的优缺点,进而形成了基本认识,正如美国学者Allison, D.总结的那样,完形填空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有效的,全面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手段,”It can be used as one part of the standard synthetic language level test, and also can be used in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ing.”
我们认为,前述学者对于完形填空功用的认识和评价是非常全面和科学的。反观我国英语测试手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我们则可以看到,国内学界和教育界对于完形填空的理解还尚欠深入科学。
1.2理论评析
Gestalt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类的大脑趋向于整体的把握眼前的图景,越是熟悉的图景,越容易被大脑所识别。对此,英国学者Wilson, R.和F. Keil.有过这样的论述:”Human beings brains tendency identify the pictures entirely, th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picture, the more easily to identify.”根据这一理论,如果我们把它推广到语言学习中,我们就可以说,语言使用的越熟练,我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就越强。虽然已经删除了一段话其中的几个词,我们也还是可以理解总体的思路。
估测语法理论是另一个著名的理论。简言之,它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语言使用者运用语法、掌握语义的水平和阅读、概括信息的能力。当语言使用者运用语言交换意见时,通常他们能够估计对方的背景,有时甚至可以准确估测出对方的背景。当他们阅读时,他们有时候可以大致估计出故事的发展趋势和结局。而当他们正在使用母语时,他们往往不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所有人都自然能做到这一点。然而,正如Brown, J. D所说:“The learners need to study and comprehend for a long time till they can grasp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original rules, till then the ability can come true.”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这种理论与完形填空联系到一起,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理论所论述的语言能力,正是完形填空能够有效的考察和评估的。短文虽然不完整,但是考生能够通过短文提供的线索推断出缺失部分词句的句法功能、语义功能、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等。鉴于此,我们认为,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深入研究完形填空测试理论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全面科学的学习这一理论的内容,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践,对其做进一步完善。
2.完形填空测试手段之完善
2.1国内完形填空测试评析
完形填空测试是如此重要,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研究这种测试手段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它可以让我们更全面了解完形填空,也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和测试中。
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完形填空测试的传统形式是规律性删除单词。在这里,我总结三点:⑴删除词汇很容易导致短文结构的零散;⑵不同的问题,缺乏可比性;⑶缺乏控制,重复删除同一知识点造成没有必要的重复考察。
目前更普遍的是控制性删除短文单词的方式,它克服了完形填空测试的传统方式的不足。在这种方式下对考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考察,结果非常的明确。同时,这种方式也兼顾了对考生整体把握语言和语境的能力。最后,完形填空的出题者往往忽视考生社会知识的有限性,追求短文语篇的专业性,其实这首先就给考生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超出了考察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本末倒置的不科学做法。
2.2 建议
首先, 短篇的难度应适应学生的能力。新单词不得超过四个,因为很多新字就会使短篇显得松散和令人困惑,影响考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很多生词进行汉语注释,文章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第二,一般来说,短文的首句尽量不要设置填空。通常第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线索。第三,可以尝试完形填空的多种形式。单一选择式的完形填空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前所述,为了克服缺陷,应当尝试多种形式的填空,比如不给选项,让考生自行填写开放式的答案,视其准确度和逻辑合理性给予评价,就是很值得推广的。
3..结论
总之,完形填空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它可以简单、明确的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这是英语测试的重点。然而,大多数题目设计者没有认识到,这实际上也是难点和盲点。本文通过评析相关理论与实践,试图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求答案。目前,外国语言学家已指出,完形填空必然是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学者们正在努力改善这种测试手段。我相信,这种改善会让英语学习者得到更积极和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Allison, D. 1999. Language Testing and Evalua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Wilson, R. & F. Keil. 1999. The MIT Encyclopedia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3]Brown, J. D. 1998.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 Teachers Guide to Statistics and Research Desig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教育部.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冯采,马欣. 2001,2000年长江以北地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试卷评价报告,《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2000年度评价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