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京
自开设天文校本课程以来,每周一节的天文课已成为学生们热烈期盼的一节课。在天文课的学习中,我们特别强调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自主探究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最深层次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例如:“北斗七星的排列是不是永远这样呢?”这是发生在学校校本课程《天文教育》的一节关于“北斗七星”的教学片段。学生对北斗七星排列有了初步了解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陷入了沉思,刚才热烈的氛围似乎也一下子冷却了。我趁学生思考的时候,也思考着如何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恒星虽叫恒星但却不是永恒的?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体会恒星在宇宙中的位置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呢?
“有的星星可能会死掉啊……”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不大而且夹杂着一些胆怯。我及时“抓住”这个机会,锁定了这个学生。她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女孩,但是从作业、考试或者平时的接触中可以感觉得到,这又是一个很有想法、思维灵敏的女孩。我毫不犹豫地叫起了她:“你能给全班同学说一下吗?”她微微点了点头。
“我觉得天上所有的恒星,都是有寿命的……”她用稚嫩的有些发颤的声音开始讲述她的想法,“恒星不是永恒存在的,北斗七星里面的七颗星也是这样,所以我认为,可能到以后的什么时候,北斗七星就不是七颗了……”声音越来越洪亮,我偷眼观看,很多学生都抬起了头看着她,并且不住地点头表示认可和赞许。于是,我带头鼓掌,全班响起了一片掌声。在这位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开始积极思考起来了:“北斗七星的排列可能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是不是有可能有一些天体会跑到北斗七星的区域内?”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开始津津有味地讨论起来。于是,以《北斗七星是永恒的吗?》为主题的一节内容就这样诞生了。
我校自2009年开始开发了《天文教育》校本教材以来,科学教师们立足现有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不断创新,天文教育越来越接近学生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就如“北斗七星”这一内容,它是天空中学生们最熟悉的图案之一,十万年前和十万年后的北斗七星都不是现在我们熟悉的图形,而且相差还很多,再利用它们去辨别方向和四季也不科学了。所以,这一节“北斗七星是永恒的么?”的话题讨论将开启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为后续拓展学习打开一扇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