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地域性特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4-07-25 13:01孙伟斌路郑冉张宏哲
关键词:建筑学院校职业

孙伟斌+路郑冉+张宏哲

摘要: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及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了实施地域性特色建筑教育的必要性,并从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加强教学实践课程、贯穿职业教学理念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将地域性特色教育应用到建筑学专业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学;地域性;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35-02

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巨大的建设规模。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目前的200多所,人才培养数量成倍增长。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中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相对于二十多所部属院校来说,两百余所省属院校占了开设建筑学专业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成为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黑龙江省设置建筑学专业的省属院校有9所。200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成立,作为我国严寒地区的地方所属院校,其办学目标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着力培养地方高素质人才。而中国的建筑行业在经历了粗放式增长之后,正朝着集约式增长转变,这种发展趋势对建筑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域性特色教育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学专业实施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一)突出办学特点

截止到2012年,新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占到拥有建筑学专业院校总数的60%以上,其中省属院校居多,而全国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的院校却仅有48所[1]。这些省属院校同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资金雄厚、名声在外的“老牌”建筑院校相比,缺少丰厚的专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横向对比,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区位特点,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确定其专业发展战略,并使其与地域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就业竞争力、有特色、专业素质高的建筑学毕业生。另外,省属院校的建筑学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往往存在就业地集中化的趋势,即生源来源于周边地区,学生择业时体现出恋乡情结而就地择业。即使部分学生毕业时选择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但由于相对的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几年后也会出现人才逃离大都市的现象。因此,地方所属院校应针对地域性,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地域特色,培养适合本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和心理等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因此建筑学专业不仅仅研究如何设计一栋建筑,同时作为前提条件需要考虑建筑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交通以及人文特点,即地域性特点,否则建筑设计的作品既经不起推敲,也满足不了使用人群的需求。为了避免学生课程设计的“纸上谈兵”,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参观实习及实地调研等活动,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平台和实践机会。这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职业教育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专业,其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能仅仅依赖学院式教育,必须使专业教育走向社会,开门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建筑学职业教育。目前,为了适应日后工作需要,社会上的设计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对建筑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训练的任务。但这种二次教育延长了建筑师的成熟期,造成了设计机构的资源浪费,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所有建筑院校来说都应未雨绸缪,适时调整建筑教育的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真正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优秀、全面、合格的职业建筑师。地方所属院校尤其要根据其地域特色,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出本地区真正所需的建筑学人才[2]。

二、建筑学专业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适时调整专业定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自2005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探索省属院校地域特色职业建筑师教育,以2010年第一批本科毕业生——05级建筑学为例,全年级70人就业率达到100%,其中考上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1人在美国就读),32%分配至哈尔滨各大建筑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以及哈尔滨方舟设计院等,其余的毕业生选择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特大城市。2011年在总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建筑学系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整,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建筑师职业教育法规、建筑师创业指南等课程,使地域性教育更清晰、更明确,同时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校方针,建筑学系制定了“立足龙江寒地特色,服务地方城市建设;结合地域特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面向全国发展”的专业定位。

(二)加强教学实践课程

哈尔滨理工大学位于寒地城市哈尔滨,每年招生计划中黑龙江学生占到50%左右,建筑学专业学制为五年,学生对哈尔滨的地域特征感受较深,参观实习、写生实习等也大多立足于本市,方便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在课程设置中针对寒冷地区区域性特点,着重强调寒地建筑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Ⅰ、建筑构造Ⅱ、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和生态建筑概论等课程(见图1),引导学生思考适合寒地城市的建筑设计策略。

图1涉及寒地建筑设计的特色课程及框架

在课程设置中,设计题目强调以“真题”为主,选择严寒地区的城市与乡村生产实践项目,在真实地段和模拟现实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贴近实战演练,激发学生设计热情,并学习执行当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做”中学,在课程设计中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3]。在第四学期进行建筑工地和设计院的认识学习,建筑工地实地实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以及各部分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避免盲目学习,设计院认识学习带领学生参观知名度较高的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体验式教育和必修、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了解社会职业环境,探索个人职业方向。在第十学期毕业设计,通过寒地城市的综合性建筑设计,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同时使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并考虑建筑节能设计,突出寒冷地区建筑的设计策略,使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中明确职业选择方向,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贯穿职业教育理念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职业建筑教育贯穿建筑学教育的全过程。为此学校建立了“职业建筑师指导制”,在低年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辅导员”,高年级实施“导师制”,从而由浅入深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能享受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分层递进式的职业导航服务,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另外,我们聘请一些大型设计院的有经验的执业建筑师、工程师来讲课,因为他们了解建筑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教给学生最实用,最直接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望”,能够在了解真实地域特点下来解决设计问题。

(四)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热情、改善师生关系。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核心,改变原来学生痛苦被动接受,教师艰难辛苦填鸭的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愉快传道解惑。

在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时,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师设计思想主导一切的局面,强调学生个性设计,尊重学生设计思想;大学生目前面临的是日新月异而又无法预知的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建筑材料更新换代迅速,教师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为核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教师传统的传授、指导,转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请教师做参谋,通过各种渠道自主学习,并自我设计与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居于首位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建筑教育来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对广大的地方所属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突出为地方服务、为企业服务,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是一个新课题和新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去研究探索、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2011—2012年度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结果[J].建筑学报,2012,(7).

[2]孙伟斌,路郑冉.城市设计课程中应用型人才教育实践[C]//2010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3]孙伟斌.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建筑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C]//2012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

收稿日期:2013-09-05

作者简介:孙伟斌(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教育及建筑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8785)

endprint

摘要: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及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了实施地域性特色建筑教育的必要性,并从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加强教学实践课程、贯穿职业教学理念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将地域性特色教育应用到建筑学专业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学;地域性;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35-02

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巨大的建设规模。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目前的200多所,人才培养数量成倍增长。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中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相对于二十多所部属院校来说,两百余所省属院校占了开设建筑学专业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成为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黑龙江省设置建筑学专业的省属院校有9所。200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成立,作为我国严寒地区的地方所属院校,其办学目标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着力培养地方高素质人才。而中国的建筑行业在经历了粗放式增长之后,正朝着集约式增长转变,这种发展趋势对建筑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域性特色教育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学专业实施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一)突出办学特点

截止到2012年,新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占到拥有建筑学专业院校总数的60%以上,其中省属院校居多,而全国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的院校却仅有48所[1]。这些省属院校同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资金雄厚、名声在外的“老牌”建筑院校相比,缺少丰厚的专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横向对比,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区位特点,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确定其专业发展战略,并使其与地域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就业竞争力、有特色、专业素质高的建筑学毕业生。另外,省属院校的建筑学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往往存在就业地集中化的趋势,即生源来源于周边地区,学生择业时体现出恋乡情结而就地择业。即使部分学生毕业时选择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但由于相对的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几年后也会出现人才逃离大都市的现象。因此,地方所属院校应针对地域性,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地域特色,培养适合本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和心理等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因此建筑学专业不仅仅研究如何设计一栋建筑,同时作为前提条件需要考虑建筑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交通以及人文特点,即地域性特点,否则建筑设计的作品既经不起推敲,也满足不了使用人群的需求。为了避免学生课程设计的“纸上谈兵”,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参观实习及实地调研等活动,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平台和实践机会。这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职业教育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专业,其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能仅仅依赖学院式教育,必须使专业教育走向社会,开门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建筑学职业教育。目前,为了适应日后工作需要,社会上的设计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对建筑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训练的任务。但这种二次教育延长了建筑师的成熟期,造成了设计机构的资源浪费,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所有建筑院校来说都应未雨绸缪,适时调整建筑教育的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真正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优秀、全面、合格的职业建筑师。地方所属院校尤其要根据其地域特色,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出本地区真正所需的建筑学人才[2]。

二、建筑学专业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适时调整专业定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自2005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探索省属院校地域特色职业建筑师教育,以2010年第一批本科毕业生——05级建筑学为例,全年级70人就业率达到100%,其中考上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1人在美国就读),32%分配至哈尔滨各大建筑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以及哈尔滨方舟设计院等,其余的毕业生选择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特大城市。2011年在总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建筑学系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整,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建筑师职业教育法规、建筑师创业指南等课程,使地域性教育更清晰、更明确,同时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校方针,建筑学系制定了“立足龙江寒地特色,服务地方城市建设;结合地域特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面向全国发展”的专业定位。

(二)加强教学实践课程

哈尔滨理工大学位于寒地城市哈尔滨,每年招生计划中黑龙江学生占到50%左右,建筑学专业学制为五年,学生对哈尔滨的地域特征感受较深,参观实习、写生实习等也大多立足于本市,方便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在课程设置中针对寒冷地区区域性特点,着重强调寒地建筑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Ⅰ、建筑构造Ⅱ、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和生态建筑概论等课程(见图1),引导学生思考适合寒地城市的建筑设计策略。

图1涉及寒地建筑设计的特色课程及框架

在课程设置中,设计题目强调以“真题”为主,选择严寒地区的城市与乡村生产实践项目,在真实地段和模拟现实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贴近实战演练,激发学生设计热情,并学习执行当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做”中学,在课程设计中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3]。在第四学期进行建筑工地和设计院的认识学习,建筑工地实地实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以及各部分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避免盲目学习,设计院认识学习带领学生参观知名度较高的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体验式教育和必修、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了解社会职业环境,探索个人职业方向。在第十学期毕业设计,通过寒地城市的综合性建筑设计,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同时使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并考虑建筑节能设计,突出寒冷地区建筑的设计策略,使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中明确职业选择方向,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贯穿职业教育理念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职业建筑教育贯穿建筑学教育的全过程。为此学校建立了“职业建筑师指导制”,在低年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辅导员”,高年级实施“导师制”,从而由浅入深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能享受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分层递进式的职业导航服务,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另外,我们聘请一些大型设计院的有经验的执业建筑师、工程师来讲课,因为他们了解建筑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教给学生最实用,最直接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望”,能够在了解真实地域特点下来解决设计问题。

(四)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热情、改善师生关系。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核心,改变原来学生痛苦被动接受,教师艰难辛苦填鸭的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愉快传道解惑。

在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时,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师设计思想主导一切的局面,强调学生个性设计,尊重学生设计思想;大学生目前面临的是日新月异而又无法预知的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建筑材料更新换代迅速,教师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为核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教师传统的传授、指导,转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请教师做参谋,通过各种渠道自主学习,并自我设计与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居于首位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建筑教育来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对广大的地方所属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突出为地方服务、为企业服务,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是一个新课题和新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去研究探索、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2011—2012年度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结果[J].建筑学报,2012,(7).

[2]孙伟斌,路郑冉.城市设计课程中应用型人才教育实践[C]//2010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3]孙伟斌.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建筑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C]//2012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

收稿日期:2013-09-05

作者简介:孙伟斌(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教育及建筑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8785)

endprint

摘要: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办学特色、课程设置及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了实施地域性特色建筑教育的必要性,并从适时调整专业定位、加强教学实践课程、贯穿职业教学理念和调整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将地域性特色教育应用到建筑学专业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学;地域性;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35-02

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巨大的建设规模。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十几所,发展到目前的200多所,人才培养数量成倍增长。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中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相对于二十多所部属院校来说,两百余所省属院校占了开设建筑学专业高校总数的绝大多数,成为建筑学专业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黑龙江省设置建筑学专业的省属院校有9所。200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成立,作为我国严寒地区的地方所属院校,其办学目标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着力培养地方高素质人才。而中国的建筑行业在经历了粗放式增长之后,正朝着集约式增长转变,这种发展趋势对建筑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域性特色教育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学专业实施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一)突出办学特点

截止到2012年,新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占到拥有建筑学专业院校总数的60%以上,其中省属院校居多,而全国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的院校却仅有48所[1]。这些省属院校同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资金雄厚、名声在外的“老牌”建筑院校相比,缺少丰厚的专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横向对比,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区位特点,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确定其专业发展战略,并使其与地域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就业竞争力、有特色、专业素质高的建筑学毕业生。另外,省属院校的建筑学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往往存在就业地集中化的趋势,即生源来源于周边地区,学生择业时体现出恋乡情结而就地择业。即使部分学生毕业时选择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但由于相对的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几年后也会出现人才逃离大都市的现象。因此,地方所属院校应针对地域性,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地域特色,培养适合本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和心理等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因此建筑学专业不仅仅研究如何设计一栋建筑,同时作为前提条件需要考虑建筑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交通以及人文特点,即地域性特点,否则建筑设计的作品既经不起推敲,也满足不了使用人群的需求。为了避免学生课程设计的“纸上谈兵”,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参观实习及实地调研等活动,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平台和实践机会。这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职业教育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专业,其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能仅仅依赖学院式教育,必须使专业教育走向社会,开门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建筑学职业教育。目前,为了适应日后工作需要,社会上的设计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对建筑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训练的任务。但这种二次教育延长了建筑师的成熟期,造成了设计机构的资源浪费,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所有建筑院校来说都应未雨绸缪,适时调整建筑教育的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真正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优秀、全面、合格的职业建筑师。地方所属院校尤其要根据其地域特色,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出本地区真正所需的建筑学人才[2]。

二、建筑学专业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适时调整专业定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自2005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探索省属院校地域特色职业建筑师教育,以2010年第一批本科毕业生——05级建筑学为例,全年级70人就业率达到100%,其中考上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1人在美国就读),32%分配至哈尔滨各大建筑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以及哈尔滨方舟设计院等,其余的毕业生选择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特大城市。2011年在总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建筑学系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整,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建筑师职业教育法规、建筑师创业指南等课程,使地域性教育更清晰、更明确,同时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校方针,建筑学系制定了“立足龙江寒地特色,服务地方城市建设;结合地域特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面向全国发展”的专业定位。

(二)加强教学实践课程

哈尔滨理工大学位于寒地城市哈尔滨,每年招生计划中黑龙江学生占到50%左右,建筑学专业学制为五年,学生对哈尔滨的地域特征感受较深,参观实习、写生实习等也大多立足于本市,方便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在课程设置中针对寒冷地区区域性特点,着重强调寒地建筑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Ⅰ、建筑构造Ⅱ、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和生态建筑概论等课程(见图1),引导学生思考适合寒地城市的建筑设计策略。

图1涉及寒地建筑设计的特色课程及框架

在课程设置中,设计题目强调以“真题”为主,选择严寒地区的城市与乡村生产实践项目,在真实地段和模拟现实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贴近实战演练,激发学生设计热情,并学习执行当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做”中学,在课程设计中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3]。在第四学期进行建筑工地和设计院的认识学习,建筑工地实地实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以及各部分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避免盲目学习,设计院认识学习带领学生参观知名度较高的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体验式教育和必修、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了解社会职业环境,探索个人职业方向。在第十学期毕业设计,通过寒地城市的综合性建筑设计,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同时使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并考虑建筑节能设计,突出寒冷地区建筑的设计策略,使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中明确职业选择方向,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贯穿职业教育理念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职业建筑教育贯穿建筑学教育的全过程。为此学校建立了“职业建筑师指导制”,在低年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辅导员”,高年级实施“导师制”,从而由浅入深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能享受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分层递进式的职业导航服务,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另外,我们聘请一些大型设计院的有经验的执业建筑师、工程师来讲课,因为他们了解建筑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教给学生最实用,最直接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望”,能够在了解真实地域特点下来解决设计问题。

(四)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热情、改善师生关系。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核心,改变原来学生痛苦被动接受,教师艰难辛苦填鸭的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愉快传道解惑。

在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时,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师设计思想主导一切的局面,强调学生个性设计,尊重学生设计思想;大学生目前面临的是日新月异而又无法预知的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建筑材料更新换代迅速,教师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为核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教师传统的传授、指导,转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请教师做参谋,通过各种渠道自主学习,并自我设计与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居于首位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建筑教育来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对广大的地方所属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突出为地方服务、为企业服务,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是一个新课题和新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去研究探索、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2011—2012年度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结果[J].建筑学报,2012,(7).

[2]孙伟斌,路郑冉.城市设计课程中应用型人才教育实践[C]//2010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3]孙伟斌.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建筑学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C]//2012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

收稿日期:2013-09-05

作者简介:孙伟斌(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教育及建筑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8785)

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筑学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