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慧燕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实行了有一段时间,但大部分教师的理念里,课堂改革仅仅是一个名词,从不去理解和体验其蕴含的价值。其实,语文课堂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冲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设计教案,上课的时候,将自己脑海里的东西罗列给学生看,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教学设计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多少分量。教学活动其实就像一场戏,教师、学生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而在现代教学课堂中,学生只能扮演群众演员或者仅仅是群众、看官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口干舌燥,学生在下边则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如此说来,这样的课堂现象也不奇怪了。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新课改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目标笔者给出以下建议,希望能给语文教学一点点改变。
在教师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到自己要学,需要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构建“引发兴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解惑—实践”的一般流程。
一、引发兴趣
语文教学讲究身临其境,在教学之前应先引发学生的兴趣。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类似的情景可以有效完成这一目标。例如,《口技》这一课,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这一口技音频,先通过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激起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文言文转变为情景交融、身临其境的立体画面,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感知,营造一个互动空间。
二、自主创造
现在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对新事物接受快,感知能力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放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例如,在文言文《曹刿论战》的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是逐字翻译,解释。但在教学中,其文章内容仍有很大的研究探讨空间,曹刿的机智、鲁庄公的昏庸与否等等,都是可以作为发散思维的鲜活例子,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鼓励类似的思维火花。
三、合作互动
语文课堂中是非常需要合作互动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课堂中充满变化,把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十分重要,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学生在小组内发现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讓全体学生动起来,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与同学合作的意识。
四、解惑
教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很多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但没能力,同时不乐于思考,不善于思考,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当然,问题的造就原因多样,首先感悟自身,有时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轻视能力,造成孩子只听不讲,使学生不能主动地考问题,形成我不想老师最后也会讲的想法,使学生越来越懒于动脑。其次,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不能吃透教材,教学辅助工具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设计,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却不能帮助学生继续下去。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解惑这一过程。
五、实践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过程中不能光说不练,语文课中的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应散发出语文的气息。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