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明
[摘要]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多重困境,积极主动寻找破解中小企业难题的良方,在“全方位服务”模式的校企合作中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实效,最终达到合作双赢,推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服务能力实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50-02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模式,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障碍,其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进程。
一、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高职院校“一头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从企业层面看,作为经济实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面对的经济困境的压力更大,参与校企合作多是出于情面,且校企合作带来的实际效果远低于企业预期。因此,中小企业由于利益驱动形成对校企合作的短视、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当然是情理之中了。
从政府层面看,国家鼓励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但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建设、参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企业得不到实惠,也就没有积极性。
从学校层面看,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的主动性不够,且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有限,导致校企合作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树立主动为企业服务的理念
高职院校要理解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理解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理解服务企业内涵的变化,摒弃校企合作的功利思想,提高服务的主动性。要了解企业在合作中的真正需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二)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一方面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增加财政拨款,向社会和企业寻求资助,一方面内部挖潜,发挥特色,通过培训、咨询和服务创收,用争取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
(三)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搞好“三个对接”(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对接、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对接、评价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对接),做到三个紧贴(紧贴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紧贴岗位设置课程,紧贴用人单位需求培养人才)。二是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三要加强双赢模式的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互利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妥善处理校企合作关系的协调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的约束机制、多元参与的合作评价机制,实现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的双赢。
(四)突出特色,增强办学吸引力
一是突出地方性、职业性,建设一批定位明确、社会适应性较强、就业前景良好的品牌特色专业,构建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结合的完整性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名师、一流专业,建设一流名校。三是提高就业质量,培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有用人才。
(五)寻找契机,增加服务地方企业的实效
高职院校要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关注合作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合作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利用一切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增加服务地方企业的实效。
三、破解中小企业难题,在校企合作中增强服务实效的路径选择
(一)地方中小企业是高职院校合作的主要对象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地方中小企业应该是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门当户对”的伴侣。只有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高职院校才能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特色和成效。
(二)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
金融危机以来,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中小企业面临比以往更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融资难”、“税负重”问题仍然突出;生产经营压力加大,招工难、用工贵;产业转型升级艰难,自主创新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弱;内部管理遭遇障碍,创新不足,管理粗放,制度混乱;诚信缺失,人才匮乏。
(三)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增强服务实效的路径选择
1.在政策环境的营造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参与政府决策咨询,呼吁地方政府在融资、税收、行业准入、政策扶持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力所能及地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对企业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一方面可以按银行贷款方式,直接向企业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双方可以选择适当的融资回馈方式,如利息、产品提供、教学生活设备提供、毕业生安置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资金入股,与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又达到校企共融,共同发展。
3.针对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提供管理咨询。一方面可以组织管理方面的专家为企业拿脉问诊,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委派企业管理专业教师下企业兼职,参与管理决策,既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又强化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协助中小企业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4.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高职院校可以委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等专业教师组成专家团队进行咨询指导,协助中小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5.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难的困境,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一是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横向课题研究,指导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既节约成本,又提高竞争实力;二是指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在战略选择上与新兴产业靠拢,在资源利用上坚持循环、节约,在生产上坚持低排放、高效益,在产品上坚持绿色、无污染;三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技能、创业大赛,并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专利发明,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也为企业技术产品创新提供后劲。
6.针对中小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办学资源,协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一是根据中小企业需求,直接为中小企业培养输送人才;二是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职工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人的操作技能;三是向企业职工提供优惠的继续教育政策,提高职工素质;四是向企业提供有关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考评、薪酬设计、劳动关系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委派专家全程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列工作。五是以定向培养方式帮助企业进行人才储备,企业助其完成学业,待学生学成后为企业服务。六是参与农民工就业转移培训,为企业培训和推荐技术工人。
(四)推行“全方位服务”校企合作模式,推进校企合作进程
高职院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路径是多方面的,凡是企业需要的服务,高职院校都可体现在校企业合作中,这样“全方位服务”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更清晰、优势更明朗了。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如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中厂”或“厂中校”等,都是一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是“专业企业合作”,就专业而言,高职院校可能通过合作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企业获得的利益远低于期望值,企业当然缺乏合作积极性了。
如果我们将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所有专业联合起来,形成多个专业对应一个企业的合作局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加服务企业的实效,企业得到了实惠,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吴一鸣,哈满林.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路径探讨[J].安徽职成教,2009,(3).
[2]刘彩琴,刘兴.高等职业教育“共融共赢”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1).
[3]雷久相.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
[4]赵俊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赢模式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