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
(礼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陕西 礼泉 713200)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设管理措施,改善了部分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礼泉县紧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大好机遇,全民动员,强势推进,农村饮水事业呈现出规范发展、规模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大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礼泉县北山南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不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始终是全县各级党政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礼泉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先后实施了“甘露工程”、“防氟改水”、“饮水解困”等项目,有效缓解了一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特别在近几年,礼泉县把农村供水工程列为“民生八大工程”之一,确立了“整体规划、板块开发,联村共建、梯次推进,创新管理、良性运行”的建设思路,提出统筹城乡供水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供水,加快实施北山南塬“板块推进”战略,逐步实现农村饮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是以重点镇(社区)为中心,因地制宜配置水资源,建设了赵镇、烟霞镇、烽火镇等区域性骨干集中供水工程,优先保障核心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饮水安全;二是依托县域昭陵社区尧召村优质的水源地,兴建新时社区、城关镇、药王洞社区等集中供水工程,辐射延伸解决城市周边和管网沿线农村群众饮水问题;三是开发利用北部优质岩溶水资源,建设石潭镇北片、昭陵镇南片等跨镇连村集中供水工程,使中部“旱腰带”12.11万群众彻底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四是以地形地貌特征为单元,抓点带面,遍地开花,一块塬面、一条流域、一个社区整片推进,建设叱干镇魏北、南坊镇南片等集中供水工程。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饮水工程120处,完成投资1.8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县34万群众的饮水安全条件,有效缓解了饮水现状。
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方面,礼泉县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全县水的瓶颈制约因素仍十分突出,任重而道远。据调查摸底,截至目前,全县需要纳入陕西省城乡供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饮水不安全群众仍有9万余人,这些人群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或水资源极度贫乏地区,加之居住比较分散,增加了解决难度。农村早年建设的单村供水工程也因年久失修,建设标准不高、无净化消毒设置、饮用水水质超标、供水保证率低下、生活用水量不达标等问题,正面临着诸多尴尬局面。除此外,经走访调查后发现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还存在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欠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按照中央、市县配套、受益群众自筹共同负担的原则,工程建设部分资金应由地方财政和受益群众承担,然而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上没有过多的资金配套,地方财政能解决的资金与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差距甚远,群筹的部分也只能通过以工代劳解决,故资金的严重缺口导致工程建设标准不高,达不到预期规模。
(2)建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后管理工作历来是水利上的薄弱环节,随着一批又一批安全饮水工程的落成,村级供水工程管理矛盾尤显突出,由于农村供水规模大小不一,管理渠道多元化,管理方式多样化,导致管理责任不清、制度不完善,加之个别村民集体观念淡薄,存在只顾用水,不愿管水,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随意开闸放水、堵管截流等,致使部分群众用水困难,供水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3)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设计供水量,造成部分设施闲置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经调查,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普遍存在着实际供水量远小于设计供水规模问题。这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了设施闲置、资金浪费,而且运行费用增大。一般水价核定都是按设计供水量计算单位水价,如果供水量达不到设计值的50%,运行肯定就会亏损。供水量计算是按现状农村人口、牲畜,加上增长预测,时变系数,其他用水等,但事实是近几年农村常住人口处于大量减少趋势,导致设计中对农民的需水量估计过高;农村入户工程国家不配套,入户投资是农民自筹,部分农民着眼当前,不顾长远,不愿出资,有的工程建成多年还有部分农户没有入户。笔者认为,对于集中供水工程,一定要注重实际调查,不能只依据规范和户口薄上的人口进行计算,在需水量预测上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4)建成的水厂效益不能完全得到发挥。
礼泉县平原地区水源相对比较丰富,几乎家家都有自掘井,井深不过三四十米,水质特别差,大部分群众对水质不好影响健康认识不到,自来水需要按方收费,对自古以来已经习惯免费用水的平原群众暂时难以接受,造成有的水厂建好后,群众入户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工程效益正常发挥。
(1)建立适合工程特点的管理机制。
在工程运营中根据工程所有权的归属和工程规模大小及受益范围,实行“县、镇(社区)、村”三级专业垂直管理,探索建立“城乡统筹、专业管理”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实施“独立核算、财政补贴,保本微利、自我积累”的良性运行模式。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新工程、新水价、新机制”,逐步建立起符合农村用水特点、产权归属明晰、管理主体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2)做到水源与水质并重,强化监督检测重实效。
水质是供水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确保群众能够吃上“放心水”,一定要做好水源地保护及水质监测工作。首先要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考虑解决高氟水、高砷水村组和公益单位饮水问题,优先开展氟砷病区改水工程前期工作,选择资深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确保水资源优化利用和水质问题优先解决。其次将原有水水质合格作为工程立项的前置条件,没有取得水源水质检验报告的坚决不予立项审查。水质检验不达标又无其它水源选择的,工程设计必须由专家讨论确定水质保障方案和处理措施,严格实行审查立项“一票否决”制度。最后由政府统一划定水源地和水厂保护区范围,责令水利、环保、卫生部门齐抓共管做好水源保护工作,对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不完善的集中供水工程限期整改,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全面配套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把水质达标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环节,竣工资料须有卫生部门的水质检测报告方可申报验收,并随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三份水样化验报告,确保水质监测措施落实到位。
(3)实行有偿供水,合理制定水费价格,杜绝人情水。
合理制定水价和足额收取水费是实现良性运行的强有力经济手段。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原则确定,在收费中做到“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在水价核算时按照“成本+微利”的原则,集中供水水价可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实行分类水价。对镇(社区)企业生产用水的水费标准,可略高于生活用水原则,联村供水和村级饮用水,原则上水价由受益村自主确定。计收水费要使用税费专用票据。供水中心要加强财务管理,执行国家的财务的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经过县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严格执行,实行定量供水或超额累进加价的收费办法,做到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总之通过价格杠杆促使农民合理使用安全水,提高水费收缴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益,形成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4)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配套资金。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开展,财政部门要积极拓宽筹资融资渠道,筹措和落实配套资金。同时,为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设立农村饮水工程资金专户,制定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通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主导作用。
(5)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
集中供水工程和其他分散式供水工程不仅要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还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
礼泉县将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民生工程之一,进一步抓出实效,积极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坚决克服问题和困难,按照“家家用上干净水”的总体要求,以扩大范围、提高水质为目标,以发展集中供水工程为重点,以完善水质监测网络为依托,多元化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现代化保障体系建设上台阶,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