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友
(旬阳县水利局 陕西 旬阳 725700)
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4,而在整个水资源的利用中,生活用水占12.3%,工业用水占23.7%,农业用水占62.0%,因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关键在农业。为此,作为旬阳县西惠渠管理站的一名灌区管理人员,做到节约水资源、提高灌区用水效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西惠渠灌区位于旬阳县东部,地处汉江北岸蜀河流域,蜀河源于湖北省郧西县胡家岩,属汉江一级支流,全长67.1km,流域面积592km2。西惠渠灌区水源取自蜀河最大支流——西岔河,西岔河全长28.2km,流域面积150km2。灌区涉及旬阳县双河、庙坪、蜀河三乡镇,灌区总人口5万余人。灌区用水主要以水田灌溉和旱田水浇为主,兼顾其他用水。灌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粮食作物生长。
西惠渠工程始建于1996年,工程项目总投资660万元(其中群众以劳代资289万元),灌区控制灌溉面积12000亩,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工程于1998年建成投入运行,主要设施包括拦河坝1座,隧道7处,倒虹3处,主干渠24km及灌溉堰塘9口(1800m3/口~3000m3/口)。
①工程设计标准低:西惠渠干渠除隧道及倒虹外全为全敞口渠道,渠道两侧无排洪设施,因受地形地势影响,夏季洪水季节渠道坍塌、泥石流淤积现象经常发生,据统计,2008年~2012年4年间,仅双河雷家湾渠段5km渠道坍塌次数达326次,渠道抢险影响正常通水时间达62天,其中2008年的一场大暴雨就影响渠道通水5天,致使灌区下游蜀河吕关段800亩水田严重减产;②灌区干、支、斗渠及田间渠系工程配套不到位,在整个灌区,除到9个堰塘配套了4.6km管道外,其他支、斗渠大多都是土渠,灌溉过程中渗漏严重、水量损失大;③灌区以旱坡地、旱平地改造水田灌溉为主,在土地改造中,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土地平整度差,田间未设计过水沟渠,灌溉过程中采用漫灌、串灌,造成田间灌水利用系数低。
①灌溉用水分散,管理难度大。目前,灌区土地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用水户户均土地普遍在5亩以下,这种经营模式对集中灌溉极为不利,在灌溉过程中用水户抢灌、超灌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灌区用水的合理调配,增大了灌溉管理难度。②灌区管理单位经费短缺,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灌区单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6人,编制内人员工资由财政支付,水费收入主要弥补单位经费不足及临时管水员工资。由于农作物经济效益低,加上灌溉水源不足,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已由2008年的3500亩减少至2012年的2160亩,2012年水费收入不足10万元。由于水费收入非常有限,已无法聘用临时管水员。而灌区战线长,区域广,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对灌溉过程就无法起到督导作用,造成灌溉水浪费较大。③灌溉条件落后,灌区基础数据缺失。在灌区,没有农田墒情监测设施,也没有建立灌溉用水计量及控制设施,这样就无法掌握已灌入田间的用水量,也无法测算田间的最佳用水量,更难于合理调配和及时控制田间灌溉过程,灌溉的适时、适量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是水费征收机制不合理。西惠渠灌区灌溉水费的计收以亩为计量单位,水田每亩按50元收费,旱浇地每亩20元,用水户实际用水量与水费征收没有挂钩,灌溉过程中是否节水与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关系。其次,无完善的灌溉节水奖惩措施。灌区上游水资源供给充足、取水较为便利,用水户在整个灌溉活动过程中不缺水,水量浪费大;灌区下游区域水资源本身供给不足,在整个灌溉活动过程中经常处于缺水时段,偶尔水源充足,用水户尽量超灌、多灌,不愿厉行节约。再次,工程监管措施不到位。灌区主干渠渠道开敞,沿途村民私自接水、偷水,水管长流,不厉行节约,导致水资源浪费,下游水量不足。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灌水技术,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农业灌溉中,高达98%以上的灌溉方式采用地面灌水技术,这种灌溉方式投资小、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但传统地面灌水方式水源水利用系数低,田间水量损失大。因此,在灌区通过改变传统灌溉的习惯,来创新地面灌水技术,提高灌区水源利用效率。
首先要平整土地。在田间灌溉活动中,平整的土地能够提高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增加灌水劳动效率,是保证农田节水灌溉的基本措施。2009年西惠渠灌区水田灌溉面积为2100余亩,旱作物灌溉面积1200余亩,旱作物灌溉区域土地平整度普遍较差,在实际灌溉中,旱作物亩灌溉用水量不低于水田灌溉用水量,从理论上讲,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存在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旱地平整度差,田间无灌溉沟渠,灌溉过程中跑灌、超灌、串灌经常发生,水源利用率低,水量损失大。
其次要改变漫灌、串灌的习惯,在灌区提倡隔沟交替间歇灌溉方式。间歇灌溉一方面可以减少田间土壤水分蒸发,增加作物根系储水,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作物生长用水需要,达到节水目的;另一方面间歇灌水能够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及灌溉深层渗漏,从而大大减少灌溉水量损失,提高灌水效率。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减少灌溉过程水量损失,保证田间输水安全,提高水源水利用效率。目前灌区经费困难,国家投资不足,仅靠水费收入根本无法完成灌区田间配套设施建设。由于灌溉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民生性。因而一方面可以建议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增加灌区灌溉费用投入,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地方财政扶持、受益单位或个人投资共同完成灌区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再次,积极倡导灌溉单位或个人单独投资完成田间渠系配套设施建设。灌区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在水权管理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思路确定水权管理,通过确权认证,提高灌区用水单位或个人的投资热情,拓宽灌区投资渠道。
①要推行科学灌溉,就是要根据灌区农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的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可以科学有效的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达到合理配置水源节约用水的目的。②在灌区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农田规模化经营,实行灌溉过程集中化管理,同时创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共同监督灌溉管理过程,便于水源统一调配、节约使用。③提高灌溉技术管理水平,在灌区适当增设农田墒情监测设施,配置灌溉用水计量及控制设备,提高灌区灌溉预测预报水平,增加水源水调度控制能力,严控水源浪费,科学节约用水。
在灌区要改革现有的灌溉用水收费制度,实行“以量计费”,按照“用水计量,按方收费”的原则征交水费,使灌区用水户实际使用的水量与其支付的水费相一致。在灌区要形成灌溉节水的经济补偿和惩罚机制,采取奖“节”罚“费”措施,即在灌区实行节约用水奖励,浪费用水处罚制度,大力宣扬节约用水理念,使合法的节水行为得到市场认可和回报,从而促进灌区节水的健康发展。在灌区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水源监控制度,用制度法规控制灌区沿线私自接水、偷水行为,减少水源浪费,提高水源利用效率。
随着村镇化建设的推进,蜀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已明显不足。水资源供给服务项目的拓宽,使得供水矛盾日益凸显,农业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势在必行。因此,提高西惠渠灌区灌溉用水效率,是灌区农业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资源保障,又是灌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保障。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