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主迅猛崛起现代农业步入深耕时代——中国农场主大会暨马铃薯产业论坛特记

2014-07-25 06:51中国农资师容崔海涛刘颖汪洋徐骞贾然然
中国农资 2014年28期
关键词:农场主马铃薯发展

□《中国农资》记者 师容 崔海涛 刘颖 汪洋 徐骞 贾然然

7月12-13日,为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产业整合与市场对接,破解马铃薯产业发展“难题”,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技推广》杂志社、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灌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促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承德市农牧局、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农场主大会暨马铃薯产业论坛在承德召开。马铃薯农场主、马铃薯采购商以及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化肥与农药生产企业、种薯公司、灌溉设备企业、农机企业、农资流通企业的代表近400人参会。

据了解,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加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存在的制约因素也越来越明显。种薯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黑痣病、枯萎病、疮痂病等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导致增产潜力发挥不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滞后、水肥利用率低、优化产业结构的支撑能力弱、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大多数加工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行业标准不健全,市场监管能力低。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马铃薯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直接影响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马铃薯产业链条的衔接中,信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尤显薄弱,马铃薯流通效率低,市场“卖难买贵”、农商“共荣共赢”的问题始终难以“破题”。面对马铃薯产业的诸多问题,本次会议给予了一一阐释。

对接农场主锁定终端

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达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随着规模经营的扩大,农场主数量迅速增长,农场经营中的技术短缺、产销不畅以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进农业的变革与发展是行业同仁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各联合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场主大会应运而生。而中国是世界第一薯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薯业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就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作为第一届中国农场主大会把议题设定在马铃薯产业之内。

中华合作时报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在会上表示,当前,马铃薯产业正迎来种植面积加速扩张、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马铃薯种植与加工进入结构性调整的全新发展阶段。他说:“我们希望通过对行业的持续关注以及深入研究,为行业分析出更贴合实际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专家与企业、生产与销售的交流与对接,实现理念提升、知识普及,助推马铃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健康农业、绿色农业贡献一份力量。”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书记刘信也对本次会议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希望参会的每一个农场主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技术和服务,经销商和技术服务部门能够对接农场主,为农场主提供个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贯通农商市场,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的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大会的召开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其营销总监郝朝秀表示,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农场主这一群体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他们既是解困产业难题的重要力量,又是专业化服务的对象。乐多收希望把本次会议搭建成一个公共平台,为更多的农场主提供帮助和支持。

由此可见,整合产业资源,打通马铃薯产业链,实现农商对接,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农资传媒以及各联合主办单位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寻找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契机,实现产业链条的共融共赢。

关注农商对接引导产业发展

马铃薯的贸易与发展是农场主关心的问题,如何促进农场主与马铃薯贸易机构的对接也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次会议针对马铃薯的国内外贸易情况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通过本次会议搭建了马铃薯贸易机构与农场主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为加深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机会。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于孔燕就马铃薯国际贸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据了解,全球约4/5的马铃薯生产集中在亚洲、欧洲,2004年后,亚洲超过欧洲成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区域。于孔燕说:“中国是全世界第一马铃薯生产大国,当然也是第一消费大国,但是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说出来也很可怜。我们生产地位和消费地位是不对称的。”从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马铃薯出口方面,中国排名第10,仅占全球出口额的1.51%;在马铃薯进口方面,中国排名第16,仅占全球进口额的1.52%。

于孔燕着重分析了我国发展马铃薯国际贸易的障碍与问题。她认为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贸易政策,植物检疫和双边贸易协定、贸易保护、关税政策等制约了贸易的发展。二是品种和加工,品种没有优势,适宜加工的品种少、结构单一;粗加工产品多,产品大众化,附加值低。三是国际市场开拓和宣传,国际市场营销工作滞后,市场调研和开拓工作乏力。她建议应从提升产业水平、夯实贸易基础、营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以及加强国际市场开拓的力度三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方面的发展。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介绍,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产量总体呈增长态势。2010年马铃薯栽培面积7621.2万亩,产量7323万吨,亩均961公斤。马铃薯在部分地区的粮食和收入贡献已达40%。他认为马铃薯作物在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角色,目前产业发展呈现上升的势头,未来必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另外,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纳绍平认为我国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马铃薯产业大发展;荷兰农业食品与技术中心(NAFTC)中国代表处主任李安海阐述了荷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特色以及对未来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辉带来了关于全渠道时代下的农产品经营的报告;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孟昭云介绍了承德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承德大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冬虎作了关于世界马铃薯发展趋势的报告。

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淑平认为,通过关注马铃薯的贸易与发展情况,为与会者提供了清晰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对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更重要的是马铃薯农场主获得了更多的贸易信息,为规划农场种植提供了依据。

关注技术对接解决生产难题

关注技术对接是本次会议的又一亮点。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针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科研情况进行了讲解。她认为,当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种质资源缺乏、研究滞后,新品种选育重大突破少,结构不合理,优质和早熟抗病、市场适销、丰产稳产品种缺乏;劳动密集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整体效率、质量控制技术差,导致种薯量少质次价高;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繁发生但防控能力差;水肥利用技术水平低、生产管理技术粗放,主产区单产低,早熟和规模化种植过度利用水资源和施用化肥农药引起土壤、环境和生态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则是加大科研及推广的力度。

另外,高祥照讲解了马铃薯的水肥管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胡树文讲解了马铃薯连作土壤高产种植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凤新讲解了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重庆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车兴壁讲解了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防控技术研发历史及应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陈杨讲解了内蒙古马铃薯养分管理。这些专家的讲座为与会的农场主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难题。

会议上,2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就马铃薯产业的贸易、发展前景、高产技术以及农场管理等进行了讲解,不仅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马铃薯农场主提供了全程技术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会议通过对话访谈的方式实现了马铃薯农场主与政府机构、农资企业、种薯企业的对接;通过企业展位的产品展示,增强了马铃薯农场主对优质农资产品的认识。本次会议是一次打通马铃薯产业上下游链条、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的会议,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解困、农商对接的“土豆盛宴”。

猜你喜欢
农场主马铃薯发展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定边马铃薯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