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途径

2014-07-25 22:55徐赤
当代工人·精品C 2014年2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领导干部

徐赤

企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风如何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肌体健康,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的作风建设,应突出重点问题,科学把握干部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一、当前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危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并强调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一语破的指出了党内存在的主要弊端及治理的决心。认清这“四风”之弊在企业的表现及其危害,是当前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形式主义当前在企业的主要表现:一是学习上“虚”,不求实效。有些领导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只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本本上、停留在宣传报道上,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有些领导干部表面上热衷学习,实际上却只是摆个架子、做个样子,不能真正做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还有些领导干部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决不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工作中“假”,不干实事。一些领导领导干部贯彻上级精神时文山会海,雷声阵阵,却不付诸实际行动;谋发展、抓工作时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搞形象工程,不屑于解决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汇报时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工作中落不到实处、干不出实绩;制度建设喊得凶,但挂在墙上、印在纸上,却不抓督促检查和落实。三是党内生活“假”,流于形式。有的上下级和同事之间讲感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和气不讲正气,习惯于说好话、讲假话,自我批评不痛不痒,批评别人一团和气,对歪风邪气不敢抓不敢管,甚至随波逐流,“好人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民主生活会走过场,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官僚主义在企业的表现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一心追逐个人权利,一味经营个人政治前途,不讲科学发展,好大喜功,崇拜权利;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利时,不讲边界,不讲规则,高高在上,独断专行,拍脑袋决策;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利作为追求和实现个人利益的资本和筹码,大搞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

享乐主义在企业表现为“四种享乐”歪风:一是以钱为乐的拜金风。有的把权力资源和个人好处联系在一起;二是以虚荣为乐的攀比风。不惜代价,追求虚荣,好面子,事事攀、件件比,不甘人后。事事求气派,处处讲门面。三是以欲为乐的玩乐风。个别领导干部挟公权之威享乐公款,在吃、喝、玩、乐中纵情声色。四是以崇尚奢华为乐的奢靡风。有的用不义之财豪赌挥霍,纸醉金迷;有的养尊处优,视简朴为寒酸,把奢侈当气派,追求对物欲的无限占有,尽享其乐。

这些现象虽然是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为害甚广,为祸甚烈,其一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在群众中产生了极为消极的示范效应;其二是造成了严重的物质浪费,并助长着消极攀比的不良风气;其三是加剧了不满和对立的职工情绪,损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听任这些不良风气泛滥而不加控制,必将破坏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侵蚀党的基业。

二、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治理和消除企业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是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充分了解职工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利益诉求,做到知民情、解民意、暖民心;坚持从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将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际行动解民忧,以真挚情感暖民心。

(二)、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干部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端正学习态度,切实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的不良学风,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运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认识事物;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学习,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以致用,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加快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以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跳出文山会海,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觉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工作;善于把企业发展思路分解落实到每一件工作中、细化到每一项任务上,做到每项任务都有人头指标、每项工作都有完成时限和检验标准,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绩说话、用实绩来考评干部的工作成效,形成察实情、干实事、求实效的优良工作作风。

(四)、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为着力点,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抓制度,铲除“四风”的土壤和温床。一些不正之风所以纠而复生,既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有关,也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力有关。要狠刹和遏制“四风”,必须抓好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企业党员干部的行为。要从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行为规范以及违规处理、责任追究等方面,细化相应的规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二是抓监督,防止企业领导干部权力失去制约。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一要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把手”是班子之首,事业之帅,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关键位置,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要彻底解决对“一把手”无人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不了等问题。二要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工作圈”位于人前,而“生活圈、交际圈”位于人后,往往因为监督内容难确定、监督方式难掌握、监督合力难形成、监督结果难评价,影响了监督效果。正是存在“监督四难”,使不少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出了问题,摔了跟头,蜕化变质为腐败分子。因此,要积极探索八小时以外监督领导干部的新途径、新方法。三要抓好对重点、热点部门的监督。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掌管人、财、物等关键环节和关键责任人上,将他们的权力运行有效地置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要点

加强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以建立长效机制作保证,而建立长效机制又必须把握根本,抓住关键。

建立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把握“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制度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涉及宏观方面的法规、条例、规定等制度不少,然而,在相关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着漏洞,必须加快制定更加规范,更加明确,更加有效的制度,更加微观、局部的工作标准、程序和规范以及针对性强、执行刚性的内部规章。倘若界定不清晰,标准不量化、规定不细化、机制不优化,就会给“只说不做”留下种种借口,给“寻找对策”留下操作空间。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抓住“落实执行”这个关键。再好的制度、再细的标准、再严谨的工作规范,不抓好落实和执行,只能是一句空话。要牢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思维理念,把中央和上级的规定作为一种自重的准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狠抓落实,全面提高领导干部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夯实以制度约束干部行为的思想基础,构建制度落实和执行机制。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规范权利运行机制,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既整治“小鬼”,又问责“阎王”,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让庸、懒、散、慢、奢现象无处藏身。

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要坚持民主作风,反对搞“一言堂”,又要注意督促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使企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能够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为优良干部作风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论“四清”运动中党的干部作风建设
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