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小平
在辽西,有这样一个老师,这样一个班级,和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名字不为许多人所知,但他们每天都过得从容,快乐。
王英老师,今年四十五岁。他在辽宁省彰武县的最南端——两家子九年制学校工作了二十三年,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他指导的学生作文,曾经在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获得很好的成绩,教学水平堪称一流。他创办的《柳溪诗社》在彰武县教育系统争创“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的活动中脱颖而出,他两次带领学生到辽宁台录制节目。就在他的声名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让人费解的决定——到小学去任教,当三年级的班主任。
作为朋友,我很难理解:常言说人往高处走,以他的资历,在县城任何一所初中都是才尽其用;作为媒体通讯员,我也嗅到了这里面的新闻价值。
2013年7月1日我到了彰武县两家子学校,见到了 炎军校长。一副深度近视镜后面的那一双威峻的眼睛,让人一见就觉得他是个学者。通过交谈我知道,这位校长对国学育人理念的理解与执着。也难怪,这所学校能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变成彰武县的明星学校。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有想法的校长,才能使这样一个乡村学校有了不同凡响的名气……
第二天,早晨六点四十分,我走进了王老师的班级。班里已经有两个小男生来了,他们正不声不响的扫地。我看到对面墙的黑板上竖写着几行字:一污不净何以净自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他也拿着扫帚。这时兴冲冲的跑进来几个小女生,一见到他就告状,“老师,张天宇口佞……”“是吗!”他大惊小怪的语气让我真想笑。
“怎么有口佞这个词,”我不解地问:“什么意思”他笑着说:“这是我创造出来的一个词,取自《论语》‘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焉用佞我给它解释的意思就是:嘴不干净,爱说赃话。”这时一个小男孩沮丧地走了进来,站在那里听候发落。“《论语》当中哪句话应该让张天宇复习一下?”这一发问引出了一阵翻书声。很快,同学有了反响,不约而同地念道:“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把《论语》拿出来,找到这段,对着黑板念十遍。”语气虽然和缓,却不容违背。一个小女孩,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饭盒,送到了一个小男孩的面前:“吃吧!”“什么饭啊!”王老师问。“饺子。”小女孩答。“我说了老师不让搞特殊,可奶奶非要包饺子。”吃饺子的孩子是单亲,早晨校车来的早,他吃不上早饭,只能吃小食品。王英老师就建议每个同学轮流为他带早饭。家长们总做好吃的给这个孩子带来,这也许就是他的教育方法带来的社会效应。
学生到齐后,他让同学们给我表演一下他们的“节目”。他把六个女同学叫到我跟前背《大学》《中庸》。她们开始背了,我一直觉得,这种背诵也就是一小段,可是,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她们还没有停。我不得不惊讶于人脑的潜能怎么就这么容易的被开发出来,而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却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去上补习班。已经二十分钟了,她们的额头上流下了汗,我不得不让她们停下来,如果再背下去,我会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泪水——太了不起了!我向王英老师伸出大拇指,他浅浅的一笑,说:“这只是一小部分,他们可以一个小时不停地背;再让你见识一下最快背诵,他的纪录是四分钟全文背诵《大学》”。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生,两片薄薄的嘴唇不停地碰在一起,而在那碰撞中仿佛撞破了装满珠子的容器,珠子哗啦啦地滚落下来,让人眼花缭乱。渐渐地他的脖筋迸起,脑门上青筋突出,额角汗水直流。可是下面却有人跟着,比着,他中间偶有停顿,立刻就有许多人提示,看来他们都想挑战这个纪录。他们热衷于这个游戏。小男生很失望,因为他用了五分多钟。他怯怯地对我说:“他们在下面总是影响我!”孩子真是太可爱了,我无法说出我对他的赞赏,只能摸着他的头,挑起大拇指:太厉害了!王老师又放起了音乐,让他的学生给我表演太极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是难以想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教室里,有着这样一群穿着朴素的农村孩子,却跳着那么高雅,那么优美的舞蹈。他们落落大方,潇洒从容,他们跳得那么专注,那么投入,那么自信。有几个孩子的水平,就是和受过专业老师指导的城里孩子相比也不相上下。
我的拙笔写不出这个班级,这些孩子给我带来的触动。因为这触动太大了,太让人不可思议了。我只能把这些孩子与我所知道的城里孩子相比,怎么比都觉得他们更可爱,更阳光……王老师说:他在实践着古人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事业,这就是所谓的“道”。坚守这个道字,不管是在哪里,哪怕这样的穷乡僻壤,老师也能显示出他的价值。
国学班已经快满两周岁了。那些孩子在国学的濡染下,会有怎样的未来!也许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也许只是个普通人,但我坚信,即使再普通,他们也都是怀着忠义仁孝之心的君子,我们的社会如果都是这样的人,该会是怎样的和谐,美好啊!我们的教育如果多一些这样的国学班,我们的孩子会多么懂事,多么优秀啊!这真令我憧憬,令我期待,我也就把我这篇的标题定为:“江山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