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2014-07-24 03:56黄昱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胜任建构职业

黄昱方,唐 杰

(江南大学 商学院 MBA教育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黄昱方,唐 杰

(江南大学 商学院 MBA教育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MBA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和职业胜任力。简单依靠课堂知识传授无法实现MBA的培养目标。本文对构建基于胜任力的MBA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进而就PBL模式在MBA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MBA教学培养模式;职业胜任力;PBL

一、MBA的培养目标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MBA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职业经理人,因此,MBA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和培训。既然是职业教育,贯穿整个MBA教育的就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应对MBA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经理人素养和胜任能力进行职业化训练。1991年我国第一批9所院校获准试办MBA教育,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233所院校开办MBA教育,培养了10多万管理人才。经过近20年的实践,我国MBA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据2006年4月《商业周刊》对中国公司和在华跨国公司的173位招聘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给中国MBA毕业生打了中低分,素质良好或优秀的比率不到20%。中国目前的MBA教育仍然处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服从权威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培养模式最大的问题,是MBA学生没有机会基于问题进行探索、反思和自我建构,因此也难以培养出善于决策、敢于决策的经理人,无法真正提高MBA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因此,探索以提高MBA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培养模式,具有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二、基于胜任力的培养模式是MBA的改革发展趋势

1.MBA培养模式的变迁。从全球范围来看,MBA的培养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MBA教育处于探索阶段,整个美国没有公认的MBA课程设置标准,各个商学院的培养模式各自为政。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AACSB)在1965-1985年间修订了MBA的课程设置标准,主张根据企业的各种职能来组织教学,重点应强调培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自此以后,MBA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基本趋于稳定,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通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技术进步加快,国际竞争加剧,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这使得社会和企业要求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关注责任与道德等综合素质。欧美MBA领域再次掀起了培养模式的变革。此次的变革的特点是:加强课程整合,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重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软技能”的训练,强调解决管理问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重视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基于管理实践中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据此,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MBA培养目标是,MBA学生须拥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团队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技能”。

2.我国MBA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国对近年来我国MBA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在致力于与国际接轨。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为代表的一大批MBA培养院校,纷纷开始进行MBA教学培养模式改革。清华大学2008年率先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将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包括管理沟通、领导与团队等软课程,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构建。第四模块是“整合性实践课程”,学生组成六人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演练真实项目,完成课程报告并做小组演示,强调基于问题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PBL模式)。同时清华大学采用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论文。综合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深入一个企业,研究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写出一个具有分析意义的案例,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人民大学2009年也启动了旨在创新培养模式的“SAIL”计划,包括理念塑造、行动导向、国际视野、自主建构四个方面,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导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MBA的培养过程中,运用PBL理论增加了一项实习环节,学生以组为单位,给一些知名大企业做专项调研,并最终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加深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发潜在的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提交答辩会上,审查的不仅有学校的老师,还有被调研公司的总裁,他们在实用性、关联性、重要性等实践操作方面打分。中欧管理学院在项目开办之初,就使用了项目教学法。当时第一届的MBA学生被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固定到一个北京的企业,历时两年,定期下厂,全面剖析这个企业。期间又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面审计阶段,利用所学到的理论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第二阶段为咨询阶段,找出企业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为实施阶段,帮助企业具体改进提高,并验证提出的办法是否有效可行。每组学生在2年的时间里要写出6至8份的实习报告,下厂与写报告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成绩也占三分之一。中欧的PBL培养模式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三、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讨论

“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旨在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脱节问题。该模式后来进一步发展出了“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学习”等模式,在国际知名商学院的MBA培养中被广为运用。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内外MBA的教育实践表明,PBL模式对提高MBA的职业胜任力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我国关于对PBL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构建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仍然较少。本文将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实践特点进行归纳,以资借鉴。

1.运用PBL方法能够有效组织课程案例教学。MBA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工商管理职能课程、工具技能课程等。案例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分析。目前哈佛、诺顿等商学院普遍使用全案例教学,将MBA学生置于大量贴近企业实际的问题情境当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讨论、教师引导,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提升MBA的决策能力。而缺少问题引导的案例教学,则可能成为一种模式推广,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也无助于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2.运用PBL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学员的“软技能”和综合素质。长期以来,诸如领导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能等等“软技能”被认为是与生俱来、无法传授的,因此也不能通过学校的培养而提高。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美国许多商学院增设了“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领导、创业创新等能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激发MBA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主建构。PBL教育模式通过利用MBA学生来源广泛、专业背景复杂的特点,通过团队活动与软课程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对人文、伦理、沟通、领导力等软技能的思考和团队活动中的自我建构,形成职业经理人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3.通过整合性实践性环节实现PBL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MBA教育把核心课程按组织中的管理功能进行划分,受到了大量批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构,只能分模块进行理解和探究,而现实世界的问题永远都是整合的、系统的而不是分区的。基于此,整合性实践设计作为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整合性实践,相对于专门为各门课程设计的案例而言,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环境中,通过承

G642.0

A

1674-9324(2014)22-0228-03

猜你喜欢
胜任建构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