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越冬防护措施对福鼎大白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4-07-24 18:48毕彩虹范开业刘相东沈凌言董娟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春茶鲜叶酚类

毕彩虹 范开业 刘相东 沈凌言 董娟华

(1.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临沂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 276000)

不同越冬防护措施对福鼎大白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毕彩虹1范开业1刘相东1沈凌言1董娟华2

(1.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临沂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 276000)

通过对越冬防护区福鼎大白茶相关因子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而夏茶变化不明显。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越冬防护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此效应对春茶影响较明显,夏茶不明显。这为茶树安全越冬,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

越冬防护措施;福鼎大白茶;产量;品质

茶树是常绿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茶树易受风冻、雪冻和霜冻,每年晚冬和早春的低温寒风天气,对茶树的生养是极不利的,严重威胁茶树的正常生长,轻则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引起死亡。目前北方茶树越冬采取了不少防护措施取得不同成效,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越冬防护措施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茶树品种

试验地点:临沂市莒南县玉芽茶园。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试验设计

2012年11月试验地设置于同一自然条件下,选择树龄、长势一致的茶树,茶行每行长9m,六个试验区域:F(空白对照,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A(建立防护林,在北方、西北方迎风口处建立松树防护林),B(搭扣拱圆式大棚),C(搭挡风障,用稻草打成的苫子固定于每行茶树的北面,高出蓬面10cm),D(蓬面盖草,蓬面受直射光照的叶片占30%~40%),E(茶园行间铺稻草,厚度15cm)。

2013年3月,试验区停止防护,对春茶、夏茶各指标因子检测。如各区夏茶指标因子相对于对照区差别较大,则对秋茶进行检测。

1.2.2 采样时间、标准

采样时间:2013年4月30日、7月5日;采样标准:一芽二叶。

1.2.3 百芽重和茶树鲜叶产量的统计方法

百芽重:采用三点取样法,样点面积33×33cm2,基础长势基本一致(各样点),以样点内所有一芽二叶重计算。

产量:按绿茶一芽二叶采摘标准分试验区2013年4月30日、7月5日采摘鲜叶,统计面积、产量,换算成公斤/亩。

1.2.4 鲜叶加工处理方法

试验设备:6CST-40型滚筒杀青机、6CR-30型揉捻机、6CH-20烘干机。

绿茶制样方法:鲜叶→杀青→揉捻→干燥。

1.2.5 折干率的计算

折干率=鲜叶重/干茶重

1.2.6 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检测方法

水浸出物的测定:减量法;多酚类含量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游离氨基酸:分光光度法;咖啡碱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总糖量的测定:重量法[1]。

1.2.7 茶样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审评按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名优绿茶的审评方法进行,审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项指标。按每项满分100分计,总分采用加权法,品质总分=外形×0.25+汤色×0.10+香气×0.25+滋味×0.30+叶底×0.10[2]。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树百芽重、鲜叶产量和折干率

各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B>A>C>D>E>F(CK),相对于对照区F(CK),百芽重增幅为5.59%~29.52%,增幅较大;B区效果最好,A区次之,其它防护区效果也均好于对照区。相对于对照区,夏茶各区鲜叶百芽重增幅为0.52%~2.32%,增幅很小。这表明防护措施有助于改变茶树的生长状态,提高百芽重增加鲜叶产量,防护措施停止后仍影响到百芽重,春茶较明显,夏茶不明显。

茶树春季鲜叶产量变化规律同百芽重变化表现出相似性,即B>A>C>D>E>F(CK);相对于对照区,增幅为14.30%~44.16%,B区增幅最大,A区次之,其他三区(D、E、F)均有提高但三区相对差别稍小。但是夏季茶树鲜叶产量增幅为0.59%~3.50%,不如春茶变化明显。这表明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使茶树安全越冬,且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春茶鲜叶产量。

春季各区亩产干茶量表现B>A>C>D>E>F(CK),据折干率统计显示,B区折干率(4.46)较大,A区(4.29)次之,相对于对照区差别较明显;而各区夏茶的折干率差别非常小。由此说明,与对照区相比,搭扣拱圆式大棚能够保温保湿使鲜叶折干率提高,建立防护林能形成较适宜的小气候对茶树越冬有较好的效果,对春茶影响较大。

表1 百芽重、单位产量和折干率统计结果

表2 多酚类总量、氨基酸总量和酚氨比的测定结果

图1 各区酚氨比变化曲线

2.2 绿茶样主要生化成分

2.2.1 多酚类总量、氨基酸总量和酚/氨比

茶叶中的涩味、鲜味物质分别是多酚类、氨基酸,其含量及酚/氨比与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由表2测定结果看出,各区春茶多酚类总量、氨基酸含量均提高,酚/氨比降低;B区多酚类总量增幅高达10.70%,氨基酸总量增幅高达22.67%。而各区夏茶的多酚类、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且相对于对照区增幅明显变小。酚/氨比小,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防护区春夏茶酚/氨比(见图1)均小于对照区;夏茶酚/氨比明显大于春茶,且曲线较平滑。这说明越冬防护措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绿茶的品质。

2.2.2 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

从表3测定结果看出,春茶水浸出物总量为B>A>C>D>E>F(CK),而水浸出物与茶叶品质基本成正相关,相对于对照区,各区水浸出物总量增幅为1.58%~4.68%;而夏茶水浸出物含量增幅明显变小。咖啡碱是形成茶叶苦味的成分,影响茶叶滋味的形成,春茶咖啡碱变化幅度为0.83%~2.76%;而夏茶的咖啡碱总量区别非常小。可溶性糖是茶叶中的甜味物质,春茶变化幅度为1.10%~4.41%;而夏茶可溶性糖总量无明显区别。这表明防护措施不同程度影响到茶叶滋味的形成,春茶明显,夏茶经过一个春季的采摘和养护变得不明显。

表3 试验茶样几种生化指标总量测定结果

2.3 感官审评

从表4看,各区春茶茶样总分为B>A>C>D>E>F(CK),说明综合五大因子,对照区茶样得分最低,品质最差;B区茶样得分最高,品质最好,越冬防护效应明显;夏茶得分区别甚小。从外形、汤色、叶底色泽审评可看出,春茶茶样中B区绿润嫩度好、汤色绿艳明亮、叶底嫩绿鲜亮,表现出绿茶的好品质,三大因子评分最高;A区茶样绿润有光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明亮表现出较好品质,评分次之;而夏茶B区茶样评分稍高,其它各区区别不大。从香气审评可看出,春茶各区茶样香气均高于对照区茶样,夏茶区别不明显。从滋味审评看,对照区春茶尚爽、味淡,B区茶样滋味鲜爽柔和,A区茶样鲜爽醇厚,C、D、E区茶样清爽;夏茶各区茶样滋味清爽。滋味主要与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多糖类等含量及酚/氨比相关,本试验测定结果与审评相符。

表4 茶样感观审评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有效的越冬防护措施不仅能够使茶树安全越冬,且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鲜叶产量和茶叶品质。各防护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基本表现出同一规律:B>A>C>D>E>F(CK),搭扣拱圆式大棚效应最明显;而夏茶效应不明显。酚/氨比小,也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拱圆式大棚(B区)春茶酚/氨比最小,且多酚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品质最好;其它各区酚/氨比均小于对照区。而夏茶酚/氨均大于春茶各区且差值变小。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仍不同程度影响到春茶的品质,而对夏茶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春茶鲜叶酚类
春茶不宜贪尝鲜
倒挂金钩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春茶不宜贪尝鲜
黄荆酚类成分的研究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