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信”与“达”

2014-07-24 15:32童洪星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词类实词虚词

童洪星

做到“信”

尽量直译,一一对应;不能直译,意译辅之

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就要努力做到直译,能直译的时候绝对不意译,句中的每一个实词、虚词都力求一一对应,逐个落实。这样,一道翻译题的分数可以说能拿到一半了。

比如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的两道翻译题:

① 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凯] [页],[凯] [页]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② 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句①中的重要实词有:从弟(堂弟)、陵折(压倒、折服)、陶然(和悦)、校(计较)、益(更加)、宗附(尊崇依附)。

句②中的重要实词有:过(过错)、有司(有关官员)、纠(检举)、亮(通“谅”,谅解)、黜(贬斥)。重要虚词是:为(被)。

再来看参考译文:

① 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凯] [页],周[凯] [页]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凯。

② 后来周[凯] [页]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很明显,以上参考译文均为直译,重要实词与虚词在翻译时均做到了一一对应。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要求翻译的句子一般都能通过直译解决,偶有个别不能直译的词语,就需要意译来辅助。

比如2012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翻译题: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参考译文为: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句中的“刀圭”本是古代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指药物,这个词在翻译时只能意译。

像“刀圭”这样比较生僻无法直译的词,命题者有时会在文后给出注释,帮助我们理解。但大多数情况下,那些无法直译的词旨在考查同学们平时的积累。比如《张衡传》中的一段文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其中,下车(官员到任)、视事(到职工作)、乞骸骨(告老还乡)等词语不能直译,只能意译。这几个词语在文言文中属于常见的词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

追求“达”

具备词类活用意识和文言句式意识

在逐个落实实词、虚词之外,要拿到翻译题的另一半分数,就要具备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意识,做到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重要考点。

比如前面提到的2012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翻译题,“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中的“活”字,就是一个使动词,意为“使……活下来”,可翻译为“救活”。

又比如2012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翻译题的第3句: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这句话比较好理解,翻译时要注意的是“若”和“益”。“若”意为“这样”;而“益”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获益”,可翻译为“于……有好处”。参考译文: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词类活用的情况很多,常考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这几种。针对这几种情况整理一些例句,多看多读多记,一定能强化对词类活用的敏感度。

文言句式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浙江卷几乎年年都考到文言句式,比如2013年的两道翻译题:

① 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② 奚重而不更也?

参考译文为:

① 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② 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句①考查了介词后置结构“劳于求”“密于法”,句②考查了文言固定句式“奚……也”。

除了介词后置结构、文言固定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被动句也是常见的文言句式,其中,被动句、省略句、文言固定句式是同学们翻译时的难点所在。

特别是被动句,除了我们知道的通过表被动的文言虚词体现被动含义外,有时候也存在句中没有表被动的词却有被动意味的情况。

比如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翻译题: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句中“终身不用”虽没有表被动的词,却是一个被动句,翻译时必须体现出来。参考译文: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对这样的被动句,如果敏感程度不高,句式意识不强,很容易视而不见。

涉及文言句式的内容,考查的不仅是翻译的能力,更是文史知识的储备,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多多积累。

【文言句式集锦】

常见被动句式

……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所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指南录后序》)

常见省略句式

省略主语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省略介词宾语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省略介词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此之谓…… 这就叫作……

孰与…… 与……比起来,哪一个更……

何(以)……为 为什么还要……呢

如……何(奈……何) 拿……怎么样(办)呢

独……耶 难道……吗

独……哉 难道……吗

何为…… 为什么……

何……哉 怎么能……呢

何……之有 有什么……呢

何其……也 多么……啊

无乃……乎 恐怕……吧

得无……乎 该不是……吧

猜你喜欢
词类实词虚词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