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婷
在今天人们言必谈西医的时代,中医还有没有市场?中医的坚守还有没有必要?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中医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当前,中医正成为我市医疗行业的一支劲旅,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在一度由西医主宰的医疗市场上,黄冈中医正逐渐壮大着自己的实力。
中医的优势显而易见。比如,“治未病”是中医独有的特色优势,养生保健也是中医药的专利,冬病夏治、膏方调理更因其特色服务而被人津津乐道。
尽管当前仍有人质疑:中医医院姓“中”到底能走多远?但我市中医医院用实际数据给出了完全的解答。
从3月31日在红安县召开的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2013年,全市中医药事业得到整体发展。
时至2013年底,全市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818张,比上年增长32%;公立中医院人员总数3082人,其中卫技人员2559人,增长28%;总诊疗人次1316765人次,增长12%;出院人数86261人次,增长32%、日平均开放床位数2569张,增长20%。2013年新增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武穴济泰中医康复医院)1家,结束了我市无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历史。中医院全年中药饮片使用量达5182万元,增长51%;中药制剂使用量841万元,增长34%,中医非药物疗法服务量也大幅增加。
黄冈市中医药资源和服务总量正在迅速增长,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医领跑者光大“大中医”理念
黄市中医龙头地位的彰显,黄冈市中医医院无疑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
短短5年时间,黄冈市中医医院就完成了从“蛹”到“蝶”的飞跃,成功改造出一所全新面貌的中医院,打造出一个有中医文化与内涵的中医院,一跃成为全市中医龙头,全省也是名列前茅。
看看今天的黄冈市中医医院,面积从18亩扩展到65亩,设备从50台套增设到300多台套,床位从120张增设到560张,开设了26个临床科室;建设了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年业务收入从千万元增长到过亿元。还一举通过了卫生部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估验收,在湖北省三级医疗机构评选活动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群众最满意医疗机构”称号。
正是改革创新,脚踏实地,让市中医医院赢来了发展良机,形成了今天一主一辅、主辅相济、药医结合、多元发展的格局。
2009年,医院争取到国家建设项目资金1400万元。就在筹建住院大楼时,欣喜之余却面临一系列困惑:医院面积过于狭小,不符合建设住院大楼的标准,土地面积不足怎么办?大楼投资至少过亿,剩下的资金又从哪里筹备?难道让住院大楼项目“流产”?重压之下必有高招:医院花费2000万元购买了一墙之隔的农业银行一栋职工宿舍楼。
2010年,医院又争取到一笔项目资金1650万元。用1650万元资金干1.5亿元的事业:建设一幢高17层、总建筑面积2万平米的住院大楼。医院决策层敢想敢干!两年的努力打拼,这幢全框架、外观现代化、设计理念渗透着中医元素的住院楼拔地而起,于2012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8月,医院以965.3分、全省地市州中医医院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估验收,喜圆黄冈中医领域“三级甲等”梦,迎来医院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
今天,徜徉在医院美轮美奂的环境中,呼吸着流淌在空气中的草药清香,神清气爽。更有那设施齐全的治未病中心、古色古香的名医堂、规范方便的煎药室、小桥流水的百草园,已经成为黄冈市中医医院的地标。
项目大建设打造“大中医”优势
在今天的鄂东大地,中医的发展势如破竹。
各地中医医院正在加大发展的步伐,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冲。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正一步一步在改善。
在国家扩大内需项目的支持下,市中医医院抢抓机遇,实现了由较落后的二级中医医院向初步具备竞争力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华丽转身。
浠水县中医医院、麻城市中医医院住院楼建成后,业务量实现翻番;红安县中医医院自筹资金建设住院楼,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建设制剂大楼,并成为全省首批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医院;黄梅县中医院综合楼建成后,病床数由200张增加到600张,就诊能力明显增强;武穴市中医医院自筹资金建设杨济泰住院大楼并于2013年底顺利完工,这是全省纳入“六百工程”的17个自筹资金建设项目唯一完工的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罗田、团风、英山等中医医院医疗环境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还有一些在建和即将建设的国家建设项目成果横空出世——
如浠水县中医院项目,中央投资1750万元,计划建设规模1.37万平方米,项目处于土建施工阶段,预计2014年4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12月完成内部装饰装修并投入运营;麻城、红安中医院项目,中央分别投资1800万元。麻城市中医院项目计划投资4750万元,计划建设1.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4月开工,2015年底竣工;红安县中医院项目计划投资2250万元,计划建设规模1万平方米,按照“一院两区”模式,计划在老城院区的基础上,再征地150亩,打造医院发展新区。目前,已完成了项目规划、环评、可研、立项等前期工作。
一场又一场为就医患者提供舒适环境的“改造”运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中医药能力重振“大中医”雄风
重振中医雄风,让中医重放异彩。
当前,市卫计委推出了一波又一波新的改革举措。创“名科”、建“名院”、开展“三堂一室”建设、“十县百镇千村”中医药示范单位创建、“湖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十强县”创建等,这些举措正将中医的特色优势不断呈现出来。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重点,创建一批“名科”。市卫计委连续几年评选了2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做到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向上推荐一批,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从无到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倍增,构建了2个国家级、17个省级(包括8个湖北省县级医院中医重点专科)、16个市级的中医重点专科梯队,发挥中医药特色和国家、省级专科的引领力。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建设一批“名院”。全市9家中医院通过二级或三级甲等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
以“三堂一室”为抓手,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市共建成“国医堂”38个、“名医堂”8个、“养生堂”7个、“知名中医工作室”8个,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2013年,13个乡镇卫生院和163个村卫生室成功创建湖北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4年2月,黄梅县卫计局被省卫计委评为“湖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十强县”。
打“中”字牌,大做中医文章,彰显中医特色,离不开中医人才的培养。为增强黄冈中医在全省的影响力,市卫计委推荐9名有影响力的知名中医申报“湖北中医大师”和“湖北中医名师”,协助省卫计委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系列培训,开展名医带徒的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中医药实用人才。
中医文化社会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市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已达3家。市卫计委刊《本草》以传播与弘扬鄂东名医文化为己任,推进古方今用、资源新用,延伸历史精彩,荟萃时代精神,成为宣传黄冈中医的大平台。麻城市卫计局发起成立了“王叔和研究会”。同时,中医药科研稳步推进,一些中医课题被权威专家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照这样的强劲势头发展下去,黄冈中医做大做强,应该是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