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彦荣
〔关键词〕 情境;语境;心境;《瀑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9—0081—01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它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地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体会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为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其方法是: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课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读文,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里,很自然地进入到诗的意境中,陶醉于瀑布的美景中。另外,虽然瀑布对于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但是对于从没亲眼目睹过它的北方孩子来说,一开始还是很难真切地感受它的伟大神奇,所以在开始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整体感受瀑布之美。
例如,开课时,我首先利用大屏幕展现瀑布的全貌,使学生从课前对课文的预习时那种想象延伸到课堂中,把瀑布的真实形象先保留在学生的心中,然后以多媒体的配乐、老师的朗读启发他们联想和想象,学生一定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在游览瀑布的游客,走进瀑布,去整体感受瀑布。初步领略到瀑布的声音和样子。
二、品味语境,体验美
读诗歌《瀑布》,既如聆听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又像在欣赏一幅绮丽的山水画,无时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巧用比喻句是这课的写作特色,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分析每个比喻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并结合声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描绘的三幅图景。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孩子们身临其境,声情并茂的诵读,在我的眼前真的展现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千丈青山衬着一首白银”“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的意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才真正领会“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这两句话的意境。在感情朗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背下来了,在闭眼吟诵中,收到了朗读所不能媲美的效果,在以后写景的文章中,还要多给孩子朗读的机会,通过朗读才能体会诗的意境美、图画美、音韵美。
三、激发心境,欣赏美
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第三阶段的学习,我充分利用课文展现的美景与所传递的情,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诵读全文,使学生的心境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进入“景美、语美、情美”交融的境界。
例如,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课件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再加上老师用优美的语句创设语言情境,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整堂课我采用从读中悟的形式,由小组读、集体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到合上课本配音乐读等,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一个高潮,听课老师和学生都深深地与作者叶老产生了共鸣。这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叩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当有个孩子不由自主站起来对我说:“罗老师,我觉得瀑布太美了,我觉得这节课我是去游览了一番,真是长了见识。我现在一定要用功学习,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看我们国家的黄果树瀑布。”我听了这一番话,真正感到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华。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刘於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