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慧+王春波
1.播种要点
(1)选用良种。各地根据气候、土壤、生产目的选用适宜品种。如目前本地栽培的以收获蒜薹为目的的品种有广西蒜、勒白蒜、直叶蒜、通海本地紫皮蒜等。还有一部分以采收蒜头为主的紫皮蒜。
(2)精选蒜瓣。选择瓣大而且匀称、紫皮、茎盘好、无霉烂的蒜瓣。把蒜皮剥去一部分,掰去干茎盘。除去小瓣,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50千克。为了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前可将剥好的蒜瓣用多菌灵浸种4~6小时。
(3)整地施肥。大蒜需肥量较高,一般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大蒜忌连作,严禁使用前茬是青蒜苗、大葱、韭菜的地块。翻耕前每667平方米用腐熟农家肥1~2吨、复合肥50千克作基肥,深翻、整地作垄。一般垄宽2米。
(4)播种季节。适时播种,以白露节令为佳。过早,气温高,对幼苗生产不利,病害重;过迟,由于生长期短,叶面积生长量不足,抽薹晚。
(5)种植密度。行距12~15厘米,株距5~7厘米。
(6)播种方法。播种时应注意种瓣的放置方向,由于大蒜叶片开展方向与蒜瓣腹背连线相垂直,因而应使蒜瓣的腹背线与垄向平行,这样长成的植株叶片可在行间充分伸展。大蒜播种不宜过深,但也不宜过浅,铲播以入土3厘米为宜。
2.田间管理
(1)除草松土。在播种后出苗前用都尔乳油或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洒垄面均有较好的除草效果。大蒜出苗后结合除草进行中耕,当苗高10~13厘米,有2~3片叶时进行中耕或视情况拔出杂草。
(2)浇灌。大蒜播种后如果土壤潮湿,一般不需灌水即可出苗,土壤干燥应灌一次齐苗水。在幼苗期一般应少灌水、多中耕,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徒长和“退母”过早。在抽薹和鳞茎膨大期要增加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灌水应沟灌,水不淹过垄面,土潮即撤,避免大水漫灌。采收前5~7天应停止灌水,否则容易产生散瓣蒜。
(3)施肥。大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但根系浅,吸肥力弱,所以应施足底肥,分期追肥,不断满足大蒜生长发育的需要。3叶1心时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用碳酸氢铵15千克和普钙15千克对水浇施。此时是大蒜退母以后,新生根开始吸收土壤养分,进行独立生长的时期,如果养分不足,容易出现烧尖(叶尖干枯)。6~7叶期每667平方米用复合肥20~30千克和尿素20千克对水浇施。8~9叶期施催薹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和复合肥20千克结合灌水后撒施。不必担心生长过旺而出现未熟抽薹,植株生长旺盛则蒜薹肥嫩,蒜头粗壮肉厚,产量高。
(4)病虫害防治。大蒜的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紫斑病和锈病;虫害主要有蓟马、葱须鳞蛾。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叶枯病的防治。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拌30千克细土均匀施入,播种前土壤消毒,可收到良好效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水、避免满田漫灌;合理施肥,化母期后及时施用农家肥,5~6叶期适当增施磷钾肥,配合根外追肥,大蒜的地上部分可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增强长势,提高抗病能力,起到较好的防病效果;病害发生期可喷75%百菌清600倍液、50%敌菌灵500倍液、75%代森锰锌800倍液、65%杀毒矾500~800倍液,以上药剂收获前15天停止喷施。
紫斑病的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或摘掉病叶、病花梗烧毁或深埋。要与非葱类作物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发病初期喷施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霉疫灵300~400倍液。
锈病的防治。施足基肥,生长期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发现有初期症状时立即拔除销毁。发病初期施用75%百菌清500倍液、 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防治。
蓟马、葱须鳞蛾的防治。在虫害发生初期安插黄板,每667平方米20片,还可以用好年冬、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3.采收 在次年1月下旬至3月,大蒜陆续抽薹,在蒜薹花序的苞叶伸出叶鞘10~15厘米时即可采收,过晚易木质化,降低产品质量和食用价值。采收时留3~5厘米假茎,撕出蒜薹,使叶片不完全倒伏,建议在所有蒜薹采收后施一次薄氮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10千克,有利于蒜头生长。蒜薹采后20~30天,叶片枯黄即可采收蒜头。
(云南通海秀山镇经济作物工作站 652700 李春慧 王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