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翔环
一、引导认识自我,分析现有资源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第一学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并确定行动方案。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应积极鼓励学生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出发,挖掘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内心产生喜欢所学专业、关注学校发展与行业前景的情愫。
在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中,有学生喜欢旅游,就让学生回忆观赏过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产生对建设类专业的兴趣;有学生喜欢电脑操作,就依托快捷键操作方式,介绍同样需要快捷键运用的建设类专业CAD电脑制图课程,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有学生的亲朋好友从事建设行业的工作,就引导其参与亲朋好友的建筑工程项目,使其感受从事建设行业的伟大。
指导学生了解自己与了解社会的过程,应注重从职业与职业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现有资源,有利于学生规划设计“分析发展条件”的内容。
二、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就业岗位
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这时学生对专业认识是比较模糊的。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应立足于专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对应的就业岗位需求等,培养学生产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促使其职业理想初步形成。
在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中,向学生提供学校就业招聘信息,让学生梳理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具体的未来岗位职业目标;结合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介绍专业与专门化方向、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工作任务等相关内容,明确实现岗位职业目标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引用毕业生岗位成才案例,分析毕业生实现职业发展是通过就业岗位实现的,而就业岗位的胜任是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实现的,从而激发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力争成为一名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人。
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的过程,应注重从专业与职业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本专业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利于学生规划设计“确立发展目标”的内容。
三、依托校企合作,提供发展路径
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应立足于校企合作企业,从岗位发展的前景中,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个人职业素质与能力,从而沿着职业岗位发展路径得到发展。
在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中,依托有一定影响力、有就业需求的合作企业,通过介绍合作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员工职位发展路径等内容,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提供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案例,使学生从实习过程、工作经历、岗位故事中感受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快乐与困惑,激发学生立足岗位,坚持沿着职位路径发展。
指导学生了解发展途径的过程,应注重从岗位与职业发展路径的角度,引导学生寻找自我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学生规划设计“构建发展台阶”的内容。
四、凭借提升平台,拓展职业能力
学生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应仅停留在规划作品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应根据学校搭建的现有能力提升平台,根据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学生选择性地参与学校活动,不断拓展自我职业能力。
在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中,根据通用职业技能要求,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体育竞赛、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其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使职业能力更贴近岗位技能;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要鼓励其参与学校组织的讲座、报告会等创业活动,鼓励其入驻创业园或创业工作室开展创业实践,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
指导学生了解能力拓展平台的过程,应注重从岗位能力与职业发展路径的角度,引导学生寻求适宜的能力提升平台,有利于学生规划设计“制订发展措施”的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