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孙穆田
【摘 要】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属广播媒体长期以来在宣传党团思想、传递新闻信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随着媒介革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不断革新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校媒的发展。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个案,探究全媒体时代传统高校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 校园广播 新媒体
高校校属广播台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之一,长期以来对校园的信息传播和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校园广播媒体的模式陈旧化、信息源过窄、接收渠道单一、互动交流困难等固有问题直接限制了其传播效果与发展路径;不仅如此,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传统的一对多的单信源广播传播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代青年学生群体的需求偏好,高校广播媒体的受众群体正在日益锐减——正如李德龙所指出,由于高校校园广播受到内外多方因素的制约,传受互动效果弱、行为互动与心理互动的差异明显,显然无法满足新环境下传受双方需求①。然而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高效广播媒体的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介融合”之路,不仅深化了与受众的互动关系,更有机结合了多种媒体,以一种媒体融合时代“先行者”的姿态为其他高校的广播媒体开辟出了值得借鉴的发展路径。
一、与传统校园媒体有机整合,资源互补,平台多维
由于资金、设备、规模的客观限制,大多数的校园广播媒体都采取“党委领导、学生承办”的方式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信息源过窄、传播覆盖不全面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立足校园主流媒体定位、与传统校媒有机整合便成为了高校广播台革新与发展的第一步。毋庸置疑,校园广播与校报、校电视台并称校园的三大主流媒体,其信息的来源及内容各有千秋,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
一方面,高校广播台可以做到与校报、校电视台形成“新闻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同对新闻的统一采编形成信息源共享,不仅降低了各自的成本,更极大地弥补了校园广播媒体的新闻采集手段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校园广播可以与校报和电视台进行业务探讨、人员交流等多种合作形式,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此外,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还积极探索与出版媒介的有机整合,与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编辑播音手册》,将广播节目制作方法、节目年鉴、编辑、写作、播音技巧等内容全面整合,面向全校师生发行,将面向组织机构内部的群体传播与面向全校受众的大众传播有机整合,对自身形象的宣传和内容的多维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与网络平台信息对接,打通渠道,立体传播
目前,高校校园广播主要采用固定终端设备播放,极少有高校有条件实现移动设备播放功能,因此,高校广播媒体的播放受到了时间与空间的二维限制:固定的播放设备终端限制了其传播范围的广度,而播出时间的局限性又从另一方面限制了受众收听的自由度。以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例,播出终端仅能覆盖校园面积的50%左右,而不灵活的播出时间又极大地限制了节目的到达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交大广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并通过网络的开放性提高节目的到达率和受众收听的自由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与网络平台对接的不断尝试中,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将重点放在了三大主流平台:第一,校园网站。校园网是集信息服务、网络教学、网络办公、资源共享等数字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技术,是实现高校各项服务管理教学的物质基础②。校园网已逐步发展成为学校与师生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其正规性和权威性使得校园网成为师生依赖和信任的信息渠道,登陆校园网了解校园信息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交大广播与校园网实现平台对接,在校园网上放置每日的广播节目,方便节目的收听与回放,并获得了稳定的学生受众群。第二,校园论坛。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高校论坛已经逐渐成为活跃的公共话语空间,校内外的大事件通过BBS(论坛)这个平台在短时间内就会得到传递③。由于论坛具有很大的平等性、开放新、包容性,高校论坛成为学生表达思想的重要渠道,又由于其区域性,即使用者都集中在一所大学中,高校学生容易就与其密切相关的校园生活进行讨论。④因此,校园广播与校园论坛的对接能够直接影响到其最重要的受众群体,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在高校论坛中设立广播音频区和讨论区,将消弭广播台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屏障,使受众能够直接收听广播节目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收到节目制作方的回复等,打通沟通渠道并激励受众的收听,扩大受众范围。第三,公共音视频平台。公共音视频网站随着自身的发展已逐渐获得稳定的受众群,如豆瓣电台等网站已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喜爱广播的受众,将校园广播与公共音视频平台对接,将获得稳定而广泛的受众群,方便校园广播节目更广的对外传播及校级节目交流。
三、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构建形象,整合推广
如果说传统的网络平台实现了节目整体的平台拓展,打通了节目播出的网络渠道,那么对社交网络的积极运用与探索无疑能够促进广播台形象的建构以及整体推广,并实现与受众的积极互动。
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习惯并依赖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共机构开始建立社交网络公共账号,并通过将法人账号“拟人化”来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并维持良好的受众关系。通过设立人人主页,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平台,校园广播不仅能够通过官方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广播信息,并且能够收到校园师生的信息反馈,完善媒体及受众的信息反馈机制。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积极实践社会化网络的官方账号运营,利用人人机构主页“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及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平台的官微“@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发布每日的节目预告及当日的节目音频,获得了较大的校园信息关注度,并积极构建了高校广播台的公众形象。
四、校园广播3.0时代:个性收听,自主订制
不可否认的是,由网络平台整合代替单一的传统的硬件播出机制,实现了校园广播2.0时代的重要革新;而随着微信公共平台、移动智能设备应用(APP)等领域的进一步普及与优化,校园广播真正迎来了3.0时代——用户能够实现个性化收听、自主式订制以及智能化推送,校园广播的传统模式也有了质的革新。endprint
首先,微信公共平台的实践真正实现了个性收听与自主订制。通过运营微信公共平台,校园广播台能够向受众提供详细的节目列表与信息,同时,为满足分众时代的个性需求,整体的广播节目分割成3-7分钟的“微广播”形式供听众自主选择,充分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需求;微信平台还能提供天气预报,教室查询,人机互动聊天,文娱信息查询等附加功能,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富媒体”。其次,许多高校媒体已经联合智能移动设备应用商,订制了个性化的智能应用(APP),结合4G网络时代的便捷性,实现了校园广播节目的定向智能推送。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已与“优听Radio”智能移动设备应用进行合作,在专业的广播类APP中设立自身的节目板块,通过其对交大广播节目的推荐,将校园广播推向更多的受众。听众可通过登录手机APP,收听根据自己喜好定制的广播节目,搜索希望收听的节目类型,或在节目推荐中进行筛选,真正贴近智能终端客户的需求。
结语
随着媒介革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出现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校园广播的全媒体融合已呈刻不容缓之势。在这种迫切要求下,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高校广播机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媒介融合发展之路:将校园广播与传统校园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多维传播;与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对接,打通校园广播与受众的信息沟通反馈渠道,立体化传播网络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构建校园广播新形象,整合推广;通过智能终端开发实现校园广播的个性化收听,自主定制……这些探索将是未来高校广播在媒介融合时代重要的发展途径。然而,校园媒体在新环境下的最优发展路径是什么,又将如何在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仍然需要更多的校园媒体积极、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①李德龙,《高校校园广播传受互动性浅析》[J].《新闻知识》,2007(9)
②袁泉,《高校校园网建设与发展状况的思考》[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
③武超群、邓煜平,《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力传播研究》[J].《现代视听》,2012(1)
④林牧、顾萱,《2011年高校论坛 (BBS)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2(3)
(作者:王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孙穆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