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民族自豪感
——从出国热论中国教师最缺什么

2014-07-21 01:18朱凤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9期
关键词:民族老师孩子

朱凤春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通益路文澜中学,浙江 杭州 312300)

失去的民族自豪感
——从出国热论中国教师最缺什么

朱凤春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通益路文澜中学,浙江 杭州 312300)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几代人的成长。作为教师,要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随时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教师缺乏爱心、缺乏宽容、缺乏耐心的问题已经被广为关注,但是,部分教师缺乏民族自豪感却不为人重视。

出国;教师;民族自豪感

[1]黄燕.中国教师缺什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G641

A

1674-9324(2014)29-0122-02

在教育功利化的时代,在素质教育艰难而痛苦地“发育”的今天,“教师”已经成为一种备受社会关注甚至饱受争议的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家长不再对教师抱以“先生”的崇拜,开始理性而客观地评价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并且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教师的不足之处。面对各种质疑的声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毕竟教师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先生”。他需要继承“先生”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还必须拥有诸如活泼、幽默等吻合现代学生特点的教学风格。发展的社会对现代教师的“与时俱进”的要求可能比过往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来得高。但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对教师的培养和教师观念的更新跟不上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所以我们经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学生思维的快速改变经常让我们诧异甚至措手不及。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身上有许多制度的印记,具有许多相对稳定的因素,排除这一些,我们经常会说到现在的教师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宽容、缺乏等待、缺乏欣赏……[1]那么中国教师目前最缺乏什么?红极一时的袁腾飞笑述八国联军进北京烧杀、嘲笑义和团流氓愚昧……我心惊于部分教师的一种基本素养的缺失——民族自豪感!回想初中时代的自己,很崇拜我的历史老师,这位老师就是正义的化身。随着高中和大学接触社会逐渐增多,这种“社会本质”似乎越来越得到印证,似乎这样说,显得我们很睿智,头脑很清楚,也证明我们没有被十几年的教育所愚化。

待到自己也成为了教师,基于教师的基本准则,也基于我的任教科目是科学,更基于我不想我的学生这么早接触社会的消极面,我总是避开这样的话题,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可是同学们很快就出现了消极的思想,此时我才意识到在这种自诩睿智的背后,他们和我们一样逐渐缺乏了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热爱,这种感觉随着教龄逐渐增长便体会得愈加深切。有一段时间,一些成绩不太优秀的男孩子开始在周记中抨击现代教育制度和社会的腐败现象,变得不爱读书。他们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是非常有天赋的,都是因为这样的教育制度,才使得他们在学校默默无闻甚至被同学看不起,孩子们都变得非常“愤青”,出现了与这个年龄段不相符的愤世厌俗。在与学生的闲聊中我知道了原来某位老师在课堂中无意间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紧张学习压力下的孩子们觉得这样的论调让他们很容易接受。这位老师是一位非常热心的老师,平常也为我分担了许多的工作,在文学上的造诣不错,也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深得孩子们的信任。可是他的这种“愤青”的气质也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当政治老师来跟我说我班的孩子不单纯、社会黑暗面见得太多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难过。我怎么去跟孩子们说呢?在后来的一次班会课上,我跟孩子们说:“你们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未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劣根性,但你们怎么能因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不足的地方而自己不要求上进呢?十四五岁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阳光的年龄,你们要做的就是武装自己,做将来自己想做的事情。怨天尤人的人是很容易被社会淘汰的,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本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你们不能说这样的法则不公平就自己不努力了。最后,当然是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为你的这种想法付出代价。老师一直希望给你们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到你们长大了,接触社会了,有足够的分辨能力了,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更何况我们发展了几千年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成就,是不是更应该为我们这个民族感到骄傲,更应该对他充满希望呢?希望大家都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如果你真的觉得有些事让你看不下去,那么你们先要自己强大,然后再去改变。”事后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平时与同事聊天的过程中,总是免不了要羡慕国外的教育好,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弊端。如果从老师和家长开始就抱怨社会种种不是,我们怎么还能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年轻一代?怪不得现在出国的人越来越多,怪不得现在出去了不想回来的人越来越多。当局需反思,但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真的觉得某些方面不妥,我们该做的是努力去改变,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至少可以先教孩子们爱国,然后再引导他们怎样为国家做贡献,最不应该的,是对着未成年的孩子抱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最近刚听说某知名初中刚刚“调走”了一位语文老师,这是一位杂文写得非常优秀的老师,在现在的杂文界也有一定的地位,可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语文功底极好的老师,他的教学却不为家长和同事们所接受,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不断地向孩子们灌输教育的不公平和教育制度的种种不足。这其中确实也出了一些文笔不错、有思想的孩子,可是由于考试成绩与其他老师相去甚远,终于被“调走”了。这是一位痛恨语文教学被死板化、规范化的教师,他在某些方面是对的,可是,他的教育方法却是不合适的。如果他能用一种更理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们,让孩子们继承他的理想,这可能是最恰当的。我是一个在正统思想教育下长大的“80后”,没见过多少社会的阴暗面,所以我也不喜欢我的孩子过于悲观、过于阴暗。现在的初中教师,压力最大的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因为他们背负着中考的压力和家长的期待。而课堂最难进行的却是历史和思想品德的老师,因为我们这一代已经习惯了对社会做出批判而自己却不做什么改进,习惯了对别人做出批判而坚持自己的个性,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呢?就是因为有了缺乏民族自豪感的父母和老师,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的没有民族自豪感。我们经常哀叹我们国家优秀基因的流失,经常批判有着中国血统的“香蕉人”(指黄种人的皮肤,白种人的本质),等等而耿耿于怀,可是我们有多少人不都是期待着能将孩子送到国外,我们作为教师是不是也在无意间培养着下一代的“香蕉人”呢?现在,我们的学生都有一个这样的想法:我学不好的话就出国。因为从骨子里,孩子们就觉得国外的教育比我们先进,所以学不好出国是很多有钱的家长和孩子的一致想法。我们要反思于为什么我们那么多人才出去,而国外却很少有人进来。同时,我们是不是更加得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不是上一辈人有这样的想法,我想我们学生的出国想法是不会那么普及和强烈的。大家会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80后”、“90后”的人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已经没有像我们“50后”的父辈们那样强烈了,很少有人是从心里真正地去尊敬这位伟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很强文化积累的民族,我们应该热爱这种民族文化,尊重这种民族文化,传承这种民族文化。

曾经有人在网上做过一个关于对自己国家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于自己国家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无怪乎有这么多的人跑到国外去。虽然很多国家的制度比我们要完善,可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去完善,教我们的孩子们以后去完善。作为教师——灵魂的工程师、民族未来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反思。

猜你喜欢
民族老师孩子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