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民
(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杨虎民
(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目的:了解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利用随机抽样对412名有效样本进行了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新生代农民工SCL-90的9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8.57,8.35,9.11,10.02,11.15,8.33,7.24,8.79,8.01,P<0.05);新生代男性农民在工躯体化、人际敏感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t=-2.51,-3.11,P<0.05),在抑郁、焦虑因子上,男性得分则非常显著地高于女性(t=-3.04,3.15,P<0.01).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农民工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和90后,但是户籍在农村的进入城市打工的流动人口.他们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大约占1个亿.长期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由于面临较差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他们的工资、保险等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他们当中很多人出现了自卑、焦虑和个性不健全等心理问题.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危害.因此,大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对象
在安徽省皖北地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新生代农民工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79.23%,其中,男性212人,女性200人.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测评.在调查中,统一指导语以消除被试顾虑.问卷收回后,删除无效问卷并进行编码.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5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处理,并进行t检验.
2.1 新生代农民工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412 名样本调查显示,新生代男女农民工在SCL-90的9个因子上得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结果见表1.
表1 新生代农民工在SCL-90因子上得分与全国常模水平比较(M±SD)
2.2 新生代男女农民工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
样本调查显示,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在SCL-90上的9个因子得分高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因子得分上则显著高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t=-2.51,-3.11,P<0.05),在抑郁和焦虑因子的得分上则非常显著地高于女性(t=-3.04,3.15,P<0.01);在强迫、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上, 新生代男女农民工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新生代农民工SCL-90评分的性别结果比较(M±SD)
3.1 新生代农民工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讨论
412 名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症状自评量表9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全常模,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健康水平.样本研究结果与闫凤武[2]、李晓芳[3]和袁海燕[4]一致.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面临较差的生存环境,新生代农民工经常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作为外来移民,在与城市主流人群的冲突中,常常处于边缘化状态.Alderete指出移民人群处于社会的边缘,边缘化状态使得新移民容易暴露在损害心理健康的环境和条件下[5].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受自身素养不高、工作能力较差和社交能力不好的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他们一时半会很难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必然产生一系列心理焦虑、悲观等问题.
3.2 新生代男女农民工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讨论
在躯体化方面,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分值显著高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躯体化主要反映的是身体的心血管、呼吸和背痛等不适感.412名样本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躯体化”项目上有明显症状的占72.08%.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这些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由于各方面压力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大,他们的身体很容易出现各种严重的问题.
在人际关系方面,412名样本研究表明,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得分显著高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人际关系”项目上有明显症状的占66.02%.这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一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为了更高的工资报酬,经常换工作,导致不能形成长久稳定的人际关系;二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小团体因个人利益分化与组合,导致了人际紧张与冲突.
在抑郁和焦虑方面,412名样本研究显示,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得分非常显著高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抑郁和焦虑”项目上有明显症状的分别占51.82%和74.33%.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抑郁和焦虑,这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有较高的教育程度并担负着支撑家庭的重任,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期望值也较高.但是面对现实社会不公平的用人制度、工资报酬和保障制度等,他们内心深感不平衡,只能无可奈何,因此,他们会经常体验到挫折感和焦虑感[6].
4.1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
4.2 新生代男性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水平.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5-45.
〔2〕闫凤武.齐齐哈尔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37-939.
〔3〕李晓芳.青年民工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68-469.
〔4〕袁海燕.上海市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A derete E,Vega W A,Kol ody B,et al. Ef feets of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dian ethnieit y on DSM-111-R Psyehiatric disorders among M eXiean Amerieans in Californ ia[J].JNev Ment Dis,2000,188(2):90-100.
〔6〕康来云.农民工心理与情绪问题调查及其调适对策[J].求实,2004(7):85-88.
B844.3
A
1673-260X(2014)03-0155-02
本文系“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科研项目系列成果之一(2013NMG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