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在大学生礼仪形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07-21 01:30李春梅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行为导向形体导向

李春梅

“行为导向”在大学生礼仪形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春梅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507)

“行为导向”作为流行于西方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更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礼仪形体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礼仪形体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法的理论局限和实践壁垒,真正完成课堂主体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构筑充满活力、有效的课堂秩序,增强礼仪形体课的教学效果。

行为导向 大学生礼仪形体训练 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就包括礼仪素质和形体仪态的要求。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礼仪形体训练的相关课程。但传统的礼仪形体训练更注重身体姿态的改变,忽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行为导向”教学法则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综合运用到实际中,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相关素质。

1.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1.1 行为导向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在当今世界,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素质转移,“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成为时代的主流。美国80年代实施教改,将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上来。日本则提出要发展在复杂的技术社会里承担领导重任所必需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德国也提出要培养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结合各国的先进经验,我国已开始对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教育的新探索。2000年正式启动了 《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国家课题的研究,首次提出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8个技能模块,其中“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主要是英语)应用能力”是在结合具体国情基础上的创新性要求。

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针对传统教学法存在的弊端,许多教育家和教学理论家都积极地展开思考和讨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有益的理论成果,其中就包括活动教学理论和个体——环境互动理论,并且在以上两个理论的基础上还形成了更系统化和体系化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1.2.1 活动教学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社会”两句口号,强调了“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现实生活的过程”这一观点。教育应该不断发展儿童的个人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炼思想并激发情感。因此,杜威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传统教学把学习变成以看书和认知为主,这种学习背离了“学习”的本意,它被异化为一种单纯的读书识字活动,学习变成单纯的“学”,而“习”的因素却不见。在历史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为复归学习的本性应运而生。

1.2.2 个体——环境互动的优化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兰祖利在1986年提出了优化教学理论,他认为“学生个体的内部环境和学习的外部环境必须形成良性互动,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兰祖利的教学理论包括“学生个体”和“教学环境”两大方面。依照他的观点,教学实践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教授—接受式的,一种是建构—探究式的。前者将现成的知识体系作为权威体系按部就班加以传授;后者强调在具体实践中摸索和掌握知识技能,学习者可以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教师则只起指导作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依据后一种模式创建的,这种教学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环境提供机会,学生个体利用机会展示自己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作用,强调师生互动,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小老师”,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塑造。

2.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从教学形式看,行为导向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

传统教学法的在学习内容上是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通过某类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更多地获得直接经验。

传统教学法的知识传递方式是单向的,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传递方式是双向的,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悉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双向的互动交流方式使学生参与程度更强,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

传统教学中的激励手段是以分数为主,是外在的激励,没有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激励手段是内在的,是从不会到会,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实现的。

最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对课堂质量的控制是综合的,而不像传统教学那样是单一控制。

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礼仪形体训练中的运用

3.1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容

“行为导向”教学法使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的地位从被给予者变成知识、技能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和发现者。“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的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合作竞赛和合作创新三个阶段,三者循序渐进、一以贯之。

3.2 行为导向教学法运用的阶段

3.2.1 引导阶段

人的认知过程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根据人的认知过程我们把教师的引导方式分为视觉引导、听觉引导、触觉引导、运动觉引导,而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职场角色,我们还增加了角色引导这一环节。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包括人体的基本仪态,即站、坐、走、蹲和鞠躬等内容,这一阶段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却是后续动作的基本元素,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得到最终提升。

角色引导主要体现在服装、胸卡和课堂规章制度上。在上课前我们通过异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为他们制作胸卡,上课取、戴胸卡,下课有序地归还胸卡。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职场上下班打卡的操作模式,促使他们形成有序的规矩;其次该过程帮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点名考勤的过程;最后这种方式利于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让学生产生被关注的满足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课程和授课教师的亲近。

视觉引导主要体现在正误动作的对比和优雅动作的展示。正误动作的对比可以通过PPT图片的展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直观关注,使他们知道怎样的姿态能够增加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分量;缺点在于看的体验只能在学生的心中形成短暂的影响,容易淡忘。正误对比也可以大家的习惯姿态作为对比内容,这样更容易引起大家情绪上的共鸣,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思考,从而自发产生纠正和学习的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听觉引导主要体现在语言和音乐的引导上。语言引导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动作学习的初级阶段,该阶段一般选择意象引导方式,即通过学生既往经历或想象来掌握动作要领。具体操作方法为让学生闭眼感受身体的内部变化,如讲到沉肩就要让其闭上眼睛,搜寻生活中手提重物的感觉,通过对过往经历的感知迁移到当下体验,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动作要领。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法的具体操作如下,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通过语言给学生构造想象的场景,让学生跟着引导词去找动作的感觉,如讲站姿的挺拔向上无限延伸时,学生很难体会在现有的身高上如何再延伸,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初春破土而出的种子,需要顶开僵硬的土壤顽强生长,枝干不断向上伸张,而且越长越高……通过这样的意象引导可以使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并且体会到动作要领,形成肌肉的深层感觉。第二个阶段为动作学习的熟练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只需要用语言口令便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动作。

触觉引导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外界的物体对学生身体部位进行接触、滑动、按压等机械刺激的一种引导方式。触觉引导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技能学习者的身体,使学生更了解如何发力,如何运动。当触觉引导和听觉引导结合使用时,学生对动作会更深。如讲到沉肩时,通过语言引导大家想象提重物的感觉之外,教师如果在学生体会动作时,再用稳定的力度向下拉学生的手,这样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动作的要领。

3.2.2 合作竞赛阶段

学生掌握了基本姿态之后,课程进入第二阶段服务仪态部分,这一部分包括递接、握手、介绍、引导手势和行进间引导等内容。第二阶段的内容流程性较强,为了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并提高大家的参与性,一般采取角色扮演与合作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课堂以胸卡上的序号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提问、举例等语言引导学生学习仪态在不同场合下的用法,然后指导学生分解和完整练习动作,最后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如讲到递接,学生可以演向领导递送材料签字等。但角色扮演同样离不开竞赛形式,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促进各小组的团队合作。教师在竞赛后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不断改进,争取更上一层楼。

3.2.3 合作创新阶段

本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的综合运用,往往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模拟一个趋近现实的社会场景,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感受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对其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最终促使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设计情景,分工合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们在活动中可以完整体验到从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到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个人实际能力的养成。

4.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他们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反馈信息和评价成果。通过如此反复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采用模拟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里工作,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按照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

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不断出现的新情景,必须瞬间作答,无形中促进学生应变能力的提高。

5.结论与建议

5.1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礼仪形体课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化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完全符合学生技能学习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动作要领,将知识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联系;通过小组互助练习,使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共享和纠正;通过小组竞赛达到激励效果,使知识技能得到强化;最后通过任务导向的创新编排,使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礼仪形体课中的运用模式是引导—合作—竞赛—创新,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角色引导,使学生建立团队;通过小组互助练习,培养团队意识,形成队员间的默契;通过小组竞赛达到激励效果,使团队意识得到升华;通过任务导向的创新编排,使团队意识达到顶峰,组建成目标一致、风格统一的团队。

5.3 行为导向教学对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有显著效果。教师的角色从传递者变为引导者,要求教师对知识和课堂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师必须充分熟悉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动作的学习和体会;充分准备、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在师生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才能通过行为的引导唤起学生的内驱力。

[1]孔庆涛.行为引导教学法及其在项目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2][美国]D·A·库伯.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3]陈士亮,王晓望.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5(12).

[4]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5]王晓华.“启发—引导—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形体课教学及考核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3(18).

[6]吴江萍.“引导—激发—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湖南大学女生形体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行为导向形体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营养基础》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探讨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