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超 邵微 陈秉智
摘要:为研究地铁头车的耐撞性及其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建立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头车用半自动车钩及其剪切装置模型.利用PAMCRASH软件,参考EN 15227标准,设定模拟运营工况,计算头车与刚性墙撞击工况,得到该车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和最大吸能量;然后计算两头车对撞工况,从逃生空间、撞击力和加速度等方面评价车体的耐撞击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地铁头车耐撞击性能良好,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合理.
关键词:地铁; 多级能量吸收系统; 车钩; 剪切装置; 碰撞仿真; 变形模式
中图分类号: U270.2; TB115.1
文献标志码:B
0 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修建地铁是减轻地面交通压力、缓解拥堵的好方法之一,因此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地铁.尽管地铁有许多的优点,但由于其运量大、运行速度快,一旦发生碰撞和追尾等事故,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1]
地铁车辆主要依靠主动控制的方式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但是仅依靠主动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车身进行防撞设计,使其结构以可控的方式发生变形,吸收碰撞中的能量,以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目前,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研究大变形碰撞的主要方法,这给本文研究提供思想和平台,即: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评价车辆的耐撞击性能.
以某地铁车为研究对象,参考欧洲标准委员会颁布的EN 15227标准,对其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评价其碰撞安全性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并验证其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4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建立的头车用半自动车钩及剪切装置模型进行碰撞分析,结果表明,其撞击性能与工厂提供的数据符合得很好,验证模拟的精确性.此模型可以在今后研究头车碰撞问题时广泛应用.
(2)对车体的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进行验证,其变形顺序和能量吸收都能满足要求,可见该车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合理.
(3)对车体的碰撞安全性进行评价,逃生空间没有发生变形,吸能结构逐级吸收撞击能量,最大撞击力只有1 400 kN,逃生空间平均纵向加速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该车耐撞击性能良好,能够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也为工厂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慧芳. CRH3动车组被动安全性和耐撞性优化研究[D]. 大连: 大连交通大学, 2009.
[2] 李兰, 刘金朝, 王成国, 等. 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的数字设计研究[J]. 铁道机车车辆, 2008, 28(2): 28-32.
LI Lan, LIU Jinzhao, WANG Chengguo,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crashworthy structure for urban rail vehicle[J]. Railway Locomotive & Car, 2008, 28(2): 28-32.
[3] LU G. 耐碰撞车辆的能量吸收要求[J]. 国外铁道车辆, 2006, 43(3): 8-13.
LU G. Energy absorption requirement for crashworthy vehicles[J]. Foreign Rolling Stock, 2006, 43(3): 8-13.
[4] 张乐乐, 张啸雨, 崔进, 等. 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仿真分析[J]. 铁道学报, 2012, 34(3): 22-27.
ZHANG Lele, ZHANG Xiaoyu, CUI Jin,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n crashworthiness of subway head car body[J]. J China Railway Soc, 2012, 34(3): 22-27.
[5] LU G. 耐碰撞车辆的撞击性能[J]. 国外铁道车辆, 2005, 42(5): 26-34.
LU G. Collision behaviour of crashworthy vehicles[J]. Foreign Rolling Stock, 2005, 42(5): 26-34.
(编辑 于杰)
摘要:为研究地铁头车的耐撞性及其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建立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头车用半自动车钩及其剪切装置模型.利用PAMCRASH软件,参考EN 15227标准,设定模拟运营工况,计算头车与刚性墙撞击工况,得到该车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和最大吸能量;然后计算两头车对撞工况,从逃生空间、撞击力和加速度等方面评价车体的耐撞击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地铁头车耐撞击性能良好,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合理.
关键词:地铁; 多级能量吸收系统; 车钩; 剪切装置; 碰撞仿真; 变形模式
中图分类号: U270.2; TB115.1
文献标志码:B
0 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修建地铁是减轻地面交通压力、缓解拥堵的好方法之一,因此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地铁.尽管地铁有许多的优点,但由于其运量大、运行速度快,一旦发生碰撞和追尾等事故,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1]
地铁车辆主要依靠主动控制的方式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但是仅依靠主动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车身进行防撞设计,使其结构以可控的方式发生变形,吸收碰撞中的能量,以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目前,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研究大变形碰撞的主要方法,这给本文研究提供思想和平台,即: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评价车辆的耐撞击性能.
以某地铁车为研究对象,参考欧洲标准委员会颁布的EN 15227标准,对其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评价其碰撞安全性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并验证其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4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建立的头车用半自动车钩及剪切装置模型进行碰撞分析,结果表明,其撞击性能与工厂提供的数据符合得很好,验证模拟的精确性.此模型可以在今后研究头车碰撞问题时广泛应用.
(2)对车体的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进行验证,其变形顺序和能量吸收都能满足要求,可见该车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合理.
(3)对车体的碰撞安全性进行评价,逃生空间没有发生变形,吸能结构逐级吸收撞击能量,最大撞击力只有1 400 kN,逃生空间平均纵向加速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该车耐撞击性能良好,能够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也为工厂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慧芳. CRH3动车组被动安全性和耐撞性优化研究[D]. 大连: 大连交通大学, 2009.
[2] 李兰, 刘金朝, 王成国, 等. 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的数字设计研究[J]. 铁道机车车辆, 2008, 28(2): 28-32.
LI Lan, LIU Jinzhao, WANG Chengguo,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crashworthy structure for urban rail vehicle[J]. Railway Locomotive & Car, 2008, 28(2): 28-32.
[3] LU G. 耐碰撞车辆的能量吸收要求[J]. 国外铁道车辆, 2006, 43(3): 8-13.
LU G. Energy absorption requirement for crashworthy vehicles[J]. Foreign Rolling Stock, 2006, 43(3): 8-13.
[4] 张乐乐, 张啸雨, 崔进, 等. 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仿真分析[J]. 铁道学报, 2012, 34(3): 22-27.
ZHANG Lele, ZHANG Xiaoyu, CUI Jin,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n crashworthiness of subway head car body[J]. J China Railway Soc, 2012, 34(3): 22-27.
[5] LU G. 耐碰撞车辆的撞击性能[J]. 国外铁道车辆, 2005, 42(5): 26-34.
LU G. Collision behaviour of crashworthy vehicles[J]. Foreign Rolling Stock, 2005, 42(5): 26-34.
(编辑 于杰)
摘要:为研究地铁头车的耐撞性及其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建立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头车用半自动车钩及其剪切装置模型.利用PAMCRASH软件,参考EN 15227标准,设定模拟运营工况,计算头车与刚性墙撞击工况,得到该车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和最大吸能量;然后计算两头车对撞工况,从逃生空间、撞击力和加速度等方面评价车体的耐撞击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地铁头车耐撞击性能良好,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合理.
关键词:地铁; 多级能量吸收系统; 车钩; 剪切装置; 碰撞仿真; 变形模式
中图分类号: U270.2; TB115.1
文献标志码:B
0 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修建地铁是减轻地面交通压力、缓解拥堵的好方法之一,因此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地铁.尽管地铁有许多的优点,但由于其运量大、运行速度快,一旦发生碰撞和追尾等事故,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1]
地铁车辆主要依靠主动控制的方式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但是仅依靠主动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车身进行防撞设计,使其结构以可控的方式发生变形,吸收碰撞中的能量,以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目前,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研究大变形碰撞的主要方法,这给本文研究提供思想和平台,即: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评价车辆的耐撞击性能.
以某地铁车为研究对象,参考欧洲标准委员会颁布的EN 15227标准,对其进行碰撞仿真分析,评价其碰撞安全性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并验证其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4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建立的头车用半自动车钩及剪切装置模型进行碰撞分析,结果表明,其撞击性能与工厂提供的数据符合得很好,验证模拟的精确性.此模型可以在今后研究头车碰撞问题时广泛应用.
(2)对车体的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进行验证,其变形顺序和能量吸收都能满足要求,可见该车多级能量吸收系统设计合理.
(3)对车体的碰撞安全性进行评价,逃生空间没有发生变形,吸能结构逐级吸收撞击能量,最大撞击力只有1 400 kN,逃生空间平均纵向加速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该车耐撞击性能良好,能够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也为工厂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慧芳. CRH3动车组被动安全性和耐撞性优化研究[D]. 大连: 大连交通大学, 2009.
[2] 李兰, 刘金朝, 王成国, 等. 城轨车辆耐碰撞结构的数字设计研究[J]. 铁道机车车辆, 2008, 28(2): 28-32.
LI Lan, LIU Jinzhao, WANG Chengguo,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crashworthy structure for urban rail vehicle[J]. Railway Locomotive & Car, 2008, 28(2): 28-32.
[3] LU G. 耐碰撞车辆的能量吸收要求[J]. 国外铁道车辆, 2006, 43(3): 8-13.
LU G. Energy absorption requirement for crashworthy vehicles[J]. Foreign Rolling Stock, 2006, 43(3): 8-13.
[4] 张乐乐, 张啸雨, 崔进, 等. 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仿真分析[J]. 铁道学报, 2012, 34(3): 22-27.
ZHANG Lele, ZHANG Xiaoyu, CUI Jin,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n crashworthiness of subway head car body[J]. J China Railway Soc, 2012, 34(3): 22-27.
[5] LU G. 耐碰撞车辆的撞击性能[J]. 国外铁道车辆, 2005, 42(5): 26-34.
LU G. Collision behaviour of crashworthy vehicles[J]. Foreign Rolling Stock, 2005, 42(5): 26-34.
(编辑 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