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雯
【摘 要】中职学生都是被社会忽略的群体,在中职学校往往存在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而关系僵化,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教育模式,多鼓励多赏析学生。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育 赏析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言道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使我深深意识到,教书重于育人,而育人在于赏析别人,不单是别人的长处还有短处。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美好的一面,赏析学生,鼓励学生。
1.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
每个后进生都是内心善良而伪装叛逆的群体,我们不能面对每个激发起的矛盾体就飞扬跋扈,占有顶端优势。相反,我们更要以育人者的宽容和真诚的耐性来正确处理与他们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活动在学校场域中进行利益博弈。在正常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两种利益上的,一方是教师认为学生必须听从吩咐,而学生服从吩咐的利益,一方是学生认为老师必须为他着想,处处以他为先的利益。如果这两者的利益不发生冲突,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呈现融洽和谐的一面;如果这两个发生分歧冲突,那么就是分裂的局面。本文提倡的就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种融洽和谐可以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来引用说明。只有合作博弈才是学校发展的润滑剂,才能达到共赢局面。而师生关系发生冲突的本质就是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与表现。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均衡的师生博弈模型,赋予学生充分实现其主体性的权利。对于师生冲突博弈情况,若要化解,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教师就要用爱心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转变与你对立的心态,即变非合作博弈为合作博弈,从而形成一个师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和互信的局面。
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要宣扬合作的均衡策略组合,让师生都能最终感受到这一策略给自己带来了最大的利益或好处。师生关系的构建,要在尊重双方主体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增强双方进行合作的意愿。只有这样,师生冲突博弈才会越来越减少,这才是一种理想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 鼓励与赏析并重,注重学生教养塑造
马克吐温说过教育决定一切,桃子从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因此,学生需要鼓励与赏析,只有发现他们可爱的一面,并加以鼓励,他也能够成为你骄傲的宠儿。
我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也遇到过“扁桃”一样的学生,可后来,也成为了“鲜甜”的桃子。班上有位同学在第二学期回来就完全变样了,叛逆心、不协调性愈发明显,态度恶劣了很多,在她回校的第一天就以一头黄头发以示自己傲慢稚气,早上上课迟到已经是每天的必然事件,偶尔还旷课两三天而没有任何交代,回来还趾高气扬宣称自己身体不适需要休息。后来,经过我苦心查明情况得知其大转变的原因是她的至亲离她而去了。为了拯救这个孩子,我多次与她谈心,时而和风细雨犹如雨后春笋般关怀备至,时而铿锵有力惊涛骇浪般激励她奋发向上摆脱阴影。经过一段时间的感化教育和激励鼓舞,她终于从阴霾走出来了,改变了陋习,重归好学生的队列。看到这个学生的转变,我欣喜万分。孩子并不是教不好,而是我们想不想教好。对于差生,如果只用责备、怒斥、惩罚是不能挽救他们的,只会令他们更加顾影自怜,长期沉浸在内心痛苦中挣扎。我们应该对他们多加鼓励,重新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鼓舞多赏析,让他们去感受这个世界,重新拾获自信和灿烂的微笑才是更好的方法。
3. 信任学生,让学生以你为荣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必须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规律。在实践中,我们教师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会形成暖流。信任学生,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隔膜,化解对立情绪,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去建立师生互信的关系的建议。
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总比自己高高在上时效果好。一个班主任应该要对学生负责,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在做出什么决定之前最好多听听学生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考虑。
其次,交流是师生关系迅速拉近的关键。如下课后和他们一起聊天,和学生主动谈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你的想法,而不是让学生对你产生距离感。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接近你,信赖你。
第三,做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博取到别人的信任,重点是成为别人心目中敬佩的角色。因此,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就要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对你这个老师产生敬佩。
陶行知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因此,我们身边的学生,都是一棵棵平等的树,只要我们用爱心用恒心用决心去栽培每一棵树,我相信,每一棵树即使不能长得一样高,但也是最茁壮的最树。因此,我们教育者需要做到的是学会去尊重孩子,学会鼓励和赏析学生,看到学生的坏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可爱的一面,因为发掘孩子的优点总比挑剔孩子的毛病要优胜得多。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出版,2002.
[2](美)吉诺特(Ginatt,H.G)著.冯杨,周呈奇译.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南出版社,2005.
[3]王希尧.人本教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