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朱虹波
“子承父业”的家庭悲剧
文·图 / 朱虹波
一个闲来无事的下午,我接到社团同学的电话“写个剧本吧,关于‘反腐倡廉’的”,说是校团委承接的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听着同学在电话中对比赛要求的详细叙述,我对这个题材的创作冲动逐渐强烈。
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党在惩治腐败方面的动作日益深入:中央巡视组陆续开始工作,毒瘤性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制度反腐逐渐取代运动反腐。这种查处力度,涉及人数之众、层级之高、牵连之广均前所未有,种种迹象都让我们看到了党对腐败的零容忍、反腐范围的全覆盖,赢得了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作为象牙塔内的大学生,除了每天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反腐工作进行时的雷厉风行,也实实在在的从周围的环境中感受到“官员日子不好过了,高档的礼品不好卖了,所谓的会议变得少了”的细节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微电影剧本的创作,现实教育意义更显深刻,而剧本创作者的责任也越显重大。我跃跃欲试,希望在反腐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孙叔叔王光金饰二食堂掌门人倾情献映
在详细了解本次大赛的具体要求后,我着手开始了剧本创作。
首先,我上网开始查找已有的反腐视频,从已有的反腐宣传材料中寻找灵感。经过数天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我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现在的反腐倡廉的视频多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今天贪腐,明天落网”的角度展开。
在我看来,有些贪腐数量大,涉及广,却也易察觉,有些贪腐却是在罪与非罪的红线上摇摆,很难界定这是人情还是犯罪。然而,无论是哪种行为,暴露在天真的孩子面前,伴随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令孩子视贪腐为常态,这种从根本教育上的失败,必将给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最终成为这次剧本创作的出发点。
剧本主旨确定之后,脉络的写作变得容易:一家三口本是幸福之家,父亲是大学老师,受人尊敬,孩子活泼开朗,母亲温柔贤淑,本该生活如此,夫复何求。然而,父亲行贿上位,虽然手段温和,颇有文人雅士之风的“送画”,却终究难掩事情的恶劣性质。校园内的孩子本来十分纯粹,却在父亲的“教育”下向辅导员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孩子在敲响辅导员办公室的门之前,一直在门外徘徊——他良知仍存,不想进去。此时父亲的声音响起,儿子想起父亲的嘱托“没有钱办不成的事,只要把钱给辅导员,保研肯定没问题”。终于,儿子推开了辅导员办公室的门,从此走向罪恶之渊。接下来的写作便是结尾,父子二人锒铛入狱。昔日在家门口满目含笑,送丈夫上班、儿子上学的母亲再次出现,只是这一次却是在监狱探视室里,泪水涟涟,看着身着囚服的父子俩悔不当初。
脉络确定之后是剧本场景、台词的逐字推敲。场景的设定力求符合现实,所以在剧本创作中并没有考虑后续拍摄的成本,设置了茶馆、饭店、监狱的戏份。台词方面是我一贯的风格,简洁,点到为止。
剧本创作完成,进入修改阶段,专业课老师看过之后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包括拍摄过程中节奏的把握,悬念的设定等等,剧本最终成形。
领导王社存饰二食堂刀削面当家人余兴之作
剧本已成,接下来是整个制作团队的创建。
作为学校最优秀的微电影制作社团“爱拍DV工作室”,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学生爱好者参与其中。但是拍摄制作这样一部有着更高要求的微电影,我们还需要补充更专业的团队成员。令人兴奋的是,在校园,我们总是可以遇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个组队过程,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我是剧本的创作者,担任微电影的导演,总体把控视频拍摄、剪辑过程中的一切技术问题。
陆天,爱拍DV社的社长,担任本次视频制作的制片工作,需要联系演员,确认所有工作人员的时间,确定场地,租借器材等等大量的工作,就是整个剧组的大管家。
达哥、任仲,华政校园闻名的摄影爱好者,对光线、角度、画面的控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有了这两位大神的加入,视频的视觉效果得到了保障。
余颖钊,资深果粉,用苹果电脑剪辑,之前与我已有多次合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大为佩服。这次剪辑工作横跨大三下学期、暑期及大四开头,正是他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但当他得知本片的立意之后,义不容辞地答应了,利用自己复习应考的休息时间完成了剪辑工作。
场记等其他工作人员由爱拍DV社的社员构成。
就这样,一支各方面实力强、有执行力的制作团队成立了。这批校园精英们整装待发,准备在接下来的视频拍摄中大展身手。
制作团队的确定并没有花费什么时间,然而选角工作的启动,才是麻烦的真正开始。
我们所需要的六个角色中,只有一个是学生角色,剩下的角色在设定中就是有着相当社会经验的中年人,这给仍然身处校园的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开始从周围的老师、家长、同学的亲戚处询问,然而当大家得知要拍摄的题材是“反腐倡廉”时都表示非常支持,可是要让这些本就有着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去演绎一个最终锒铛入狱的角色,大家都却步了。后来几经努力仍然没有任何进展,整个微电影的进程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我和摄影师达哥抱怨,“这样下去,这片子拍不了了!”达哥却给我出了个谁都想不到的主意:“找老黄!”
原来,“老黄”是学校外面烧烤摊的老板,为人热情好客,烧烤的手艺相当不错,在华政校园有着极高的人气,号称华政“黑暗料理界的天之骄子”,曾经在2013年华政法律学院毕业晚会上深情献唱,得到了满堂喝彩,也算是位“资深文艺青年”。达哥经常光顾老黄的烧烤摊,自然和老板混成铁磁,在达哥的穿针引线下,老黄出演父亲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老黄表示,“不会表演的烧烤师傅不是好师傅”,他一定会仔细研读剧本,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把这个人物想上位,终于上位,开始担心儿子,最终身陷囹圄的人生况味展示出来。
如此一来,团队的思路大开。我们身边有着很多怀揣文艺梦、演员梦的大叔、大妈,我们除了在完成这项有着良好意义的宣传工作之外,也应该提供一个草根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周边传递“反腐倡廉”的题中之意。
接下来的演员确定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另一位主角“儿子”由本片的制片陆天出演,宣传语是“导而优则演,青年才俊至今单身”。“母亲”由学校学生处检查寝室卫生的赵丽卿阿姨扮演,阿姨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是自己准备的。学校二食堂的王光金经理、老乡刀削面王社存师傅分别扮演两个受贿者的角色。王经理在听到我说“要打扮得看起来不像好人”的要求后,拍摄当天戴着花领带、大金表来了。至于辅导员的扮演者李欣老师,完全是上当受骗一样,受不了我的半哄半骗,好心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至此,团队的演员队伍建设完毕。
父亲老黄饰宿舍区烧烤领军人物鼎力相助
演员确认后,团队开始其他所有的硬件准备工作。
首先是器材。我们需要至少两台性能优良的单反摄像机、定焦等多个镜头、三脚架、录音设备等等器材,这些东西价格昂贵,为了拍摄一个微电影,由学生购置根本就不现实。我们找到自己的学院老师寻求帮助。学院院长范玉吉老师一听我们的意思,当即点头,“拍去吧!”我和陆天领着“圣旨”,很快把学院压箱底的两台5D3、红圈等等宝贝器材“一窝端”。寝室里放着五六万的器材,导致我每天出门都战战兢兢,生怕这些宝贝不翼而飞。
在剧本创作之初,为了尽量贴近生活,我们在场景的确定上并没有考虑到成本控制,可是到了拍摄时,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现实。无论是茶馆、饭店还是办公室,都需要我们一一去解决。办公室的问题很快解决,范院长和辅导员李欣老师都把自己的办公室
借给我们拍摄,由着我们在里面折腾。微电影中有一段儿子吊儿郎当扔打火机的戏份,陆天就坐在院长办公室的茶几上演,结果还把院长的小茶杯给砸了。这可把我们吓坏了,和副院长闻老师聊起这件事时,闻老师却说“砸就砸了,老范的杯子多了去了”。茶馆的戏份是在学院的创意实训中心拍摄,中心的王老师还翻箱倒柜地给我们找了个行贿用的道具。
妈妈赵丽卿饰宿舍卫生检查阿姨荧屏首秀
租饭店的花费实在是不少,我们就想到了学校的教工食堂。制片陆天找到了学校纪委的老师,纪委老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确定好时间就让我们进去拍摄。食堂里面的工作人员为了不发出大的声响影响声音录制,还暂停了一会儿工作。
最为复杂的是剧本中监狱探视室这场戏的拍摄。在松江区院工作人员的多方努力下,我们终于进入了看守所内部拍摄,里面的工作人员还给我们提供了道具服装,微电影《父与子》的情绪最高点也就是在这个看守所里拍摄完成的。那一天,母亲再没有了往日满脸的幸福,父亲没有了意气风发,儿子不再欣欣向荣,有的只是悔不当初的懊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自责。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学生)
演员心得
在这次参加“青莲杯”微电影大赛中,我主要担任了演员的角色。最初从校团委老师那里得到参加比赛的消息,其实是比较犯难的。首先,作为学生,反腐倡廉的话题与我们的校园生活并不那么密切相关,我们很难通过微电影的方式真实表达这一主题。其次,我们也缺乏专业的演员来灵活呈现这一主旨。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这次之所以出演,实属偶然,甚至是“无奈”之举。原本,我是担任摄制团队的幕后工作,没有打算走到幕前。然而由于在选角过程中发生了不少的困难,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加之拍摄日程逐渐逼近,整个团队陷入僵局。我个人性格活泼,在团队中时常担任调节气氛的角色,这时大家就起哄让我来饰演“儿子”。起初,以为只是玩笑话,没想到最后成了真。
在这次的作品《父与子》中,“儿子”的角色刻画的是一个从十年前涉世未深的学生,然而在父亲的“教导”下最终成为了钻营投机的商人,最后与“父亲”一起锒铛入狱。该角色难度在于,横跨时间长达十年左右,如何体现出十年前后的变化,无论是外表,还是行为举止。尤其是儿子的性格在十年前后有了巨大的变化,是从红脸唱到了白脸,性格反差之大难以把握。作为演员,都应当要体现出让观众能感知到的细微差别。为了达到反差的戏剧效果,我仔细琢磨了剧本对“儿子”十年前后的变化的描述,从肢体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甚至是着装打扮试图刻画出“儿子”的两个形象,来让人物更加丰满。当然,该角色刻画还有一大难度,就是与“父亲”的对手戏。“父亲”角色的扮演者是我们学校生活园区的一位大叔,他同样没有任何的拍摄经验。所以在开始的几场父子之间对手戏的拍摄过程中,我们表演方式较为僵硬,相处方式也比较尴尬。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在导演的帮助下,我们反复练习,对剧本进行了个人习惯修改,更符合自己的行为习惯,相互之间进行了沟通。在之后的几场对手戏中,我们的表演逐渐自然,也逐渐达成了一定默契。
儿子陆天饰爱拍DV社社长导而优则演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是最后一场戏。该场戏拍摄的内容是父子双双锒铛入狱,母亲来探监的情景。由于得到了松江区人民检察院的帮助,我们得以前往松江区看守所进行拍摄。当天正值我们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所以拍摄时间较为紧张。松江区看守所工作人员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给我和“父亲”准备了两套干净的囚服。拍摄安排在了会面室,也就是电视剧里常常见到的探监地点。这样的拍摄场景对我们而言,是非常新鲜也是更易让我们有代入感。在这场戏的拍摄过程中,为了更好体现出一个幡然悔悟的形象,我在表演过程中特意加入了“捂嘴”这样的动作,以求表达出痛苦的情感。
《父与子》微电影整个拍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乐趣。我作为演员能参与拍摄,对我来说也是难忘的经历,收获良多,对廉洁进校园活动也有了深刻认识。
(作者为片中“儿子”的饰演者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