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 政治模块试题的特点及备考建议

2014-07-19 02:39吴水红李静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热点考点选择题

吴水红+李静+

2014年高考在即,为了更好地把握新课改背景下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提高2014年备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笔者对近三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做了比较分析,就其中政治生活模块的试题特点和高考备考策略做了如下分析:

一、主要考点分布情况

表1 选择题主要考点分布

表2 选择题主要考点分布及题型

从表格可以看出,近三年的政治模块试题选择题保持在2至3道,非选择题均为一问,分值保持在24分。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主要围绕因果关系和理解说明类来考查,非选择题重点考查分析说明题和原因题。从考点看,选择题主要围绕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主干知识考查,非选择题重点考查政府的性质职能、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整个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内容既没有偏离大纲和教材,也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从能力要求来看,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非选择题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总之,近三年高考政治模块试题在考点分布、题量、题型、风格、分值等方面保持稳定,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平稳性。

二、试题基本特点和变化规律

1.着眼基础,突出主干

纵观近三年政治模块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没有直接考查书本知识记忆的题目,但是所有试题无不围绕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展开考查。回顾近三年政治生活试题所对应的考点可发现,选择题考查了这些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和职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非选择题考查了这些考点:全国人大的性质和职权、政府的性质和职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这六大考点无不体现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高考备考抓住基础和主干知识是前提。

2.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思维品质

近三年的政治模块试题立足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而不是考教材,调动教材而不是简单再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考试大纲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考试中具体表现为试题从社会热点问题入手,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能力立意。如2013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16题,从身份证法的修改切入,实际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能从材料中发掘出该行为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这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其次,学生必须能紧扣该主干知识涵盖的教材内容并运用到解题环节中,这就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38题第一问,“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笔者有幸参加了2013年高考阅卷,这一问学生总体得分偏低,总结学生得分低的原因如下:第一,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不充分,导致找不到此题和教材考点的有效联系。这一问答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充分有效地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首先,从材料中抓住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与之相关的考点有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其次,深入分析材料,理清层次,从材料中发掘出更多的信息,如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等。第二,此问切入点非常小,很多考生只简单地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两个点去答题必定要失分,材料内容其实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学生必须能够充分调动所学的教材知识去描述和阐释材料的内容。

3.关注热会热点,体现正确价值导向

首先,近年来政治模块试题选取的材料从社会热点出发,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又贴近学生生活。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16题“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17题“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16题“R市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制度”、第38题第2问“政府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身份证法的修改等,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有利于考生感受学习知识的意义。其次,情境的设置呈现多样化趋势,同时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坚持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社会价值导向,反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热点。近三年的政治模块试题很好地延续了这一特点。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38题选用了政府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18题选用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第38题选用人大推动我国科技进步,这些情境很好地激发了考生拥护党和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

三、对2014高考的备考启示

1.紧扣考试大纲,落实基础,突出主干

无论试题情境如何千变万化,设问如何推陈出新,政治模块试题归根究底要用教材知识来回答,离开了教材知识,高考备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来说,基础知识就是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全部考点,主干知识就是其中的重点知识。高考备考阶段知识点的复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对照考试大纲所列考点,逐一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对易混易错点认真分析比较。第二,突出主干,遵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顺序,把零散的知识考点进行整合。政治生活模块知识整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围绕模块主体构建知识网络。政治生活模块的主体有:公民、国家、中国共产党、政府、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国际组织等。复习时应围绕这些主体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第三,教师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注意不同版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对监督权的复习,教师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结构,把教材三个单元中具有监督权的主体和各自的监督权进行总结,并区分监督权和其他监督主体包括公民对国家机关的监督的区别,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提高四种能力,注意思维训练

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种能力。近三年的高考政治模块试题也充分体现了对这四种能力的考查。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是贯穿于高中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新授课时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可充分利用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情境、每一个活动,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案例分析时,可适时提出有深度和梯度的问题或问题串,激发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等。第二,复习课上的培养。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组,教师的复习课可以把最近的社会热点搬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这样在整合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四种能力。第三,学生四种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战的磨练,所以及时的考试和有效的讲解是快速提高学生四种能力的法宝。第四,教师在复习备考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四种能力的关键。

3.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融合

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政治的重要内容,以这些内容为背景,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查的常见题型。教师对社会热点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什么是热点?高考备考的社会热点既包括考试大纲规划的一年内的社会生活大事件,也包括多年以来影响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具体事件,如民生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食品质量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等。第二,要做好社会热点和教材的融合,切不可为热点而热点。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把社会热点和教材知识进行融合,如新授课上的案例分析、课堂探究、复习课上学生根据某社会热点问题自编试题等。第三,要把握好社会热点与高考考点的衔接。在处理社会热点与高考考点的衔接方式上,要注意转变思维方式,如同一社会热点材料在不同知识板块中的关系。同一则热点材料往往需要多角度去获取和解读信息,如食品安全问题,在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做出分析探讨之后,可引导学生从其他三个模块展开分析。

4.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

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只背书不训练是难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因此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是制胜的法宝。如在高考备考阶段,教师可以以专题的方式对学生的做题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教会学生审题时先审什么后审什么,如何审设问,如何审材料。第二,加强题型训练。教师要针对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选择题部分有理解说明类、因果关系类、启示类、图标类、漫画类、跨模块类等,非选择部分有分析说明类、意义类、认识类、评析类、体现类、措施类、原因类等。第三,加强答题规范性训练。笔者曾参加2013年高考文综阅卷,发现一部分考生因答题不规范导致丢分,如卷面书写不清晰、答题不分点、不会使用本学科专业用语等。因此在高考备考阶段,应加强对学生规范答题的训练,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失分的遗憾。

参考文献:

杨传谋.2010—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政治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建议[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7).

猜你喜欢
热点考点选择题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4月高考热点关注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集合考点例祈
三角函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