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点亮人生

2014-07-19 17:28吴志英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儿童教学方法思维

吴志英

曾几何时,还记得自己带着满满的自信走上了三尺讲台。满腹装着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教法的理论,再加上自认为较好的个人语文素养,心想自己对付这帮小毛孩应该不在话下,自己的满腹经纶足以算是一桶水了,暂且可以将再学习搁置一边了。可走上讲台后,我发现拿教育学的理论来教育孩子,孩子不听;用心理学的思维来与学生沟通,学生不睬;用书中教学教法的理论来开展教学,学生不懂……在现实面前我傻眼了,屡屡碰壁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问题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在失败中我找到了前进的航标灯——再学习。儿童的特点是什么?儿童思维的方式是怎样的?儿童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我的课堂为什么总是乱糟糟的?为什么我说话孩子们总是不听?如何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什么我预设的教学内容讲不完?为什么我所教的知识孩子们听不懂?带着这些“为什么”,我走进图书馆,向书本学习;走近身边的同行,向经验丰富者取经;走近教育专家,向他们请教……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心中的“为什么”便会迎刃而解;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不断的反思中,又产生了新的“为什么”……正是反思唤醒了我的再学习的意识,正是反思让我收拾行囊重新走上了再学习之路,正是反思让我在再学习之路上不断收获、不断质疑、不断求索。

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一段时间,每一处空间都可能有科研课题,都可能有新的发现,也可能看到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能。我们要能针对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在自然、快乐、高效的氛围中开展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在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时,反思自己的目标设计是否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内容确定是否联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反思课堂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难点的突破是否水到渠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孩子是否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在课程实施后,还要及时反思这节课是否为儿童创设了适宜的环境,是否为儿童提供了操作的机会,是否鼓励了儿童自主学习,是否对儿童的情感和价值观进行了培养,是否关注了儿童的个别差异,是否促进了儿童语文素养的成长,是否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真正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在课前、课中及课后,我从点点滴滴的成功和失败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在反思中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在反思中来调整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重新设计与开发课程。反思,让我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消极被评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开发者、行动研究者、反思批判者,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了课程的适切性,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我们在总结自己教学中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审视自己的课堂,对它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可以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课堂对话,与已有的经验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我们有时脑中会闪现更佳的教学方法,有时又会对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产生质疑,有时又发现某个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斟酌,有时又发现文本的解读还有待考证……就这样,视问题为课题,视课堂为阵地,从这些不成体系的最草根的零思碎想开始研究,开始探索,向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更有效之处迈进。

我们常常将教师分为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成名型教师。而处于成熟型阶段的教师,分析教材、构建文本、进行教学设计已经拥有一定的经验与水平,但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发展为“成名型教师”呢?反思,会让我们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就要用质疑、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带着问题再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激发新的灵感,带着研究的心态再去实践,在实践对比中进行深度反思,寻求更佳的教学方法。反思、学习、实践、再反思,处于这种研究性学习过程之中,思路将更为开阔,眼界更为宽阔,实践经验也会更丰富了……

猜你喜欢
儿童教学方法思维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