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成也黄金,败也黄金

2014-07-18 03:02徐磊
投资与理财 2014年14期
关键词:陈先生金价艺术品

徐磊

国际金价从2001年的每盎司270美元,冲上2011年的1920美元,10年涨了7倍多,这一时期被业内称做“黄金十年”。

从2001年爆发的“9.11”事件开始,以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地区乱局,恐怖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在这十多年间,全球政治经济的乱象丛生,使得黄金避险功能凸显,刺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2011年9月伦敦现货金盘中最高报价192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

在此期间,投资黄金已经成为社会潮流,同时也是金价走高的有力推手。超高额的回报令为数众多的炒金者为之疯狂,其中有炒金获利动辄十数倍、令人眼红的大玩家,也有忙活一年,获利无几,随时准备重整旗鼓的散户。那个躁动时期的众生相,如今回想,仍然历历在目。

借黄金牛市东风 十万变千万

前两年媒体津津乐道的理财故事主角陈先生,完全可以为“全民炒金”潮流代言。陈先生说,他的“炒金”生涯颇具戏剧性。2000年,陈先生在为结婚购买金饰时,觉得黄金是保值品,于是便一次性购买了10万余元的金条。

“当时也是突发奇想,从来没有想过赚钱,只是想,反正黄金也不会跌价,买了,到以后要用的时候,金条也可以拿出来打成饰品。”陈先生说道,当时金价是每克70多元。

直到2006年初,陈先生因为所开的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奈之下,他才想把家里的金条卖掉,以解燃眉之急。一打听,他才知道黄金已经涨到了每克210元左右。当初买的10万元黄金已经翻了3倍,价值接近30万元。

这次卖金条,不但解决了当时公司资金周转上的问题,还让他意识到了黄金投资的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陈先生发现当时的金价一直维持在高位,没有盲目进入市场。同时,他发现实物黄金流动性较差,储存也不是很方便,而“纸黄金”则很好地克服了这方面的缺点。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金价从每克210元左右下降到了每克160元左右,这次陈先生投入了50万元。

“当时运气真好,我买入后,金价就开始反弹,两个月不到,就涨到了每克180元。尝到甜头后,我又追加了50万元,没想到追进去之后,就被套牢了。”陈先生说道,2006年8月到2007年1月,他亏损了近30%,前后投入的100万元只剩下60多万元。

这次打击着实不轻,陈先生一下子暂停了黄金投资,继续公司的经营,但是他没有完全放弃对黄金市场的关注。直到2007年9月,看准时机的陈先生再次出手,将上次剩余的60多万元投入到较为稳健的实物黄金,当时金价为168元/克。这次他判断正确,到2008年3月时,黄金涨到了236元/克,这次陈先生赚了20多万元。

投资成功的陈先生再次燃起了投资的信心,开始对黄金期货跃跃欲试。具有杠杆效应的黄金期货,收益和风险都比实物黄金和“纸黄金”来得大,依靠自己两年来对黄金投资的心得,陈先生将80多万元投入到黄金期货市场。借助本轮黄金大牛市,到2010年初时,陈先生的资产已经达到了1000多万元。

全民抢金买到就是赚

很多投资者经历了“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误打误撞进入黄金市场后,尝到了甜头,继而加大投资力度。黄金赚钱带来的幸福感,像病毒一样迅速在投资者中扩散蔓延,投资圈开始为黄金躁动起来。在黄金近乎疯狂的上涨背景下,赚到千万级别的也许只是少数,但是炒金赚钱确实成为主流,众多投资者更是对黄金投资趋之若鹜。

“今天你赚了吗?”前几年如果你不炒黄金,出门逛街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在过去的几年中,在众多投资者的簇拥下,黄金成功上位,成了稳赚不赔的投资利器。在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国际金价一路飙升,在2009年大涨逾50%后,2011年创历史最高价,短短10年暴涨7倍多。

2012年卖黄金就像卖白菜,购买者毫不吝啬,疯狂抢购。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监测,130家重点商业服务业企业实现销售额6.9亿元,增长12.7%。一位外地买家一口气买走2万克投资金条,消费700多万元。“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国际金价持续飙升,金饰品价格连破纪录,而市民的购金热情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据调查,金条的销售异常火爆,一些金店甚至销售一空,卖断了档。周大福的销售人员介绍,店里的黄金饰品价格每天都会随着国际金价的变化而浮动,虽然金价高涨,但市民的购买热情依旧不减。遥想2009年,当初能够买到黄金,你就是赚了。

“中国大妈”搬巨款砸向黄金

从与华尔街金融大鳄大战三百回合,到凭借一己之力,影响国际金价,砸下千亿元,创造了2013年黄金价格单日最高涨幅,2013年“中国大妈”的横空出世,颇具几分传奇色彩。2013年,国际黄金价格在4月12日和4月15日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从1550美元/盎司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

据了解,“中国大妈”在短短10天内,抢购了价值1000多亿元人民币、重达300吨的黄金,让海外资本市场为之一震,甚至一度使得大鳄们停止做空。随后,来自各方的抢购黄金消息说,金价短暂止跌回升。据称,正是“中国大妈”疯狂抄底黄金的力量相抵。

手握巨款的“中国大妈”为什么会选择在黄金市场如此挥霍?这正是由于“黄金十年”的影响力,在2011年金价达到历史最高,连续十多年上涨的金价给国内大部分人带来了错觉。2013年年初国际黄金价格走低,“中国大妈”们看到的不是投资黄金的风险,而是认为这是抄底黄金的最好时机。

国内投资黄金的90%赔了钱

2013年金价暴跌28%,随后的走势也是一路震荡下行,本来想要大赚一笔的“中国大妈”纷纷被套牢。“黄金跌了,中国投资黄金的,90%都赔了钱。”一位投资者如是说。此次黄金由盛转衰,不禁让人想起了历史上与之极其相似的过程。

当代首次黄金牛市也持续了12年,金价从1968年的35美元涨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间,每年有30%的获利率。然而到1980年2月22日,金价重挫145美元,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从此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黄金熊市。此次黄金的暴跌,如同用一盆冷水,泼醒了已经近乎失去理智的投资者们。

历史上的前车之鉴再次印证了黄金的下跌之路,随后黄金价格不再坚挺,一路下行,一个辉煌的“黄金十年”黯然落幕了。同样是投资黄金,“中国大妈”和陈先生的收益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可见投资要趁早。当2000年黄金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很少有人敢于冒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价格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投资黄金是个赚钱的好路子,钱开始大量涌入黄金投资领域。然而,此时黄金价格处在高位,资金催生了很多美丽的泡沫。其后,黄金价格重回理智轨道,而黄金价格的调2001整,让大部分黄金投资者被套牢。

2009-2011 疯狂艺术品牛市造就无数千万富翁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山东地区能够拿出市值一两个亿藏品的藏家,至少在百人以上,艺术品成就的千万富翁更是数不胜数。

投资与理财记者 叶辉

在过去的10年里,艺术品经历了两轮牛市,也遭遇了两轮熊市,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人高位被套正舔着伤口。

时间回到了2011年,在这一年,中国艺术品经历了最大的疯狂,就像股市在2007年冲上了6000多点的高位。这一年,齐白石《松柏高立图》以4.255亿元成交,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成交,吴冠中的经典作品《狮子林》以1.15亿元成交……2011年的春拍和秋拍,无论是古代书画作品,还是近现代书画作品,都天价频出,接连刷新拍卖纪录。书画拍品“破亿”成为寻常事,诸多珍品轮番创造“天价传奇”。

在这背后,是艺术品持续3年的牛市,导致大量资金蜂拥而入,无论是高价的珍贵字画,还是当代书画家的作品,都涨疯了。但凡早早进入这个市场的人,多数赚得盆满钵满。

2003年牛市浅尝辄止

《投资与理财》记者本身就是最新两轮艺术品牛市的亲历者,我从2001年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也从中赚到了钱。

我玩的主要是当代名家书法。记不清是2003年还是2004年了,我花6500元买了一件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写的《兰亭序》,发网上很快以1万元成交。那时候只要经手字画,基本都能赚钱。记者认识的不少朋友,当时投资字画轻轻松松一年也能赚上几十万元,如今都已经成为千万富翁。

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大量资金纷纷涌入书画市场。有一个著名的笑话是,山东某地两人路上相遇,甲问乙:“最近怎么没见你在肉摊卖肉呀?”乙回答:“卖肉太辛苦,赚钱少,我改行开画廊了。”

笑话也许有演绎的成分,但是山东收藏市场更为活跃,大量懂书画的不懂书画的人都进入到了这个市场,并且很多人赚到了大钱,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期,很多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在两三年内价格翻番,有的人甚至涨了三四倍。

当然,拍卖场更是不甘示弱。从2003年开始,中国书画市场迎来了第二轮牛市,频频出现千万级别的艺术品。火爆的标志就是黄宾虹和陆俨少的作品价格飞涨,齐白石一套《诗意山水册页》2003年秋拍拍出了1661万元,而这件作品1998年在嘉德拍卖曾以195.5万元成交,5年涨了10倍。

不过,从2006年开始,书画价格在快速上涨之后疲态尽显,资金纷纷转战股市,导致艺术品走入了熊市。

疯狂的拍卖

时间转眼到了2009年。在经历了3年“寒冬”之后,在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下,大量资金无处可去。在看到股市没什么希望之后,资金开始再次向艺术品市场流动。

在尝到了2000年赚钱效应的甜头之后,2011年市场彻底陷入疯狂。

我之前的文章里描述2011年春拍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中国嘉德春拍上,齐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率先放了一颗“卫星”。这件作品8800万元起拍,落槌价3.7亿元,加佣金成交价格达到4.255亿元,刷新了中国近现代画纪录。

整个嘉德春拍高潮迭起,书画、家具、瓷器等拍卖品均拍出“天价”,让人瞠目结舌。明末黄花黎独板围子马蹄足罗汉床从800万元起拍,最后以3220万元高价成交。2011年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到了53.23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场成交世界纪录。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和秋拍总成交额不过63亿元,2009年春拍与秋拍总成交额更只有20.4亿元。

不过,嘉德的纪录没保持多少天,就被保利拍卖改写。北京保利2011春拍6月7日落槌,总成交额达到61.3亿元。元代画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在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以4.025亿元成交,成为今年春拍上最贵的古代书画作品,这个价位仅次于一年前保利拍出的黄庭坚《砥柱铭》。

继中国古画和近现代书画之后,现当代艺术市场也重新火爆。吴冠中的经典作品《狮子林》以1.15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不仅创下了吴冠中画作的最高纪录,也刷新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品的世界纪录。当代水墨《同胞、汉奸和狗》以1725万元,刷新周思聪个人拍卖纪录。陈逸飞的重要作品《山地风》以8165万元,创下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

时隔不到两周,油画拍卖纪录就被刷新。6月2日,罗芙奥香港2011年春拍上,已故华裔画家常玉的《五裸女》拍出1.28亿港元的天价。

“用‘刺激’、‘疯狂’这两个词形容2011年春拍,再恰当不过了。”资深收藏家王杰如此感慨说,“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正在疯狂上涨。”

在2011年春拍上,无论是古代书画作品,还是近现代书画作品,都接连刷新拍卖纪录。国内的四大拍卖公司嘉德、保利、翰海、匡时“破亿”成为寻常事,而其他拍卖公司也在2011年的春拍中业绩暴涨,诸多珍品轮番创造“天价传奇”。

天津文交所让疯狂达到顶峰

除了拍卖会疯狂,线下交易同样热火朝天。沈鹏的书法原来不过1万元一尺,两年之后涨到了3万元一尺。

在2011年的一次聚会上,了解到记者投资艺术品已经有10多年,一位女士追问“年平均赚多少”。当得知“年赚30%左右”时,她立马撇嘴:“怎么这么少?”她接着两眼放光说:“我刚买了几件瓷器,大家都说明年涨一倍没问题。”

艺术品拍卖天价频出,买了字画就能赚钱,某人捡漏1万元买到价值50万元瓷器……种种声音汇集在一起,对眼馋艺术品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构成了“致命的诱惑”。

而在天津文交所,“艺术品股票”两个月暴涨17倍,将书画投资的“全民狂欢”上演到了极致。

买字画不是有门槛吗?我买艺术品股票!2011年1月在天津文交所上市后,短短两个月时间,天津籍已故画家白庚延的《黄河咆哮》的市值,从上市时的600万元被炒到1.122亿元。业内人士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幅画的价值其实不超过百万。

资金的疯狂进入,让商人们看到了商机,全国文交所遍地开花。相关管理部门不得不出台措施,规范文交所,抑制严重的投机行为。结果,《黄河咆哮》“每股”从最高18.7元跌到了2元以下。

疯狂过后套牢了谁

书画价格暴涨,当艺术品投资成就了无数千万富翁之后,众多跟风而入的人,有一些则成了别人赚钱的垫脚石。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山东地区能够拿出市值一两个亿藏品的藏家,至少在百人以上,艺术品成就的千万富翁更是数不胜数。

在2011年书画市场狂热的时候,也有专家发出警醒之音。中国著名古画鉴赏家、书法家陈少慈先生当时就指出,当前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明显过热,整个市场已经进入了危险的泡沫期。而盲目跟风投资的后果,很可能就像以往中国股市那样,经历了牛市之后,陷入低潮。

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的观点也流传很广:这个市场目前处于空前的高涨、空前的繁荣,当然也是空前的危机潜伏时期。疯狂的时候,一定是灾难来临的时候!

不过,在当时不少人的眼里,字画永远是不跌的投资品。当高价买下之后,除非达到这个价格,否则不出手。近几十年最早一轮艺术品牛市的时间是1992年到1995年的春天,当时齐白石的普通作品涨到3万-4万元一尺,黄宾虹涨到2万元一尺,比几年之前平均涨了几十倍。不过放到现在看,这个价格有些像是“白菜价”。同样的逻辑,有些人坚持认为,即使现在天价买下的艺术品,过几年之后,回头来看也会是“白菜价”。

事实真的如此吗?2014年保利春拍中,一件齐白石在1947年创作的《花鸟四屏》镜心,估价2800万至4800万元,最终以4850万元成交。而这件作品在2011年春拍中曾经以9200万元的高价成交。官方解释是,当时买家拍下之后反悔了,原藏家并没有收到买家的钱,整整3年后,不得不拿出来重新拍卖。但不管怎么说,此件作品价格跌了近一半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当时买家真买下,如今就亏大了。那么,2011年其他诸多被拍下的天价书画呢?是否也有类似的尴尬?

猜你喜欢
陈先生金价艺术品
永远的怀念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国际金价能否延续上涨态势
金价仍将维持上涨势头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