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王骏等
摘 要:
通过样品处理比较试验、色素影响评价、回收率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得到了微孔板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维生素B12的有效方法。经测定,该方法测定限可达到0.005 μg/L,1.0、2.0、20.0 μg/L三个梯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1.8%,实际样品测定中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34%(n=6),灵敏度和重复性很高,可用于测定功能性饮料中微量的维生素B12。
关键词:微孔板法;测定;功能性饮料;维生素B12
中图分类号:TS275.4+TS207.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110-04
功能性饮料是应特定人群的营养需求,通过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功能因子制作的饮品,属于特殊用途饮料类[1],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功能性饮料常添加各种维生素,如:烟酰胺、肌醇、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2,3]。其中,维生素B12能促进红细胞形成,参与人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可维护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4,5],是功能性饮料中经常添加、极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维生素B12测定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分析法和微生物法[6]。维生素B12在功能饮料中的添加量通常为0.8~20.0 μg/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限3.9 μg/kg)[7]、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限1.0~4.4 μg/kg)[8,9]等化学分析法很难准确测定其含量;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限5.0 ng/L)[10]、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光度法(检测限0.1 μg/L)[11]虽然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往往因功能性饮料基质复杂,样品净化难监控,对仪器测定干扰大,从而影响维生素B12的测定结果[6]。
微生物测定法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0.01 μg/L[12],是进行微量维生素B12测定的理想方法。但微生物法操作繁琐、耗时长[6],且实验重现性受微生物菌株活力、所用器皿清洁度、试验人员操作的影响较大[13,14],亟需现代化的手段加以改善,以便广泛应用。为此,本试验用与现行国家标准测试原理相同的维生素B12测定试剂盒对功能性饮料中的维生素B12进行测定[15],并通过试验对其前处理方法、准确性、精密度进行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试样为5种市售功能性饮料,维生素B12标识质量浓度分别为0.8、1.0、11.0、12.0、20.0 μg/L;维生素B12测定试剂盒[包括莱士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eichmannii)包被的96孔微孔板、维生素B12标准品干粉、测试用培养基干粉、无菌蒸馏水、微孔板架],德国IFP公司;微量移液器(100、200 μL及1 mL),德国Eppendorf公司;0.2 μm水相滤膜。
1.2 仪器与设备
xMark型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精度0.001);SHP-250型生化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36±0.5)℃];超净工作台,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公司;SX-500型高压蒸汽灭菌锅,日本TOMY公司;水浴锅。
1.3 方法
1.3.1 测试用培养基的配制 在维生素B12测试用培养基贮存瓶中加入10 mL无菌水,密封混匀后95℃水浴5 min,期间振荡混匀2次。水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用无菌滤膜过滤后备用。
1.3.2 样品的预处理 用无菌滤膜过滤后,根据试剂盒说明对样品滤液进行稀释,稀释倍数=标识质量浓度÷0.06×40(注:因处理过程中未对试样进行40倍稀释定容,需乘以40以纠正稀释倍数计算)。
95℃水浴加热组在过滤前于95℃水浴加热30 min,期间振荡混匀5次,水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1.3.3 梯度标准溶液的配制 按试剂盒说明配制维生素B12标准品工作液,用无菌水对标准品原液进行梯度稀释,得到10%、20%、30%、40%、60%五个梯度的标准溶液,对应的维生素B12质量浓度分别为0.3、0.6、0.9、1.2、1.8 μg/L。
1.3.4 测定步骤 测定在超净工作台的无菌环境中进行。将适量微孔板条固定在微孔板架上,在每个微孔中先加入测试用培养基150 μL,再加入标准品溶液或样品稀释液150 μL,空白对照、标准品溶液、样品稀释液各做3个平行;加样完毕后,用配套黏合箔充分密封微孔板条,置于36℃培养箱中孵育44~48 h。
孵育完毕后,压实黏合箔上下颠倒微孔板3 min混匀,轻轻撕开黏合箔,除去气泡,在630 nm下读取吸光值A630。
1.4 标准曲线绘制与含量计算
以维生素B12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630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16]。根据得到的公式计算各微孔对应的维生素B12质量浓度。试样中维生素B12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C=Cxf40
式中:C为试样中维生素B12质量浓度,单位μg/L;Cx为微孔对应的维生素B12质量浓度,单位μg/L;f为样品稀释倍数;40为稀释定容的纠正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样预处理方法比较
为评价95℃水浴处理对功能性饮料中维生素B12测定的影响,设计了试样1的95℃水浴加热组,与无加热处理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试样1的95℃水浴加热组与无加热处理组6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分别为2.221、2.230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29%,在测定误差允许的范围内[17],可忽略水浴加热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2 试样中色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评价
功能性饮料的5个试样分别为淡紫色、无色、明黄色、淡黄色和橘红色的液体,而液体培养基为淡黄色。肉眼可见的颜色波长范围,橙色为597~622 nm,红色为622~770 nm[18],而试样最终测定使用630 nm,因此需通过试验评价试样中色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endprint
将5个试样分别稀释80、80、500、500和1 200倍,取各试样相应倍数稀释液和测试用培养基以1∶1的比例混匀,并测定A630,测试用培养基与无菌水的1∶1混合液作为空白对照,得到5个试样稀释液的A630分别为-0.003、-0.001、0.000、-0.002、0.001。而在维生素B12测定过程中,5个试样稀释液的A630在0.259~0.665之间,可见试样本身所含色素对最终A630的影响均小于1.2%,在酶标仪的测定误差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功能性饮料无需进行色素去除就可用微孔板法测定维生素B12。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分析
以维生素B12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μg/L)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630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所得曲线方程Y=-0.3245X3+0.919X2-0.1604X+0.0958(相关系数R2=1.000)在0.3~1.8 μg/L范围内与实验数据拟合程度良好(图1)。
2.4 加标回收率试验
对试样1进行1.0、2.0、20.0 μg/L三个梯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平行测定6次,结果(表2)显示,三个梯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8%~4.9%,精密度满足<21%[17]的要求。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结果可靠,可满足功能饮料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
2.5 重复性试验
对5个试样进行6次平行测定,结果(表3)显示,5个功能性饮料的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34%,均在5.0%之内,符合<21%[17]的要求。测定重复性好,可满足功能性饮料中维生素B12实际测定的要求。
3 结论
本试验利用莱士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eichmannii)对维生素B12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的维生素B12。由于测定用培养基中不含维生素B12,微生物生长产生的吸光值同标准溶液及未知待测溶液中维生素B12的含量相对应[15]。本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和基质色素不影响测定结果,试验操作简便;所得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拟合程度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4.4%~101.8%,实际样品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34%(n=6),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该方法测定限可达到0.005 μg/L,灵敏度高,能满足功能性饮料中微量维生素B12测定对准确度的要求。
微孔板技术改善了微生物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14,19],因生产工艺规范,保证了均一的菌株接种量和生长活力,从而提高了试验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且微孔板的设计模式使试验操作更加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10789-2007饮料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 罗魏, 刘学文, 王永欢, 等. 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2):418-421.
[3] 文剑. 功能饮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33(4):101-106.
[4] 杨鸣. 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和K-ras基因相互作用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11.
[5] 叶芳青, 孙袁, 蒋小亚, 等. 孕妇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6):2230-2232.
[6] 崔明, 杨大进, 鲁杰, 等. VB12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4):166-171.
[7] Sharma R, Rajput Y S, Dogra G, et al. Estimation of vitamin B12 by ELISA and its status in milk[J]. Milchwissenschaft, 2007, 62(2):127-130.
[8] Campos-Gimenez Esther,Fontannaz Patric,Trisconi Marie-Jose,et al.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food produc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etection with immunoaffinity extraction: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J].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08,91(4):786-793.
[9] Marley E C, MacKay E, Young G. Characterization of vitamin B12 immunoaffinity columns and method developm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a range of foods, juice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using immunoaffinity clean-up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V detection[J]. 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2009, 26(3):282-288.
[10]Kumar S S, Chouhan R S, Thakur M S. Enhancement of chemiluminescence for vitamin B12 analysis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9, 388(2):312-316.
[11]Li H B, Chen F.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by a highly sensitive fluorimetric method [J].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0, 368(8):836-838.
[12]Watanabe F,Takenaka S,Abe K, et al. Comparison of a microbiological assay and a fully 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t syste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food[J]. J. Agr. Food Chem., 1998, 46(4):1433-1436.
[13]陈亚波, 周敏, 杨彤. 微生物法测定维生素饮料中的维生素B12[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7):863-865.
[14]黄晓林, 王淼, 张丽宏, 等. IFP微孔板试剂盒检测配方乳粉中维生素B12方法探讨[J]. 中国乳品工业, 2010,38(7):48-4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5413.1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16]唐靓, 李跃中, 王晗, 等. 国标《食品中叶酸的测定》的标准曲线的绘制与计算[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7): 1682-1683.
[17]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8]马文蔚等著. 物理学(下册) [M]. 第5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61-179.
[19]张旺, 邹志飞, 袁慕云. 微孔板试剂盒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叶酸质量分数[J]. 中国乳品工业, 2013, 41(2):59-64.endprint
将5个试样分别稀释80、80、500、500和1 200倍,取各试样相应倍数稀释液和测试用培养基以1∶1的比例混匀,并测定A630,测试用培养基与无菌水的1∶1混合液作为空白对照,得到5个试样稀释液的A630分别为-0.003、-0.001、0.000、-0.002、0.001。而在维生素B12测定过程中,5个试样稀释液的A630在0.259~0.665之间,可见试样本身所含色素对最终A630的影响均小于1.2%,在酶标仪的测定误差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功能性饮料无需进行色素去除就可用微孔板法测定维生素B12。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分析
以维生素B12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μg/L)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630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所得曲线方程Y=-0.3245X3+0.919X2-0.1604X+0.0958(相关系数R2=1.000)在0.3~1.8 μg/L范围内与实验数据拟合程度良好(图1)。
2.4 加标回收率试验
对试样1进行1.0、2.0、20.0 μg/L三个梯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平行测定6次,结果(表2)显示,三个梯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8%~4.9%,精密度满足<21%[17]的要求。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结果可靠,可满足功能饮料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
2.5 重复性试验
对5个试样进行6次平行测定,结果(表3)显示,5个功能性饮料的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34%,均在5.0%之内,符合<21%[17]的要求。测定重复性好,可满足功能性饮料中维生素B12实际测定的要求。
3 结论
本试验利用莱士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eichmannii)对维生素B12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的维生素B12。由于测定用培养基中不含维生素B12,微生物生长产生的吸光值同标准溶液及未知待测溶液中维生素B12的含量相对应[15]。本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和基质色素不影响测定结果,试验操作简便;所得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拟合程度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4.4%~101.8%,实际样品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34%(n=6),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该方法测定限可达到0.005 μg/L,灵敏度高,能满足功能性饮料中微量维生素B12测定对准确度的要求。
微孔板技术改善了微生物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14,19],因生产工艺规范,保证了均一的菌株接种量和生长活力,从而提高了试验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且微孔板的设计模式使试验操作更加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10789-2007饮料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 罗魏, 刘学文, 王永欢, 等. 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2):418-421.
[3] 文剑. 功能饮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33(4):101-106.
[4] 杨鸣. 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和K-ras基因相互作用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11.
[5] 叶芳青, 孙袁, 蒋小亚, 等. 孕妇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6):2230-2232.
[6] 崔明, 杨大进, 鲁杰, 等. VB12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4):166-171.
[7] Sharma R, Rajput Y S, Dogra G, et al. Estimation of vitamin B12 by ELISA and its status in milk[J]. Milchwissenschaft, 2007, 62(2):127-130.
[8] Campos-Gimenez Esther,Fontannaz Patric,Trisconi Marie-Jose,et al.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food produc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etection with immunoaffinity extraction: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J].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08,91(4):786-793.
[9] Marley E C, MacKay E, Young G. Characterization of vitamin B12 immunoaffinity columns and method developm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a range of foods, juice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using immunoaffinity clean-up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V detection[J]. 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2009, 26(3):282-288.
[10]Kumar S S, Chouhan R S, Thakur M S. Enhancement of chemiluminescence for vitamin B12 analysis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9, 388(2):312-316.
[11]Li H B, Chen F.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by a highly sensitive fluorimetric method [J].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0, 368(8):836-838.
[12]Watanabe F,Takenaka S,Abe K, et al. Comparison of a microbiological assay and a fully 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t syste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food[J]. J. Agr. Food Chem., 1998, 46(4):1433-1436.
[13]陈亚波, 周敏, 杨彤. 微生物法测定维生素饮料中的维生素B12[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7):863-865.
[14]黄晓林, 王淼, 张丽宏, 等. IFP微孔板试剂盒检测配方乳粉中维生素B12方法探讨[J]. 中国乳品工业, 2010,38(7):48-4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5413.1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16]唐靓, 李跃中, 王晗, 等. 国标《食品中叶酸的测定》的标准曲线的绘制与计算[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7): 1682-1683.
[17]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8]马文蔚等著. 物理学(下册) [M]. 第5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61-179.
[19]张旺, 邹志飞, 袁慕云. 微孔板试剂盒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叶酸质量分数[J]. 中国乳品工业, 2013, 41(2):59-64.endprint
将5个试样分别稀释80、80、500、500和1 200倍,取各试样相应倍数稀释液和测试用培养基以1∶1的比例混匀,并测定A630,测试用培养基与无菌水的1∶1混合液作为空白对照,得到5个试样稀释液的A630分别为-0.003、-0.001、0.000、-0.002、0.001。而在维生素B12测定过程中,5个试样稀释液的A630在0.259~0.665之间,可见试样本身所含色素对最终A630的影响均小于1.2%,在酶标仪的测定误差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功能性饮料无需进行色素去除就可用微孔板法测定维生素B12。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分析
以维生素B12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μg/L)为横坐标,吸光度值A630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所得曲线方程Y=-0.3245X3+0.919X2-0.1604X+0.0958(相关系数R2=1.000)在0.3~1.8 μg/L范围内与实验数据拟合程度良好(图1)。
2.4 加标回收率试验
对试样1进行1.0、2.0、20.0 μg/L三个梯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平行测定6次,结果(表2)显示,三个梯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4.4%~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8%~4.9%,精密度满足<21%[17]的要求。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结果可靠,可满足功能饮料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
2.5 重复性试验
对5个试样进行6次平行测定,结果(表3)显示,5个功能性饮料的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34%,均在5.0%之内,符合<21%[17]的要求。测定重复性好,可满足功能性饮料中维生素B12实际测定的要求。
3 结论
本试验利用莱士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eichmannii)对维生素B12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的维生素B12。由于测定用培养基中不含维生素B12,微生物生长产生的吸光值同标准溶液及未知待测溶液中维生素B12的含量相对应[15]。本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和基质色素不影响测定结果,试验操作简便;所得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拟合程度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4.4%~101.8%,实际样品测定时相对标准偏差为0.35%~4.34%(n=6),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该方法测定限可达到0.005 μg/L,灵敏度高,能满足功能性饮料中微量维生素B12测定对准确度的要求。
微孔板技术改善了微生物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14,19],因生产工艺规范,保证了均一的菌株接种量和生长活力,从而提高了试验的精密度、准确度和重复性;且微孔板的设计模式使试验操作更加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10789-2007饮料通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 罗魏, 刘学文, 王永欢, 等. 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32(2):418-421.
[3] 文剑. 功能饮料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33(4):101-106.
[4] 杨鸣. 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和K-ras基因相互作用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11.
[5] 叶芳青, 孙袁, 蒋小亚, 等. 孕妇血浆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6):2230-2232.
[6] 崔明, 杨大进, 鲁杰, 等. VB12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37(4):166-171.
[7] Sharma R, Rajput Y S, Dogra G, et al. Estimation of vitamin B12 by ELISA and its status in milk[J]. Milchwissenschaft, 2007, 62(2):127-130.
[8] Campos-Gimenez Esther,Fontannaz Patric,Trisconi Marie-Jose,et al.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food produc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etection with immunoaffinity extraction:single-laboratory validation[J].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08,91(4):786-793.
[9] Marley E C, MacKay E, Young G. Characterization of vitamin B12 immunoaffinity columns and method developm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a range of foods, juices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using immunoaffinity clean-up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V detection[J]. 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2009, 26(3):282-288.
[10]Kumar S S, Chouhan R S, Thakur M S. Enhancement of chemiluminescence for vitamin B12 analysis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9, 388(2):312-316.
[11]Li H B, Chen F.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by a highly sensitive fluorimetric method [J]. 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0, 368(8):836-838.
[12]Watanabe F,Takenaka S,Abe K, et al. Comparison of a microbiological assay and a fully 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t syste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food[J]. J. Agr. Food Chem., 1998, 46(4):1433-1436.
[13]陈亚波, 周敏, 杨彤. 微生物法测定维生素饮料中的维生素B12[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7):863-865.
[14]黄晓林, 王淼, 张丽宏, 等. IFP微孔板试剂盒检测配方乳粉中维生素B12方法探讨[J]. 中国乳品工业, 2010,38(7):48-4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5413.1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16]唐靓, 李跃中, 王晗, 等. 国标《食品中叶酸的测定》的标准曲线的绘制与计算[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7): 1682-1683.
[17]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18]马文蔚等著. 物理学(下册) [M]. 第5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61-179.
[19]张旺, 邹志飞, 袁慕云. 微孔板试剂盒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叶酸质量分数[J]. 中国乳品工业, 2013, 41(2):59-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