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014-07-18 17:44:11潘存龙
考试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潘存龙

1.信息素养

1.1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三个方面。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过程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构成信息素养的基础。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态度、情感、意识与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形成信息素养的重要动力。

信息能力是人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构成信息素养的核心。

信息能力按应用途径及方式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的能力,等等。

1.2素养的可塑性

对素养的理解我们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素养是后天养成的;素养是可以培养的;素养是多层面的、多层次的;素养是综合的,孤立的单一素养是不存在的。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因此,国内外十分重视对人的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和提高。

2.任务驱动教学法

2.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2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实际上是以具体的信息技术操作任务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工具,把学生个人完成任务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每一个任务都是一个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任务为载体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3“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的直观性。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牵涉一些尖端科技,很多知识和概念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过多的理论阐释往往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进行分析,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任务驱动”的直观性,使学生对一些细微、琐碎的操作有深刻印象。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工作反复、琐碎,如果教师将菜单、工具等的功能都介绍一遍,则往往会吃力不讨好,通过简单的、直观性的任务专题可以加深印象,了解知识。

3.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

任务驱动法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特别适合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层次性和操作性的教学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信息知识、培养信息意识、锻炼信息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3.1任务的设计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以探索问题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2任务的完成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始终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教师要把握难点,抓住关键,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在自主协作中学习,突破难点,完成学习任务。

3.2.1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提出学习任务,指出完成任务必需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一些对智慧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如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将完事问题转化为缺陷问题,充分发挥网络计算机教室、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学习资源库和学生分组中的方案调配等多种处理信息的功能。创设特定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3.2.2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握学习进展,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

让学生根据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学活动以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通过主体参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合作交往,交往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交往的表征是互动。在互动中,教师积极地旁观,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对于个别有误区的学生可以进行问题引导,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一过程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完善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任务的解决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这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