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云
摘 要:针对目前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轻视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等现象,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关键词: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教师提升
一、实践背景
一直以来,对于教学,很多教师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道具、载体。教师通过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和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课程实施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全面培养意识还很淡漠,比如,教学主要是知识灌输,学生很少有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机会和余地;教学内容规定得过于详细、琐碎,重在讲解,而不注重对学生的激发;师生的问答侧重于趋同思维;学生的一些个性特征常常被作为课堂纪律或问题行为而压抑;未能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等,这都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渴望,阻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具体实践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过程管理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课堂教学”是我们的着力点。在反复实践研究中,我校完善并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研组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管理改革,确立了教师个人自我成长的实践措施。
(一)学校管理制度落实
1.课前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明确基础要求,二次备课关注班级差异
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主抓,教导处具体实施,要求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严格遵守备课制度。在确立单元、学期备课主题的基础上,再完成本学期工作计划。备课前,教研组长必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再次学习与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各班学情进行系统的研究,然后设计教案。教案设计分两步走,即:教研组集体备课,要求结构完整,教学过程清晰,有充分的教学过程和预设;教师个人二次备课,要求体现教师对教案的自我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授策略、措施和方法。
2.课堂研讨制度——同课异构彰显个性,集体磨课聚焦重点
学校以每周三的“全校听课日”为契机,以研究课、示范课为载体,为打磨学校教师教学过程搭建平台。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发展,注重师生启发互动,注重教师点拨引导,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注重教师教与学生练的时间的有效安排等。课后,听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评课工作,做好师师交流、同课异构;任课教师做好反思和总结,同时教研组再次集体修改教案,教师重新执教展示课,教研组再次组织观课,再次评价反思。第三轮再修改后成为年级示范课,通过上课、观课、评课及教学案例的各种资料的梳理整合学习,使得教师教学过程精细化、高效化。
(二)教研组管理实施到位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在管理中起到了落实学校教学制度,引导、监督、评价教师教学过程等作用。有效的教学,不是精致的教学,而是简明而充分的教学。因此,教研组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体验过的教学行为进行理解或描述,并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从中寻找经验和教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教研组教学过程管理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管理、课堂管理、课后管理。
1.课前教学管理——把握教材脉络,了解学生实际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清晰把握教材脉络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功夫在课前,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课前的构思与准备、学生需要的学习设计、切入本质学习的活动设想等都是课前研修的内容。
2.课堂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率,注重学生生成
课堂教学必须寻求高效率,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最优化,教育效果应最大化。智慧课堂的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学生的发展是智慧课堂的核心目标,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流程是否优化,重难点是否突出,时间操控是否合适,学生主体的发挥是否合理等都是我们课堂研修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管理我们关注以下几点:
(1)突出“预设”和“生成”。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进程、条件的“预设”是教学的基础,但学生的“生成”才是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课堂上学生是否有“生成”的空间、时间,学生的“生成”情况是否达到了之前的预期效果,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点。
(2)注重“接受”与“探究”。接受学习是最准确、最经济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式,但探究学习却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和稳固性。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接受、探究二者的兼顾,真正实现了二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难点。
3.课后教学管理——强调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要求教師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行课后教学研修,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合理的分析、细致的探究;全面地、客观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教学管理中,我们要求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课后教学研修。
(1)思“得”。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比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善于抛接、促进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教师应将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
(2)思“失”。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比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教学环节不连贯,教学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当,为赶进度不理睬还有想法的学生,挫伤其积极性,新知探究草率收场等。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使之成为教师以后教学的宝贵经验。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飞分校)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