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
摘 要:环境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环境问题,我国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推广节能减排项目来减缓环境恶化速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传统的节能减排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疲软之势,在这种情势下,经济学家尝试运用经济手段对节能减排进行创新,以满足当前环境的需要。通过对当前节能减排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运用经济制度创新手段对节能减排进行调节的可行性,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经济制度;节能减排;环境;创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F205;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5-0118-02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工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工业受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工业生产过于粗放,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能耗高、利用率低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愈发严重,这不仅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对工厂所在地环境的破坏都将是不可逆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而且由于环境的动态变化,需要对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改革,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1 节能减排发展现状
在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需要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如下。
1.1 产业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它在我国的产业布局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并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冶炼、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都在大量地消耗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不仅增加了节能减排的任务量,还增大了节能减排的压力。
1.2 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相悖
尽管我国已经提出,要用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的政策来协调环境与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地方政府仍然盲目地追求GDP的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有些政府在开展、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方面也有所欠缺,甚至有的地方对中央节能减排的政策视而不见,采取消极态度抵制。有些政府在不考虑地方环境长远发展的情况下,大量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来寻求GDP的增长,严重阻碍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
1.3 缺乏市场化手段和经济措施
节能减排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并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但就目前情况看,政府相关的扶持政策还不够成熟,而且资金的调动手续也很烦琐,加上对节能减排成本的控制水平不够成熟,严重阻碍了节能减排的发展。另外,我国当前仍采用收费的方式对能源耗费行为进行调控,导致税收制度难以发挥对节能减排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4 节能减排技术落后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在缓解环境压力时,通常会选择
关闭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来响应节能减排工作。这种方式虽说是响应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但同时也使地方经济遭受损失,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当前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国外还比较落后,造成了节能减排的转化率低、收益慢的事实,降低了节能减排的实用性。
2 发展节能减排的目标和重要性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节能减排作为一项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的项目,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措施。通过节能减排项目的应用,能够调整当前经济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为我国经济长久的发展提供保障。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发展观践行的重要指标,开展节能减排项目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在实践中,还需要调整好人文、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环境的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相协调,最终追求一条投入低、回报高的节能减排之路。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之路还存在许多阻碍,包括城镇化发展的不均衡,劳动力等市场因素的改革滞后和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顺差等,特别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重工业,这些都导致能源环境形势趋于严峻的因素。因此,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仅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也是当前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面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我国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否则这种压力的持续增长最终将会导致社会难以承受,也会让我国政府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工作更显急迫。因此,应当积极发展节能减排项目来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3 经济制度创新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实施
3.1 出台优惠税收政策
节能减排的主题在油价居高不下的当前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新能源开发有关的项目,都是环保工作的重点。就股票市场来讲,在其他行业的股价都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与新能源相关的公司仍然坚挺,这都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项目的政策支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为节能减排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2 出台推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政府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能够切实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有效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从而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以汽车燃油税为例,通过对税收进行改革来提高大排量乘车的消费税率,降低小排量乘车的消费税率,凭借这种税收政策来促进我国消费的绿色转型。
3.3 改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对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是由财政部率先提出并通过国务院认可的一项重大举措,现已被广大人民所熟知。当前,对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已经践行,扩大其改革范围是实现节能减排创新的新思路。
3.4 设立绿色配额交易
设立绿色证书制度和绿色配额交易将成为促进节能减排向市场化转变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未来市场多层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配额交易能够对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和分配,运用市场竞争来促进节能减排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水平的革新。我国还应当建立健全交易市场体制,为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推广提供基础性平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