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

2014-07-18 22:59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4期
关键词:个展艺术家绘画

谷文达:佛山演绎“孝道”

2014年3月2日,佛山岭南天地携手著名国际当代艺术家谷文达联合举行一个新公共艺术项目《孝道》艺术创作发布会。此艺术创作发布会是为将于2014年5月11日正式在佛山元吉黄公祠举行新公共参与艺术日。

“佛山岭南天地”由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策划兴建,位处佛山禅城核心地带,秉承“上海新天地”的理念,运用现代手法,改造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保留原有文化特色,亦注入现代商业原素。

本次艺术装置《孝道》是由约20公斤人类头发做成。艺术家试图通过使用人类的头发,晓之重新建立孝道的物理和身体的起源。在《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谷文达认为,人发体现了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非常的DNA。用头发做这件艺术品不仅彰显我们的传承过去,血脉源渊,但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对我们祖辈的尊敬。(木木)

第三条路—袁运甫 袁运生绘画作品展

“第三条路—袁运甫 袁运生绘画作品展”研讨会于3月15日在中间美术馆开幕。主办方中间美术馆希望籍此展览展示袁运甫、袁运生二人的创作历史。主办方还表示,这次展览不仅是袁氏兄弟二人的创作回顾展,更是对中国现代绘画的记忆和思考。

自五十年代以来,延续民族传统和推崇苏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导着中国的主流绘画式样,这类思潮一直影响中国至今。

以袁运甫和袁运生为代表, 一批新中国培养起来的艺术家和他们自己的长者及同仁如黄宾虹、林风眠、吴大羽、张光宇、董希文、卫天霖、庞熏琹、张仃、吴冠中等则提出了完全有别于所谓主流绘画风格的第三条路的思考: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吸收现代文明精髓,创造出有别于前人的、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这批人的艺术虽然曾经被归类为形式主义、装饰主义,但他们的艺术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也一直为人乐道。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说:“第三条路就是唯一的路,真正的艺术都在‘第三条路淡定坚定的记录绘画艺术的发展变化、淡定的面对政治观念;而包括前清华美院院长刘巨德等在内的众学者也指出“第三条路”中的“三”并不是线性的排列所得,而是一个“无限极”—无关非此即彼,乃是“或此或彼”。

薛永年、孙景波、刘小东、徐冰、喻红等多位艺术家及当代艺术学者均出席了开幕研讨会。(宗亮)

刘鼎个展

2014年3月8日,刘鼎个展《三个表演》在麦勒画廊开幕。刘鼎近两年来的创作繁衍出一种他称之为“弱表演”的形式。三个作品《伴随》(2012年)、《挥之不去》(2012年)和《感觉很前卫》(2013年)分别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艺术创作与经验、意识和语境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如何在艺术创作之中被理解、描述和表达。作品《伴随》呈现的是一场以刘鼎扮演的“刘先生”与另外两位策展人关于刘鼎创作的对话;在《挥之不去》里,刘鼎在展墙上挂满他所收集的各种带有美学痕迹的图像,并邀请一位艺术史学家和一位艺术家在展览现场坐下来,在有意不使用麦克风的情况下进行一次观众只能听到只言片语的有关创作与经验之间关系的讨论。(木木)

陈丹青做客中国油画院

3月21日,在“中国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展——澄怀观道”开幕之前,举行陈丹青老师与中国油画院课题组学员座谈会。陈丹青走到每一幅作品面前给参展的每一位学员进行一一点评。在他看来每一幅作品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在会议当中陈丹青问在座的所有学员:你们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会场进入了片刻的“鸦雀无声”,随后只有一个学员弱弱的说出了相对满意的答案。而陈丹青说:“你们应该认为你们绘画作品是全世界最好的,且要认识自己绘画价值,喜不喜欢自己的画很重要。”

同时,他指出油画面前有三座大山:“第一,学历;第二,社会上成功的人,尤其是在当代艺术获得成功的人;第三,看待整个世界的绘画,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另一部分从毕加索到现代艺术。目前大多数的人都是传统绘画。21世纪的布上油画的创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看到世界上的艺术有多好,如:当代艺术;另一部分是来自自己内心,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最后,陈丹青在会议上提出重要的问题:“今天这个时代,无论你想说什么?最重要还是找到自己,使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张瑜洋)

郑钰“宇宙之光”个展亮相今日美术馆

2014年3月16日下午3点,“宇宙之光—新视觉艺术语言探索”郑钰个人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三号馆成功开幕。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高鹏、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代表Leonilde Callocchia、国际艺术策展人董瑷珲、学者姚远等各界嘉宾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张逸良担任策展人,展出了郑钰2010-2014年创作的40多幅作品。五年来,郑钰通过对于当代艺术创作中形、色、材质的探索与实践以及人与宇宙、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和思考,描绘她心目中的世界。她的绘画风格自然而随性,力图表达最真实、最自由的内心情感。

高鹏馆长在开幕式上表示:意大利的留学生活使得郑钰的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具象到抽象创作的变革过程,这段经历使得郑钰的绘画更具个人情感。通过今日美术馆的这次展览,能够使得画家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这对画家在艺术创作上会有重要的影响。

瞬间—徐渠个展

3月15日,徐渠和唐人合作后的首次北京个展“瞬间”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徐渠三组不同的艺术作品,分别是: “关于时间的研究”、“无限”和“平衡系列”。

在主展厅中,装置作品“无限”以粉色与蓝色两种色彩的渐变关系给整个展厅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光感。“关于时间的研究”这一系列包括9件绘画作品和4件雕塑作品分别在主展厅和二楼小展厅呈现。作品以古希腊罗马出土文物残片上的运动和战斗人物的图像为素材,全部的人物形象用几十道3厘米的同一色系彩色条形绘制,背景与主体绘制方式一致。每件作品所表现出的都是相互矛盾并相互依存的人物关系。在“无限”与“关于时间的研究”两组作品中,条带状的图像分割成为共同的特征。这也使得两组作品处于同一空间(一层展厅)时,不但没有形成干扰,相反形成了和谐的呼应。在“平衡系列”中展示的4组装置作品都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学有关。徐渠将其美学因素中的“理”、“气”、“数”、“形”等因素提取出具体的形象以探讨风水元素与场域内气势、结构之间的关系。

徐渠坦诚,在这次个展中他“玩得很杂”,从对古希腊完美美学的挪用,到极简主义与极少主义的融合,在图像的构成中,又可以窥见色彩解构及欧普艺术的特征,可谓是一种“主义的综合”展。

三重展的视觉盛宴

3月8日,上舍空间迎来了798艺术区中不一样的三重展模式,此次展览的三个厅里一定有着你想象不到和你喜欢的作品。A厅《中心视角—关于实践方式的几种可能》是一次全新的策展实践,展览邀请五位策展人、批评家分区域独立策展,他们将分别呈现对当代艺术生态的观察与思考,B厅的收集物品,收集细节,收集一种新的视角体验是艺术家汪子博一贯的实践方式,本次B厅展览《收集》将呈现他近期小幅作品二十余件。这样的收集,并不是为了保留,而是存活的一种过程,也似一种证明,一种时间上的痕迹。而C厅计划是上舍空间的常设实验项目,此次展览由知名装置艺术家王智远为大家呈现。展出作品主要是由大量积极、消极意义的小词条组成,王智远将它们集中贴在一个空间内“伪装”成苍蝇聚会,动物趋光性或觅食性的本能将无意识的构成某种图形,这个图形等待你来现场揭秘。

“尘·缘—何云昌”个展

“春天”提前进行

3月22日,“尘·缘—何云昌”个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展览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回顾艺术家创作历程中的多件重要作品。而最新的行为作品“春天”则提前一天在此进行,开幕式上,策展人之一王春辰毫不避讳的讲出之所以将行为表演安排于前一天进行,是顾忌到了目前中国对待艺术的政策和态度,为了能够保证行为的成功,也只好出此下策,但作为何云昌行为表演的亲历者,王春辰对“真诚的行为表演”和“将表演作为幌子”两类进行了分析,而现场中何云昌无麻药的16刀割伤,以及他在刀割后发出的痛苦低吟,着实令王春辰颇为感动。另一位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则用眼泪在眼中打转和眼泪回流分别形容了行为表演本身和最终完成后的意义—诗意和深刻。(S.station)

意绘

—武汉八人美术作品展

2014年,恰逢武汉美术馆建馆五周年,故而,3月18日,由武汉美术馆策划展出的“意绘—武汉八人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武汉8位中青年领军艺术家冷军、樊枫、徐勇民、王心耀、刘寿祥、沈伟、肖丰、罗彬最具代表性的68件作品。

此次参展的作品中油画类作品有王心耀的“老巷”系列、肖丰的“中国魅影”系列与冷军“收租院”系列,不同层次的体现了江南特有的自然风貌;水墨类作品有沈伟的“莲蓬”系列、罗彬的“傩仪”系列、徐勇民的“大红花”系列、樊枫的“怀城”系列等,笔墨细微之处均可洞见南方特有的山水柔情;水彩画类作品则有刘寿祥的风景写生系列作品,这些皆为艺术家日常生活状态下创作的作品,具有真实、自由、精致的特点。这几位艺术家均代表了武汉当代绘画创作的最佳状态。

此次展览既是群展,也是有个案研究的性质。武汉美术馆汇集江城武汉八位艺术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京办展,在梳理本地艺术文脉的同时,离开了熟悉的武汉,同时还是跨越艺术门类。挖掘出其中暗含的地缘逻辑,也为京汉两地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交流与相互促进的契机。(张瑜洋)

仓库里的蘑菇—清华美院研究生工作室开放展开幕

“仓库里的蘑菇—清华美院研究生工作室开放展”于2014年3月18日下午三点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一层展厅热闹开幕,本次展览由高登科策划。其中,参展的清华美院研究生有:崔朝阳、王冲、王俏、陈顺尧、李莹、丁瑗、肖婷婷、毛文琳、杨炼、黄锘汀、聂赫夫、叶倩、郝元峰、田召亭、尹鹏、李发友、李梦恬、赵燕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郑艺,师长王宏剑、陈辉、李睦、金纳、袁佐莅临现场并一一致辞。

群展中的作品呈现出较于往年研究生作品的层次感和力度,每个人的风格都非常明显,在文本叙事上都展现出较强的故事性。开放展最大的功效就是让清华美院的研究生作品能够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与观众见面和交流,这种机制会使得相对封闭的创作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阳光雨露。(白江峰)

幽邃之地:郝量个展

郝量“幽邃之地:郝量个展”于3月22日 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隆重开幕,郝量作为80后年轻艺术家,“当代”痕迹并不明显,而是散发出强烈地“古旧”味道。本次展览推出八组郝量自2011年至今的作品,梳理了艺术家近三年来的创作脉络。与早期的作品相比,在2012年的长卷《云记》之中,郝量所关注的主题从生命体验和文本性的历史记忆转向了更具有文化危机意识的思辨,而对于虚实转换的空间节奏的把握也变得更为清晰和沉着。创作于2013年的册页《续夷坚志》和《云仙散录》皆是对同名古籍的演说与再创作,艺术家以一种典型的“郝量式”的叙事激活了沉寂的典故,营造了一个奇幻曼妙的世界。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郝量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或停或躺或卧,游走于远古世界的宁静与坦然之中,透出无限的意境和向往。(白江峰)

首届Hi21新锐艺术市集开幕

3月8日下午,“Hi21新锐艺术市集”在 B36艺术大楼开幕,展出123位艺术家的将近1000件作品,展会定位年轻艺术家个展模式,并坚持为藏家创造价值空间。《Hi艺术》杂志出品人伍劲认为:“一个好的艺博会本身即是一个巨大的媒体”。搭建Hi21新锐市集这样一个平台的价值在于,将提供价值判断和宣传推广之后的作品,直接送至藏家手中,这种经济效益的实现则可以切实地为年轻艺术家在前行的路上提供支持。对此,李苏桥也表示了肯定:艺博会出呈现出了70、80后的艺术家及其创作面貌,同时他也认为作品形式略显单一,这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就像任何一个博览会都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比如可以考虑增加些特殊藏家需要的水墨等板块,毕竟艺术是宽泛的。(S.station)

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3)

本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工作已经顺利完成,自1月6日初评评选在北京正式开启,历时三个月,在北京、深圳、武汉、上海四地共完成十场初评评选与年度艺术论坛,将评选介入到各个地域,关注艺术发展的全年动向,对2013年艺术界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梳理、回顾与反思,努力将AAC艺术中国评选打造成集艺术评选与年度艺术微论坛为一体的权威学术评选平台。

本次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3)年度艺术家·雕塑类奖项入围的有:李秀勤、李真、施慧、杨光、于凡;摄影类入围有:黎朗、王国锋、王宁德、魏壁、游莉;书法类入围的有:鲍贤伦、何应辉、刘正成、孙伯翔、王冬龄;水墨类入围的有:蔡广斌、梁铨、刘庆和、卢辅圣、武艺;油画类入围的有:尚扬、苏新平、王玉平、忻东旺、喻红;装置多媒体入围的有:缪晓春、王鲁炎、谢德庆、徐冰、尹秀珍;艺术展览入围的有:“留涟”皮皮洛蒂·瑞斯特a个展、“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夜走黑桥”艺术展、“自治区”当代艺术展;特别贡献奖入围的有:张子康、龙美术馆、“五彩基金”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忻东旺、徐冰;终身成就奖入围的有:靳尚谊、郎绍君、刘骁纯、傅申、詹建俊。

本届评选面向广大网友公开发起了新媒体(雅昌艺术网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投票竞猜活动,公众进入投票页面可参与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各奖项前3名的竞猜,提名奖(前三)名单将于4月份公布,最终大奖将保留至5月23日巅峰之夜揭晓!(白江峰)

猜你喜欢
个展艺术家绘画
杨海固个展:浮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向京个展
王心耀个展
丁乙个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