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感叹时间流逝岁月无痕吗?还在纠结大众接受艺术的程度吗?何成瑶的观念绘画作品《生命每一秒-预售100小时》在众筹网上发布后短短几天内预售成功的事件,提供了一个在不同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案例,但也有人称这是一个“聪明”的作品。与之前马良众筹《移动照相馆》摄影集的出版一样,这个作品也注重与大众的交流,并都筹集成功,而这些“聪明”作品的背后,更多的其实是艺术家们一分一秒的“笨拙”的工作以及长期的积累。
“生命每一秒”源于艺术家在四川藏族一处寺庙做一年多汉语支教的经历,近乎喇嘛师傅们禅修的生活方式使之对时间更为敏感,那时她几乎每天都会围着寺庙“转山”。回来汉地后开始创作以秒为单位的作品,有纸上绘画,也有纸上针孔,就连机票上都有排列整齐的针孔秒阵,记录和呈现着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众筹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与大众的互动,也可以说是这个作品的延伸。——有趣的是,何成瑶也买了自己的二小时。“一寸光阴一寸金”是句老话了,但并不过时,无论提醒的是自己还是别人。(文/张宗希)
艺术家何成瑶预售生命中100小时,预售每小时单价人民币2千元。购买时间单位以小时整数单位起购,也可购买指定的一段时间。何成瑶将在购买者指定的时间内,为其制作一幅以一秒钟为最小时间单位组成的形似年轮的图画。材料是宣纸和笔。绘制色彩由艺术家自行选择。
时间是宇宙秩序的计量。
霍金在《时间简史》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观念:“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时空的客体。”
时空客体诞生的奇点追本溯源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
如此说来,相较于宇宙的时间维度,人类生命何其短暂!
自然在春夏秋冬、日升月落间流转,一切生命在生老病死中轮回。
客观上讲,只有时间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它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拥有24小时。每一小时60分钟,每一分钟又由60秒构成,而1秒钟则是时间计量的最小单位。
就像浩瀚大海之于一滴滴水,茫茫沙漠之于一粒粒沙子;有限的生命则由一秒钟紧接另一秒钟组成。
时间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恰恰是它的不可触摸承载了大千世界(无论物质或非物质的)延绵无尽的发生、演绎、流转及结果。
如何记录时间?如何记录生命?
如何凝固生命中的每一秒钟?
一秒钟能做什么?
基于这样的感受,我开始了以时间计量单位为方法特征的系列作品:对每一秒钟完整的记录。这组作品既是对时间流逝的记录,反映作品产生过程,亦是具有物质呈现的结果。
具体操作是:我将不绝于耳的每一声“滴答”“滴答”“滴答”即一秒钟一秒钟一秒钟,用针或笔,以点线面的方式记录,记录形式多样,表现形式多样,材料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