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人才弹性订单培养协同创新实践研究

2014-07-18 12:09林继玲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外贸商务英语订单

林继玲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外贸人才弹性订单培养协同创新实践研究

林继玲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重视企业利益,寻找合作“共赢”点是核心;弹性实施,克服订单培养“刚性要求”与人才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关键;学生职业品质教育是必要辅助。只有以利益为驱动力,创新管理,才能有效激发企业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拓展订单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协同创新;弹性实施

一、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的意义

“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1]协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下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高校人才订单培养是校企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重要途径。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外贸企业提出用人标准并深度参与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人力、资源、技术、资历等支持,学生毕业后到合作企业就业,服务行业发展,是校企“双赢”合作教育模式。外语是工具,用则存,不用则废。商务英语作为特殊领域的语言,更应靠行业的需求谋发展。外贸行业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与外贸行业发展同步对接,在深度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赢得发展契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能颠覆传统外语教学与行业发展脱钩的作法,培养能服务经济转型的高端技能型外语人才。

二、外贸人才订单培养两大突出问题

“广东省2013年度进出口总额1.09万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四分之一。”[2]广东地区对外贸易飞跃性的发展要求外贸人才培养相应跟进,这也为校企协同创新培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实现外贸人才供需校企零距离对接,近几年广东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试行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并取得斐然成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困难,其中两大问题特别突出。

第一,订单协同培养过程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学校单方行为较多。虽然订单培养最终能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但因为订单培养周期较长,需要企业配合的工作较多,但整个过程基本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利润,所以诸多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目前校企合作更多靠人际关系来维持。这必然导致了订单培养过程中学校单方面主动行为较多,如: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展培训。而较少有双方实质性的协同培养行为:如共同研究订单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行业就业动态等。订单培养中校企双方“权、责、利”不明确,导致校方为借助企业平台实现育人目标而单方努力维持合作关系,而企业却对合作消极观望。

第二,学生参与不积极,中途退出概率高。本文项目组对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不愿意参与外贸人才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原因问卷调查,问卷共发153分,回收率100%。图1是问卷统计结果。

数据表明,学生不愿意在就业方面受到约束构成了学生拒绝参与订单培养的首要原因。90后学生普遍个性鲜明,追求自由;他们不喜欢受过多制约,崇尚自主择业。学生即使参与订单培养,中途仍有退出的可能,或在培养结束后违背诚信原则,拒绝到合作企业上班。而学校或教师是没有权利强迫学生一定要到任何企业就业的。其次,26%的学生因合作企业提供的待遇不理想而选择不参与。另有8%的学生认为企业规模不大而放弃合作。“2013年广东私营企业进出口3550.6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2.5%。”[3]外贸企业诸多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外贸岗位底薪不高,靠业绩拿工资,这一客观情况导致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对学生没有多大吸引力。再次,17%的学生担心针对合作企业的“刚性”订单培养,会导致知识面过窄,影响自身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学生参与不积极,变动风险大,使得学校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订单培养工作很不稳定。

图1 学生不愿意参加订单培养的原因

三、创新管理,弹性实施

订单培养要深层次发展,必须寻找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4]育人是合作的最终目标,但不能当做思考问题的唯一角度。单向思维是订单培养获得长远发展最大的阻碍。校方在实践订单培养过程中应整合管理校、企、生三方的利益,更多考虑企业的意见及利害。创新管理方法、深化订单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校企利益管理

必须寻找订单培养校、企、生三方的利益共同点,使合作方为实现利益而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没有利益的协同创新,缺乏内在驱动力,将导致短期行为。人才供给仅仅是“共赢”点之一,合作过程必须有更多的利益驱动。本文项目组在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过程中,除了实践校企合作“请进来、走出去”的传统做法外,如:学生到企业见习、顶岗实习、聘企业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展外贸技能培训等,还特别组建了一支学生翻译队伍,为合作企业翻译大量资料,派学生担任合作企业的展会口译和业务工作。同时,学生在校内每天帮助合作企业刷新B2B网页,更新产品信息,通过因特网开发海外业务并给外国客户写业务开发信,如果学生能为合作企业带来订单,企业将给学生一定的业绩报酬。学生的工作一方面为公司节省人力开销成本并推广产品,一方面学生也了解行业发展态势,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因为项目整个过程都能给合作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好处,订单育人工作进展顺利。

(二)学生职业品质管理

如何留住学生,减少中途退出现象,是订单培养亟待解决的难题。家长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项目组要求学生以及家长签署“意向书”,表示毕业后在同等条件下,愿意首选合作公司为就业单位。然而,对于崇尚自由的90后学生,签署“意向书”远远不能稳住人心。项目组走访深圳新莱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慧联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其用人观念基本一致:态度是重点,要留得住才能发展。这涉及到学生的职业观教育问题。教育专家赵鹤龄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是一种职业人的教育,乃至成功的职业人的教育。”订单培养过程除了教授学生外贸行业技能外,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包括吃苦精神、社会服务意识、岗位责任感、合理的薪酬定位、良好学习动机等。订单培养模式是学生先享受企业培养再上岗提供服务,如果学生缺少“反哺”意识,就极可能会在培养结束后违背诚信原则拒绝到合作企业上岗。因此,订单培养过程一定要树立学生“肯吃苦、肯吃亏、肯学习”的职业人品质,这种职业精神无论对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利无弊的。

(三)弹性实施

订单协同育人工作,在解决当前行业人才紧缺问题的同时,也要考虑人才培养的前瞻性。订单培养的“刚性要求”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效性之间的矛盾成为订单培养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变通传统订单培养概念、优化管理,是深度开展订单培养的关键。本文项目的弹性变通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遵循就业双向选择的市场规律,对参与订单培养的学生就业意向不做硬性限制。培养结束后,企业可以通过面试考核形式来决定是否录用所培养学生;学生也有去留的主动权。弹性的就业方案能减少企业和学生的顾虑,最大程度鼓励企业和学生参与人才培养工作。[5]

其次,浓缩培养时间,提高效率。传统订单培养是从新生入学起开始实施,到学生毕业上岗时结束,培养周期较长。这无疑增大了企业及学生参与意愿变动的风险。而外贸实操技能只需要一学期的校内集中实训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就足以获得。因此,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应在保证培养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培养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年开始,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参与企业的文化、行业动态、产品特征及工作流程,培养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

再次,缩小订单培养切入面。订单培养一方面要使学生尽量往合作企业靠拢,一方面要做到不影响学生多方面知识的获取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保证所培养对象的职业可持续性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要保持不变,培养是在原有教学基础上的拔高及有所针对。本文项目的具体做法如下:按照参与企业的实际用人数量的两倍,在学生第四学期,以自愿为原则选拔学生成立订单班;以某一专业核心课程如《外贸单证》或《外贸英语函电》为培养切入点,在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补充外贸业务知识和实操技能,专业其他课程不变;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订单班学生学习“企业课程。”[5]本文项目的“企业课程”共包括36课时,具体情况如表1。

“企业课程”包含的知识既有特殊性也有共性,既符合合作企业对外贸业务员的技能要求,也能促进学生在一般性外贸岗位上的知识技能迁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性。

四、总结与展望

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也要面临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创新优化管理是校企深远合作的本质要求。订单培养过程必须高度重视校企双方的利益关系,建立“共赢”合作机制;育人先育德,学生职业品质教育应走在其技能发展前面并引导之;外贸企业规模不大、毕业生跳槽频繁等现实情况,决定了外贸人才订单培养必须弹性实施,缩短缩小培养时间及切入面,放宽对企业及学生的硬性约束,才能克服订单培养的“刚性要求”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

表1“企业课程”课时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尚无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政策来规范引导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更多取决于企业老板的认知与意愿。加强校企合作法规建设,利用税收减免、专项资金、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协同育人,明确校企“责、权、利”,是校企合作规范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1]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4-23.

[2]2013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统计分析,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117/ 182754493.htm,2014-01-17.

[3]刘倩.广东民营经济占全省GDP过半[N].南方都市报,2014-01-21.

[4]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2-04-19.

[5]宋梅梅.“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4):97-99.

The Practice Research on the Synergetic Innovation of Foreign Trade Talents Flexible Order-type Cultivation

LIN Ji-ling
(Huizhou Economics And Polytechnic College,Huizhou,Guangdong,516057,China)

Talent order-type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effective mode of education to realize school-enterprise synergetic innovation and foster highly skilled talents.But the practice of foreign trade talents order-type cultivation has met with the reluctance from both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Through practice and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vacancy of enterprises’benefit and students’multi worries about self-development are the reasons for their inactivity in participation.Only by the drive of benefits,innovative management and flexible execution can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be motivated to work together and achieve common success.

foreign trade talents order-type cultivation;synergetic innovation;flexible execution

G710

A

1674-5078(2014)06-0033-03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6.011

2014-06-16

广东省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课题《“订单式”外贸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外贸函电教学为例》(项目编号:2013LXC-01)

林继玲(1984-),女,广东潮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外贸商务英语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两栖“大拿”跑外贸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70年外贸大事记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