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2014-07-18 11:53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战略因子

杨 洵

(西安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1)

中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杨 洵

(西安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1)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结合调研数据,研究了影响我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的关键因素,得到中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的3个关键公共影响因子,依次为技术因子、市场因子和管制因子,它们共包含12个指标。利用分析结果分析了它们对中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制定的影响。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通信技术标准;标准战略;因子分析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供给和工业化需求相互渗透、共生共长,达到一体化均衡的过程[1],其核心就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中通信的作用表现为:促进柔性化生产方式的形成,提升信息化融合水平,节约市场交易成本,促进新型产业发展,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综合信息通信需求陡增,加上通信专业部门经验不足,导致各大实力行业、部门各自建设了专用信息化系统。例如,铁路、广播电视、银行、电力、石油、交通部门均有各自独立的信息通信系统,各级政府也都有自己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缺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除少数系统外,多数专用信息通信系统能力冗余、效率低下,形成了信息孤岛。进入21世纪后,虽在主管部门规划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但由于专业统一标准的缺乏,难以满足融合化、社会化、标准化的要求。

两化融合中的通信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瓶颈。建立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是占领市场竞争制高点的前提,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平台、核心和基础保障,也是我国两化融合国际化的基础。

现有的研究中, Shapiro& Varian[2]将标准战略的关键要素归纳为:用户基础、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先发优势、制造能力、互补能力、品牌和声誉。Suarez[3]从环境和企业2个层面,分析了技术优越性、互补性资产、企业战略、制度干预和网络效应等的作用。张泳[4]指出影响标准因素有:企业地位、技术壁垒、创新能力、配套资源、战略匹配性、供应链合作与管理水平、竞争对手能力、政治力量。Hemphill[5]从企业层面进行了分析。徐明华[6]从标准的技术特征、市场环境、企业能力和政府政策4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标准形成及绩效的因素,指出技术的系统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独占性、技术的网络化、网络效应、顾客安装基数、技术的开放性、市场预期、政府影响标准战略。舒辉[7]从技术、市场和政府3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技术标准战略的相关要素。许合先[8]指出标准影响因素有:标准的供给机制、政府政策、技术的优越性、技术的兼容性、技术的开放度、安装基础。邓亚玲[9]指出:政府行为、用户的基础规模、市场规模、产业链、技术的兼容度、技术的先进性、知识产权、标准联盟影响标准发展。胡武婕[10]将标准竞争的影响因素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将标准竞争的影响因素分为:政策环境、标准话语权、科技实力、经济实力、行业环境、产业市场规模、产业化水平、产业配套能力、企业规模及盈利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研发能力。杨武[11]提出了技术-市场-规制三维框架模型,指出政策规制、法律规制、标准化组织规制、技术标准联盟规制、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成熟性、技术的兼容性、技术的可控性、用户的规模、转换成本、消费者的预期、互补产品、产业联盟影响标准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首先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对技术标准战略的影响因素缺乏评价工具,无法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其次,大多数研究都是定性研究,无法加以类化和进一步的验证,因而无法形成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通用模型。最后,目前没有两化融合通信标准的针对性研究。本文在对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影响我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和实证研究。

1 研究设计

1.1 问题设计

第一阶段:形成假设。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技术、市场、政府规制3个层次。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了18个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系统性、技术的独占性、技术的成熟度、技术可控性、技术的可制造能力、技术的开放性、技术的兼容性、用户安装基础、用户预期、配套资源、市场规模、互补品供应、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合作与管理水平、政府保护、政府支持、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阶段:预先向访谈对象发送初始问卷项目,进行电话访谈和现场访谈。访谈对象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科技司、政策法规司、电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的通信标准化专家22人,这22人都曾经参加过通信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工作,对两化融合标准制定和形成的影响因素有较深的认识。访谈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检验变量的设计是否与现实相符合;二是就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影响因素向专家征询意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

第三阶段:形成调查问卷。访谈之后,根据专家意见,通过合并、修改、增加、删减等手段,又经过一轮问卷发放和访谈,最终形成调查问卷,包括12个指标:H1-技术的成熟度,H2-技术的可制造能力,H3-技术的开放性,H4-技术的兼容性,H5-安装基础与用户预期,H6-国内市场独立性,H7-市场规模,H8-互补品供应,H9-技术标准联盟,H10-产业链合作与管理水平,H11-政府保护,H12-政府支持。

1.2 问卷测量

向前期被访谈的专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采用5分制,5表示与现实最相符,1表示与现实最不相符。问卷发放分两种形式进行:一是以信函形式进行的间接发放,二是现场发放。调查共发出问卷22份,收回问卷21份,回收率达到95.45%,全部有效。

2 数据分析

2.1 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检验问题设计的可靠性。Cronbach’sα(克隆巴赫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其公式为[14]

一般认为Cronbach’sα在0.7~0.8之间可以接受。本文利用SPSS18.0软件,采用Cronbach’sα来作为评判标准,结果显示,样本总体的Cronbach’sα值为0.746,超过0.7,说明数据的内在一致性较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2 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与特征分析

调查的变量及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12个指标的均值都大于3.8,这说明调查问卷所列因素的确为我国两化融合标准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1 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及特征

2.3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通过降维和简化,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关系错综复杂的实测变量浓缩为少数几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因子变量,解决指标设计的问题(如指标设计的差异或某些指标不独立),解决综合指数评价法的缺陷。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14]

式中,xi(i=1,2,…,p)个原实测变量(均值为0,标准差为1);fj(j=1,2,…,m)表示m个因子变量;aij(i=1,2,…,p;j=1,2,…,m)为因子载荷,是第i个原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变量上的负荷,为第i个原实测变量与第j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ei(i=1,2,…,p)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公共因子解释的部分,被称为特殊因子。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第一步是确认待分析的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只有当原始变量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时,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相关系数的指标。KMO取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一般KMO值≥0.8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量表的检验结果的KMO值为0.818,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第二步是确定公共因子的个数,并进行因子旋转。因子分析不仅要找出公共因子,更要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意义,一般在找出公共因子后,还需要进行因子旋转,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载荷的平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采用Varimax(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共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f1,f2,f3,对提取的3个因子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采用Varimax法对因子进行转轴,找出对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影响显著的因素。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4%,相当于仅有6%的信息丢失,满足要求,这样用3个主成分因子就解释了原始12个变量的变异,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总方差解释表

3 结果分析

3.1 技术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在第1因子的载荷中,技术的成熟度、技术的可制造能力、技术的开放性、技术的兼容性的系数较大,它们调查的得分分别为:4.89、4.52、4.48和4.40,可将第1因子命名为“技术因子”。与最初设计不同的是“技术的先进性”并未出现在最终调查问卷中,这可能因为最终被用户广泛接受的技术才能成为标准,有些未必就是性能最优的技术方案[12],如PC的系统结构、录像机的VHS系统等[13]。

技术的成熟度,是指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新技术刚刚出现一般会很脆弱,但当具有一定成熟度时,网络外部性所形成的技术标准垄断将提高进入壁垒,使其他新技术难以进入市场。显然,越成熟技术的获利能力越强,价值也越大,该技术得到应用并向市场推广的机会就会越大,越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市场和用户的青睐,成为标准。技术的可制造能力,是指潜在标准技术应用于产品和服务中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能否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生产产品和服务。技术的开放性,既是技术标准竞争获胜的关键,也是标准的本质要求。两化融合时代与传统工业时代对标准的要求截然不同,产品网络化、系统化的特征日益明显,通过竞争脱颖而出成为标准的技术一定具有高的开放度。例如,移动通信2G时代,正是由于GSM的高开放程度和强的技术包容性,使得它比其他的2G通信标准更容易推广使用。相对而言,尽管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将移动通信系统商业化的国家,2G也几乎与欧美同时推出,但日本2G移动通信标准由NTTDoCoMo公司(日本电信电话多科莫公司)制定,缺乏开放性,外商无法了解其细节,因而其技术未成为国际标准。技术的兼容性,一个技术与其他技术、标准的兼容性越好,用户采用该新技术的转移成本就越低,该技术在市场推广中阻力就越小。

3.2 市场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在第2因子的载荷中,安装基础与用户预期、国内市场独立性、市场规模、互补品供应、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合作与管理的系数较大,它们调查的得分分别为:4.47、4.64、4.27、4.64、3.81、4.47,可将第2因子命名为“市场因子”。

安装基础与用户预期,是指实际或准备使用某种技术产品的用户数量。两化融合通信的本质仍是通信,理性的用户会选择一个用户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因为现有用户数量越多,新用户加入该网络后所获得的效用越大,潜在用户会预期该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张,这会进一步促进更多用户选择应用该技术标准的网络,这就是网络外部性中的正反馈。一旦正反馈机制发生作用,应用这种技术标准的网络规模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迅速占领市场并最终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国内市场独立性,反映技术在国境内封闭的可能性。国内市场的独立性越高越有利于自主标准的形成和扩散。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5,加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这是我国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或事实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能够保护自己的市场,就等于占有了标准竞争中的最重要资源。即使技术不占优势,只要能趁竞争者未进入之前,以扩大市场应用来对抗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就能够以市场空间换取技术创新、升级和后续开发的时间,成为事实标准。通信是强系统性和强网络性行业,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往往需要由很多厂商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用户选择某种技术标准时可能更看重配套产品的种类、价格和质量,如通信软、硬件系统和终端的种类、价格水平,内容商内容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等。结成横向和纵向技术标准联盟,可以分担研究开发成本、降低研究开发风险、加快研究开发速度,与互补产品的厂商结盟有利于增加互补产品种类,更重要的是树立强势标准的市场形象,形成有利于自己的用户预期,吸引更多用户选择该技术标准,利用网络效应的正反馈机制,赢得标准竞争。

3.3 管制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在第3因子的载荷中,有政府保护和政府支持两项,它们调查的得分分别为:4.52、4.42,可将第3因子命名为“管制因子”。

由于通信标准对国家经济与技术将产生重大影响,各国政府无不高度重视。政府支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培育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环境,制定创新战略以及促进标准的扩散和采纳。实际上,由于目前我国通信技术水平偏低,专利数量少,技术演进路径不连贯,并且这些短板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改善,因此与政府支持相比,政府对本国技术和市场的保护显得更加重要,例如,美国1995年为限制欧洲3G标准进入美国市场,将3G频段分给2G,致使欧洲通信厂商在美国没有足够的3G频率;韩国当时没有自主的2G移动通信标准,但坚决排斥当时已在国际上占绝对垄断地位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移动通信标准,由政府出面买断在当时还极少使用的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标准,扶持三星集团、LG(Lucky Goldstar)公司等厂商,培育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CDMA市场。2002年10月,我国信息产业部在3G手机频谱规划方案中,为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标准留出了155M的频段,这一决策为TD-SCDMA 标准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在对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市场和政府3个层面,对我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包括12个指标:技术的成熟度、技术的可制造能力、技术的开放性、技术的兼容性、安装基础与用户预期、国内市场独立性、市场规模、互补品供应、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合作与管理水平、政府保护、政府支持。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3个主要因子:技术因子、市场因子和管制因子。最后,分析了它们对中国两化融合通信标准战略制定的影响。

[1] 魏明,李星辰,邱钰茹. 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比较分析[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4,19(1):103-110.

[2] Shapiro C, Varian H R. The Art of Standards War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41(2):8-32.

[3] Suarez F F. Battles for technological dominance: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Research Policy, 2004(33): 271-286.

[4] 张泳.标准竞争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9):74-76.

[5] Hemphill TA. Firm patent strategies in US technology standards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7,11(4): 469-496.

[6] 徐明华.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我国ICT产业标准战略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9):5-9.

[7] 舒辉.试论标准战略中的三类影响因素[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4):201-204.

[8] 许合先.从技术标准竞争影响因素看我国通信产业TD-SCDMA标准推广策略[J]. 科学管理研究, 2008,26(3):36-39.

[9] 邓亚玲.TD-SCDMA技术标准发展对策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2(6): 843-846.

[10] 胡武婕.技术标准竞争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J]. 现代电信科技, 2009(10):38-44.

[11] 杨武.基于“技术-市场-规制”模型的技术标准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1):18-25.

[12] 吕铁.论技术标准化与产业标准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 2005(7):43-49.

[13] 谢伟.标准竞争的特点和信息产业[J].中国软科学,2004(4):9-12.

[14] 宋志刚,谢蕾蕾,何旭洪.SPSS16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47-248.

[责任编辑:汪湘]

Study on key affecting factors of technology standards of telecom strategy of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YANG X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710121, China)

Factor analysis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probe into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chnology standards of telecom strategy of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Three key affecting factors are concluded. They are technology factor, market factor and management system factor which include twelve indicators in total. At las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se indicators on telecom strategic planning of the technology standards of Chinese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of telecom,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factor analysis

10.13682/j.issn.2095-6533.2014.06.019

2014-07-20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4KRM18);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资助项目(14JZ047)

杨洵(1971-),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产业经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E-mail:cnyangxun@163.com

F420

A

2095-6533(2014)06-0096-06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战略因子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影响因子
战略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