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红
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继红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方法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吸入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78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 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经过分析研究后发现,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 前者较后者效果更佳(P<0.05)。结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进行吸入治疗后, 对患者加用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呼吸道疾病;儿科;吸入治疗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小儿呼吸科2013年2~12月共78例呼吸道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具体见表1、表2,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一般资料情况
表2两组患者病种情况
1.2治疗方法和相关护理措施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抗生素等治疗, 根据患儿呼吸道症状给予吸氧治疗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患儿能呼吸新鲜空气。病房内温度、湿度适宜。温度以18~20℃为宜, 相对湿度可控制在50%~60%[2]。在进行雾化吸入前对患者家属进行耐心讲解, 包括药物治疗的作用及目的, 重点讲述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若患儿依从性差, 可适当的调整用药时间, 待患儿入睡后应用。
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用药教育:雾化吸入是一种较新的治疗途径和方法, 因此很多家属或者患儿对其治疗效果可能有质疑,护理人员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应耐心讲解, 包括雾化吸入直接作用的部位及产生作用的时间等。通过此类用药教育,可以消除患者家属的疑虑, 增加用药的依从性, 提高治疗效率。②体位的选择:雾化吸入治疗时, 一般选择坐位或者半卧位, 因其能够增加药液进入下级细支气管的速度, 使药物快速到达作用部位并起效。若患者采取仰卧位, 由于此时的潮气量较小, 可能对吸入药物的剂量有影响。使用时应注意保持喷雾器与地面垂直。③操作指导:不同年龄的患儿采用合适大小的含嘴。注意吸入时尽量不要漏气, 速度可渐调整增加。吸入过程中可给予拍背、吸氧, 患者症状缓解后应持续吸入一段时间。鼓励患儿在吸入治疗后咳嗽, 能够自主排痰[3]。④注意卫生:每个患者进行吸入治疗后应对雾化吸入的工具进行消毒、清洗, 预防不同患者交叉感染。近年来许多一次性雾化吸入器的应用可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根据患儿症状改善情况, 可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治愈、有效、无效, 具体见表3。
表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 组间资料比较选用χ2检验。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表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近年来, 雾化吸入治疗逐渐被使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方法通过使药物直接被吸入气道, 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气道黏膜上发挥作用, 起效快, 安全性高, 且能够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小儿患者是特殊人群, 因其依从性差, 对药物耐受性不佳, 普通用药途径很难起到较好的效果。雾化吸入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护理干预是通过对患者入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干预, 包括用药指导、疾病的健康教育、操作指导等等。通过对78例进行雾化吸入的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综合的治疗效果, 比对照组的有效率要明显增加(P<0.05)。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效果肯定, 值得推广。
[1] 闵巧绒.间歇性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效果与护理观察.当代医学, 2012,5(18):125-126.
[2] 张艳玲.氧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29):292.
[3] 黎娟,彭燕丽.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6(21):114-115.
628003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