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的关系
——以浙江省青少年为例

2014-07-18 12:09陈小妹颜非非
体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预测青少年价值

陈小妹,王 进,颜非非

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的关系
——以浙江省青少年为例

陈小妹1,2,王 进1,颜非非3

探索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的现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基于审美心理过程理论,编制了体育审美倾向的定量问卷,以及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对体育价值判断的界定,形成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问卷,运用这两个问卷对1 41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在性别、年级、城乡、文理、学校和地区上存在差异,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显著相关,体育审美倾向可以预测体育价值判断。其中,体育审美体验是预测体育心理价值和体育社会价值的主导因素。具体而言,当以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生理价值时,模型成立,总变异解释度为28%,其中,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度为23%,体育审美态度5%;当以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心理价值时,模型成立,总变异解释度为44%,其中,体育审美体验的解释度35%,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度为8%,体育审美态度2%;当以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社会价值时,模型成立,总变异解释度为33%,其中,体育审美体验的解释度27%,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度为5%,体育审美态度1%。

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审美心理;体育价值判断

:To explore the adolescents’ aesthetic tendencies and value judgments in sport,and their relationships.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psychological processes,questionnaire of aesthetic tendencies was further studied.Meanwhile,the questionnaire of value judgments in adolescent sports was built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1 416 students were surveyed through the two questionnaires.By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th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gender,grade,urban and rural area,arts,schools and districts for the adolescent’s aesthetic tendencies and value judgments in sport.Adolescents’ aesthetic tendenci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value judgments in sports.Adolescents’ aesthetic tendency could predict value judgments in sports,which the sports aesthetic experience was a dominant factor to predict the sports psychology value and sports social value.Specifically,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explained the total variation for 28% when the adolescents’ aesthetic tendency of sports predicts the physiology value of sports,as well as percentage of the sport aesthetic ability was 23% and the sport aesthetic attitude was 5%.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explained the total variation for 44% when the adolescents’ aesthetic tendency of sports predicts the psychology value of sport,as well as percentage of sport aesthetic experience was 35%,the sport aesthetic ability was 8% and the sport aesthetic attitude was 2%.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explained the total variation for 33% when the adolescents’ aesthetic of sports tendency predicts the social values of sports,as well as percentage of sport aesthetic experience was 27%.The sport aesthetic ability was 5% and the sport aesthetic attitude was 1%.

1 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体育审美是国家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丰富学生审美观形成的多元化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时期进行体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全方位进行的过程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培养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把审美素质的提升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得学生在体育审美情趣上表现出淡漠的倾向,对体育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知,这与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积极性下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关于体育价值观的探索有较大的进展,但主要是对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活动参与度之间关系的研究与探讨。针对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与体育审美倾向关系的探索实属不多见。例如,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一问题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都没得到很好解决,使得我们对青少年体育参与行为的内部动力驱动机制的认识不足。

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应该都在一个知识体系中。这是因为:一方面,体育价值判断是个体对体育功能的态度和体验的表达[8],体育审美倾向是个体在体育审美过程中对审美体验、认知的态度表达(图1)[15]。这样,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都是基于体验的态度表达,也是与体育活动体验和态度发生关联。另一方面,从个体形成的体育知识体系来看,体育审美是这个体系中一个部分,而体育价值也是构成这个知识体系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它们同在一个知识体系中。

图 1 审美的心理和过程示意图(李泽厚 2001)

因此,本研究提出的问题假设是: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应该与体育价值判断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那么,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的哪些指标可以预测体育价值判断?另外,从人口学分析的角度,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现状如何?研究从心理学视角考察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的判断,并进一步解读两者之间的预测关系,以期丰富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促进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为构建青少年体育审美和价值理论、体育活动参与理论提供实证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将10~19岁人口界定为青少年[5]。因此,本研究以浙江省小学四年级到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加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4个地区抽取16 所大、中、小学。在所抽取的学校中,根据本研究确定的调查对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被试,男、女被试人数尽量均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991份,回收问卷 1 860份,回收率为93.42%,经过逐份筛选,剔除错答、漏答和有规律做答等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 416份,有效率为76.13%。这些被试的人口学分布情况为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被试分别为71名、130名、145名,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被试分别为127名、114名、174名,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被试分别为143名、144名、14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被试228名;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学生分别为328名和1 088名;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地区的学生分别为393名、399名、288名和336名。然而,在性别、城乡、文理分科3个指标上,有些被试没有做出选择,其实际数据为男生607名,女生795名;农村和城镇学生分别为870名和488名;文科和理科学生被试分别为142名和288名。2.2 研究测量工具

2.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对体育审美倾向的操作性测量主要基于以上审美心理过程理论,自编体育审美倾向的问卷进行测量(图1),其中,体育审美倾向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个体在对体育美的审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体验和能力心理定向[15],包括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和体育审美能力3个纬度。体育审美态度是指人们在体育审美活动中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心理指向[9];体育审美体验是指个体在体育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感知和体验到的心理状态,包括体育审美感知、体育审美理解、体育审美想象和体育审美情感[20];体育审美能力是个体在体育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对美的判断和评价的能力[19]。虽然,目前研究显示多种观点解释体育价值判断,但在操作性概念上还是有相对认同界定,即体育价值判断是个体对体育的生理价值、心理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做出的判断[8]。体育生理价值指体育对增强人的生理机能方面的促进作用;体育心理价值指体育对促进人心理健康的作用;体育社会价值指体育对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概念中的各个维度来设计具体问题,形成初步的调查问卷。问卷备选答案采用7级Likert评价尺度,答案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数字越大表明对题项的认同度越高。为了了解学生对于问卷的理解程度,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进行了随机抽样的问卷识别确认。抽样结果显示,学生均能理解问卷的题项,因此并不影响问卷的作答。

2.2.2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体育审美倾向的问卷共经过3次修订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保留了体育审美倾向12个题项。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共显示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64.35%(表1),其中,第1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19.62%,有3个题项,包括题项1、3、2,每个题项的负荷均在0.67以上,可命名为“体育审美态度”; 第2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21.98%,有4个题项,包括题项6、5、4、7,每个题项的负荷均在0.51以上,可命名为“体育审美体验”; 第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22.75%,有5个题项,包括题项10、11、8、9、12,每个题项的负荷均在0.50以上,可命名为“体育审美能力”,这3个因子与最先的理论构想完全吻合。

表 1 本研究体育审美倾向各条目因子分析一览表

体育价值判断的操作性测量共自编了15个题项。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共提取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69.94%(表2),其中,第1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30.26%,有5个题项,包括题项4、3、2、5、1,每个题项的负荷均在0.88以上,可命名为“体育生理价值”; 第2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23.35%,有5个题项,包括题项9、11、8、10、13,每个题项的负荷均在0.70以上,可命名为“体育心理价值”; 第3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16.33%,有5个题项,包括题项15、16、19、14、17,每个题项的负荷均在0.54以上,可命名为“体育社会价值”,这3个因子与最先的理论构想完全吻合,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同时,对问卷的各因素进行信度检验(表3),经检验该量表所有Cronbach alpha系数均大于0.70,根据Tang(2000)的观点,在探索性研究阶段,Cronbach alpha达到0.6就可满足[27]。由此可见,该问卷的一致性程度较高。

注:因子1=体育审美态度; 因子2=体育审美体验;因子3=体育审美能力; 因子4=体育生理价值; 因子5=体育心理价值;因子6=体育社会价值。

以上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问卷的信效度良好,该问卷的主要指标符合心理学的测量要求。

2.3 研究过程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由于被试涉及的范围较广,本研究问卷的发放采用本人亲自发放和委托他人发放的方式发放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在施测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填答问卷前认真阅读指导语。由于委托的主试人员在问卷施测前无法集中学习,所以,本研究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对委托的主试人员提出施测过程的统一要求。回收的问卷经过筛选之后,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录入SPSS for Windows(13.0中文版)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的特征分析

为了观察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是否存在性别、年级、学校性质等差异,我们将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和体育审美能力作为观察变量,性别、年级、学校性质等作为独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表4~表9):

表 4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在性别上差异的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5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年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一览表

表 6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城乡差异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7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文、理科差异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8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学校性质差异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9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地区差异方差分析结果一览表

3.2 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的特征分析

为了观察青少年的体育价值判断是否存在性别、年级、学校性质等差异,我们将体育生理价值、体育心理价值和体育社会价值作为观察变量,性别、年级、学校性质等作为独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表10~表15)。

表 10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性别差异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11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年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一览表

表 12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城乡差异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13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文、理科差异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14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学校性质差异t检验结果一览表

表 15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地区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一览表

3.3 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的相关分析

为了观察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把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体育审美能力、体育生理价值、体育心理价值、体育社会价值和年龄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其系数来观察两者的关系。

表 16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相关性分析一览表

注:**表示P<0.01。

从相关矩阵(表16)中得知,年龄与体育审美体验、体育审美能力、体育生理价值、体育心理价值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体育审美态度和体育社会价值不相关;体育审美倾向3个纬度与体育价值3个纬度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

3.4 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对体育价值判断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对体育价值判断的预测关系,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以体育审美倾向各个纬度为预测变量,以体育价值判断各个纬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17)表明,体育审美体验没有进入方程,青少年体育审美能力、体育审美态度能够预测体育生理价值,其中,体育审美能力的预测力较好,其解释量为23%,体育审美态度的解释量为5%,两个层面总共解释体育生理价值28%的变异量。虽然这两个变量均能预测体育生理价值,但青少年的体育审美能力最能预测体育生理价值。

表 17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能力、体育审美态度预测体育生理价值回归分析一览表

注:***表示P<0.001,下同。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18)表明,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3个纬度都能够预测体育心理价值,其中,体育审美体验的预测力较好,其解释量为35%,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量为8%,体育审美态度的解释量为2%,3个层面总共解释体育心理价值44%的变异量。然而,在这3个变量中,青少年的体育审美体验最能预测体育心理价值。

表 18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体验、体育审美能力、体育审美态度预测体育心理价值回归分析一览表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19)表明,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3个纬度都能够预测体育社会价值,其中,体育审美体验的预测力较好,其解释量为27%,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量为5%,体育审美态度的解释量为1%,3个层面总共解释体育社会价值33%的变异量。可见,青少年的体育审美体验对体育社会价值最具有预测效应。

表 19 本研究青少年体育审美体验、体育审美能力、体育审美态度预测体育社会价值回归分析一览表

4 讨论

本研究基于审美心理过程理论,探索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和体育价值判断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人口学特征。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体育价值判断在人口学方面存在差异,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显著相关,体育审美倾向可以预测体育价值判断。

4.1 关于体育审美倾向的人口学差异

男生在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和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不同有关。在体育审美活动过程中,男生更能够将有关的心理活动不由自主地,持久地指向和集中在美的对象上,继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并投入其中,充分感受、体验到体育美的形式或结构;另一方面,男生多选择对抗性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选择运动量小,无身体接触、隔网对抗的项目,如羽毛球,健身操、排球等[14]。从审美过程的心理活动的视角看,本研究发现青少年在形态审美方面存在着性别差异,主要反映在男生对运动美的鉴赏比女生强烈、敏感。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2]。李红群基于青少年对体育美的形态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人体外部形态美、动态素质美和行为内在美方面的感受与理解,存在着性别差异[10],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体育审美对象还是从体育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审美倾向,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都存在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青少年在体育审美能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关于这一点,有研究支持了这一结果,认为在审美认知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24]。

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并不是年级越高,青少年体育审美态度越肯定,体育审美体验越丰富,体育审美能力越强。其中,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体育审美3个纬度上的均值都比其他年级高,这可能与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关,他们学习压力相对较小[16,21],没有考试压力的驱使,更多的是轻松和愉悦的体验。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体育审美3个纬度上的均值都比其他年级低,这可能是因为高中1年级学生是在体育中考“考分”的驱使下成长,体育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消极的情绪体验[2],因此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相对较淡,对体育的关注相对较少。

城镇学生在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和体育审美能力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这与农村和城镇的地理位置、体育资源以及学校、家庭、社区对体育受重视程度有关。城镇学生由于生活在交通比较发达、体育信息比较流通、体育赛事相对较多、社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广泛开展的环境中,他们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技术、体育动态的了解程度比农村学生高,观赏体育比赛的机会比农村学生多;其次,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按照效率优先,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更多的体育资源倾斜于城镇[11],使得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享有更多的体育资源;再次,城市学校、学生家长总体上对体育较重视,学校体育课相对正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体育活动开展频繁[23],因此,城镇学生对体育美的认知、体验、判断、评价优于农村学生。

文科学生在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体育审美能力方面的得分高于理科学生。这种差异可能的解释是与文、理科学生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关。理科学生理性,逻辑性强,而文科学生感性,想象力丰富。

非重点学校学生在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和体育审美能力方面的得分高于重点学校学生,这可能与学生自身以及家长、学校对文化课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关。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点学校的学生、家长和学校更会将目光集中在文化课学习上,而对非高考科目的“体育”相对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对体育参与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致使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消耗体能,参加体育锻炼浪费时间,影响文化课学习[13],尤其是重点学校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升学压力,他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上,因此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就减少了[7]。

杭州地区学生在体育审美态度、体育审美体验、体育审美能力方面的得分高于宁波地区、金华地区和温州地区学生,这可能与地区间经济、文化和政治背景有关。根据2011年城市GDP排名,这4个地区从高到低依此为杭州、宁波、温州、金华[26],经济发达地区体育资源相对充足,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再则,杭州是浙江省的文化、政治中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地区学生对运动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要比其他地区的学生更加深刻。

4.2 关于体育价值判断的人口学差异

研究显示,青少年在体育价值判断的性别差异上,除了体育的社会价值没有差异外,在生理和心理价值的判断上存在着差异。具体讲,男生比女生更加认同体育的生理价值和心理价值。这可能与男、女生生理、心理特点不同有关。女生更加注重自身体型、体脂变化,而男生则以强壮高大为美,男生关注身高、体重、肌肉的变化[25]。男生与女生对体育社会价值的评价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男、女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逐渐深刻,对体育的价值会更加认同[1]。然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体育价值各维度的认同度比其他年级学生高,这可能与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无功利性的参与动机、升学压力相对较小之下所获得的愉悦的运动体验有关[17,18]。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体育的生理价值和心理价值是最不认同的,但是,对体育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其他年级的学生处在同一水平范畴,这可能因为受初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影响,他们对体育的生理价值、体育心理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体育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功利价值上。如他们上体育课和从事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考成绩。由此也说明,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从本次调查结果看,初中学生比高中学生、大学一年级学生更加认同体育心理价值。

从体育价值判断的城乡差异比较看,除体育的生理价值判断上没有差异外,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加认同体育心理价值和体育社会价值,可能是因为城镇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对体育心理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也比农村学生深刻。然而,农村学生对体育基本功能(也就是生理价值)的认识与城镇学生较一致[6]。

从学科分类的差异看,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更加认同体育心理价值和体育社会价值,可能与文科学生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有关,反映在文科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比理科学生强。例如,可能是活动兴趣造成的差异,使他们参与体育的机会更多,在体育认知方面产生了与理科学生的差异。

非重点学校学生比重点学校学生更加认同体育生理价值、体育心理价值和体育社会价值,可能是因为重点学校的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运动体验以及因体验而带来的满足感、愉悦感也就比非重点学校学生少。

杭州地区学生比其他3个地区学生更加认同体育心理价值、体育社会价值,可能的解释是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有关[3]。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生长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他们对人对事的认知角度和能力也会不同。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与其他3个地区相比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具有优越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对体育的认知、体验更加深刻,他们更能理解体育对于个体心理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这4个地区的学生在体育生理价值上却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生理价值是体育价值中最基础的价值,各地区学生基本认同。

4.3 体育审美倾向对体育价值判断的预测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体育审美体验变的更少,体育审美能力更差,对体育生理价值、体育心理价值的认同度越来越低。这可能揭示了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部分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达标测验课和中考测试项目练习、模拟考试课[2]。这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体育教学形式实际上是与体育终极目标不相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体育愉悦感会下降,审美体验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评价越来越差,对体育生理价值、体育心理价值的认同度越来越低。另外,当我们考虑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价值时,分别构建了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价值3线性模型。从这3模型分析结果看,在体育生理价值判断方面,体育审美能力是一个主要的预测指标(r2=0.23),其次是体育审美态度(r2=0.05),而体育审美体验却不能预测体育的生理价值。这再次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活动塑身效应仅仅是停留在想象中,而非实践的基础上。从侧面反映了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和活动都是不足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审美能力和态度与体育生理价值的预测关系,开展青少年的体育审美教育,以提升青少年对体育价值的理解。

在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的心理价值模型分析中,研究发现体育审美倾向的3个维度都能有效地预测心理价值。其中,青少年的体育审美体验是最能预测体育心理价值(r2=0.35),其次为体育审美能力(r2=0.08)和体育审美态度(r2=0.02)。这些结果预示了在审美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的愉悦的审美体验将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心理素质的提升,这些素质的提升不仅反映在体育审美体验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对体育的体验,也就是说,审美体验越强,学生对体育心理价值的认同度也就越高。因此,体育审美体验和体育心理价值息息相关,审美体验将有助于学生对体育心理价值的认同度,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体育美的体验。审美理解是审美体验的一项重要能力[21],审美理解能力越强,审美心理体验就越强,而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压力的减轻将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升,从而就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心理价值的认同度。也就是说,体育审美能力也能预测体育心理价值。而态度的两极性决定了其对体育心理价值的预测度甚小[4]。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最后,在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的社会价值模型分析中,研究发现体育审美倾向的3个维度也能有效地预测社会价值。其中,青少年的体育审美体验对体育社会价值最具有预测效应(r2=0.27),其次为体育审美能力(r2=0.05)、体育审美态度(r2=0.01)。学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将有助于个体对体育的社会价值的认知。也就是说,青少年的体育审美体验越强烈,对体育社会价值的认同度就越高。这种预测关系进一步预示了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将有利于促进对体育社会价值的判断。其中,体育审美体验是最具有预测意义的指标,说明体育审美体验在预测关系中的重要性。

总之,从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价值的3个模型分析看,体育审美体验表现较好预测效应,特别是对心理和社会价值的预测。这主要说明体验对于价值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上,青少年的认知和知识结构的发展还未完全形成,对于体育价值的形成还要依赖于体验。所以,在青少年的体育审美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体育体验。

5 结论

1.研究对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的人口学分析发现,体育审美的态度和体验维度在性别上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体育审美的能力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体育审美的态度、体验和能力维度在年级、城乡、文理科分类、学校性质和地区之间均存在着统计学的差异。

2.研究对青少年体育价值判断的人口学分析发现,体育价值判断的生理和心理价值维度在性别上存在着统计学的差异,但是体育价值判断的社会价值维度在性别上没有差异;从城乡差异看,体育价值判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生理价值的维度却没有统计意义;同样,文理科分类和地区分类差异分析表明,体育价值判断的生理价值维度没有统计学的意义,但体育价值判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维度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进一步,从学校性质和年级差异分析上看,体育价值判断的3个维度均存在着统计学的差异。

3.青少年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价值判断显著相关,体育审美倾向可以预测体育价值判断,其中,体育审美体验是预测体育心理价值和体育社会价值的主导因素。当采用体育审美倾向分别构建体育生理、心理和社会价值模型时,它们的预测分变量各有不同。当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生理价值时,模型成立,总变异解释度为28%,其中,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度为23%,体育审美态度5%;当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心理价值时,模型成立,总变异解释度为44%,其中,体育审美体验的解释度35%;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度为8%,体育审美态度2%;当青少年的体育审美倾向预测体育社会价值时,模型成立,总变异解释度为33%,其中,体育审美体验的解释度27%;体育审美能力的解释度为5%,体育审美态度1%。

[1]安彦伟.球赛对大学生球迷认知发展的影响——体育价值观的积极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2011,28(4):122-124.

[2]蔡永斌.体育中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新课程,2010,(4):152.

[3]程杨.长春市高校在读女研究生体育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19.

[4]费穗宇,张潘仕.社会心理学辞典[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79.

[5]胡玉坤,郑晓瑛,陈功等.厘清“青少年”和“青年”概念的分野——国际政策举措与中国实证依据[J].青年研究,2011,(4):1.

[6]黄春梅,鲍晓玲,马嵘.汉、维、哈族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48-50.

[7]黄志飞.对我国“体育参与”研究现状述评[J].企业家天地,2009,(7):213-214.

[8]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725.

[9]李范.美育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7.

[10]李红群.论大学生审美的性别差异与体育教学的正诱导[J].福建体育科技,2001,20(5):32-34.

[11]李慧林,董永顼.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8(5):48-51.

[12]李焕玉.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137-139.

[13]李祥林,何劲鹏.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64-65.

[14]李宇明.吉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研究——从校园体育文化的视角探究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6.

[15]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57-193.

[16]骆秉全.兰馨,李开颖.首都城乡体育发展一体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2):20-27.

[17]吕星.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1):27-28.

[18]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1-296.

[19]彭克宏.社会科学大词典[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187.

[20]皮朝纲.中国美学沉思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225-226.

[21]孙红.体育审美过程的心理学探讨[J].美与时代,2004,(7):12-13.

[22]王深,陈俊钦.当代青少年体育审美的特点与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94-100.

[23]熊雪梅,任贞玲.对我国城乡体育失衡发展现状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4):79-84.

[24]徐祯.审美认知、审美体验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33.

[25]尤小好.新课标实施后我省初中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分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6):72-74.

[26]中国各省(市)2011年GDP排名[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20d f2ef998fcc22bcd10 d31.html.2011.

[27]TANG S M.An impact factor model of intranet adoption:An explorat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J].J Sys Software,2000,51(3):157-173.

ARelationshipbetweenAestheticTendencyandValueJudgmentinSportforAdolescent——TakingAdolescentfromZhejiangProvinceasExample

CHEN Xiao-mei1,2,WANG Jin1,YAN Fei-fei3

adolescent;aesthetictendencyinsport;psychologicalaesthetic;valuejudgmentinsports

1000-677X(2014)03-0029-10

2013-02-08;

:2013-12-10

陈小妹(1976-),女,浙江温州人,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心理学,Tel:(0577)61607099,E-mail:376612914@qq.com;王进(1959-),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健康及社会心理学,Tel:(0571)88273663,E-mail:jinwang47@live.cn;颜非非(1975-),女,浙江永康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Tel:(0571)87164688,E-mail:y7128463@126.com。

1.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2.乐清市第三中学 体艺组,浙江 温州 325600;3.中国美术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02 1.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 2.The 3rd Middle School of Yueqing,Wenzhou 325600,China;3.China Academy of Art,Hangzhou 310002,China.

G804.8

:A

猜你喜欢
预测青少年价值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