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7月17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梦”不会挑战美国的全球领袖地位 中美之间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仍在继续。这种情况下,“中国梦”这一概念被一些西方分析家看成是中国欲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计划。
这个问题需要更多讨论。首先,“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并不包含向世界兜售普世政治或意识形态产品的意图。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这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也并无历史先例可循。中国并未企图强迫别国接受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因此,中国不会、也不必挑战当前美国领导的体系。当前体系有缺陷,但中国自身的模式还在探索阶段,难当典范。考虑到中国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腐败普遍、结构性经济问题、环境问题、民族紧张以及与邻国的领土争端,更务实合理的评估是承认中国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梦”)的不确定性。
中国不想承受试图充当全球领袖的风险。不受约束的冒险主义是不明智和非理性的,因此不会列入中国领导人的计划。“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仍是共识,也是中国的外交原则。
我们应把中国视为国际社会的参与者——它一直想要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并在体系中充当更积极的角色。
其一,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参与而非挑战或削弱当代国际体系。比如,中国非常重视自己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成员身份。
其二,中国强调的是改革国际体系中的缺陷,而不是直接挑战,甚至废除整个体系。中国想对决策进程有更多影响力,而不是推翻规则。
其三,在与仍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国的关系方面,中国提出发展基于“不结盟”“不干涉”和“和平共处”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种计划恰恰证明,中国试图避免直接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其四,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方面,中国特别强调“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表明中国强调的(其实需要的)是和睦共处,而不是对抗和冲突。
总而言之,“中国梦”显然不是进攻性的。中国明确承认,没有和平的环境,中国“核心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中国看似咄咄逼人的政策和行为往往要么是对别国单边改变现状的反应,要么是对民意的回应。这种反应不应被视为试图推翻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的军事冒险。▲(作者金凯,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