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幻觉中的自己

2014-07-18 22:50晓林
现代家长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凯富翁幻觉

晓林

凡是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起码在他擅长的那个领域里,他能够做到如实地看待问题。如实地看待问题意味着尊重事实本身,并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捕捉到关键的事实,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看不到基本事实的人,其实是生活在幻觉中,听不见别人最简单的话语,结果总是犯一些匪夷所思的错误。

智女士是一位40岁出头的中年母亲,去年下半年经常来咨询中心找我,请教家庭教育的秘诀。我一再告诉她,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立竿见影的秘诀,但她似乎不相信我,怀疑我不肯倾囊相授。交谈中,她总是用她明显行不通的教育方法反驳我的观点,有时态度会不自觉地强硬起来。慢慢地我明白了,她不是在请教我,而是在说服我。我恍然大悟:这是一个生活在幻觉中的人,她看不到基本的事实,我的任何建议对她都无效。当务之急,是把她从幻觉中唤醒。

国庆假期里比较悠闲,我约智女士去一间茶坊喝茶,顺便聊一聊孩子的事。我想,在轻松、幽雅的环境中,她或许能够放松一些,我对她的心理疏导也好顺利一些。

何为心理幻觉

智女士的儿子小凯今年16岁,正是叛逆心最强的年龄。智女士曾经告诉过我,小凯整天跟她对着干,拒绝与她沟通,她拿小凯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过客观地说,小凯的叛逆行为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过是态度上冷漠、做事时执拗、听不得批评等,在同龄人当中很常见。但是,对小凯的不听话,智女士不能忍受,感到格外痛苦,又不肯用务实的行动改善母子关系,于是母子冲突愈演愈烈。显然,问题主要出在智女士身上。

智女士落座,对茶坊的服务很满意,于是我们的聊天就从服务员的素质开始。我告诉她,我有一个经营旅行社的朋友。有一次他在饭店招待客户,发现饭店的一名男服务员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头脑十分清楚,沟通起来非常容易,态度也非常好,于是高薪把他挖走。现在,这名服务员已是我朋友的左膀右臂,在公司里独当一面。

“这可真是个传奇啊!”智女士大惊小怪,“那个男服务员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的朋友自吹自擂,说自己有识人慧眼。后来他告诉我,男服务员的特别之处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如实地看待问题。”

“如实看待问题?就这么简单?”

“是啊,因为大多数人不能如实看待问题,这名男服务生才显得如此特别。”看智女士仍不理解,我给她讲了另一个服务员的故事。美国一个富翁去餐馆吃饭,点了一杯饮料。招待他的男服务员说,先生,抱歉,我们餐馆没有这种饮料。富翁有些失望,但还是留在这家餐馆吃饭。过了一会儿,这名服务员送来了富翁要的那种饮料。富翁纳闷,问服务员,你不是说你们餐馆没有这种饮料吗?服务员回答,是的,先生,我们餐馆的确没有,但看到这份饮料对您好像很重要,所以我去旁边的餐馆买了一份回来。富翁很感动。当天晚上,富翁想,为什么不把这个小伙子挖到自己的公司来呢?第二天,他又去了这家餐馆,却发现小伙子已经离开了。当餐馆经理明白富翁的意图后,回答说,先生,抱歉,您来晚了,他已经升职,现在是另一家分店的店长。

“这个小伙子真是命好!”智女士感叹。

“不是命运的事,而是他能如实地看待问题。”我解释道,“他清楚自己是服务员,工作是满足客人的需求,所以他会很自然地做一些分外的事。他尊重自己的工作,尊重客人的需求,也就是尊重事实本身。”

“那么,其他服务员为什么不这样想?”

“因为他们有心理幻觉。”我说,“有的服务员或许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得过且过;有的服务员或许把店里的服务项目看得比客人的需求还要重要,认为客人应该克制自己的需求,甚至服从自己的服务……”

“可是,他们也没有什么错呀。”智女士打断我。

“是的,但是他们的服务很平庸,遇不到属于自己的好运。其实,有这种心理幻觉,他们的行为一定是消极的,也感觉不到幸福,更会遇到许多困难。”

智女士问:“究竟什么是心理幻觉?”

我说:“说白了,心理幻觉就是看问题太主观,自以为是,要求别人认同自己的感受,并服从自己,如果遭到别人的拒绝,就会委屈、抱怨,痛苦不堪。心理幻觉就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

智女士思忖良久,盯着我问:“您好像是有所指吧?”

我笑道:“是啊,您也有心理幻觉,怕您不能接受才绕了这么大的弯子。您的幻觉是小凯应该按照您想象的样子成长,具备您想象的优点,您看不到小凯正处于青春躁动期这个事实,甚至不愿意去了解他,就像服务员认为富翁要喝本店没有的饮料是无理取闹一样。您没有如实地看待问题,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于是对教育秘诀格外渴望,这也是一种幻觉,但是幻觉是无法消除幻觉的。”

智女士张嘴想反驳什么,却一时语塞,脸涨红起来。

幻觉导致控制

“您经常在网上购物吗?”我转移话题。

智女士来了兴趣,说:“当然,省钱又省事,而且挑选余地比实体店大多了。”

我问:“您遇到过态度不好的快递员吗?”

“遇到过。哎呀,我遇到的快递员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不许开箱验货,有的凶巴巴的,好像我欠了他什么。”

我品着茶,讲述了一个我和快递员斗法的故事。一年前,我在网上买了两件衣服,三天后我接到快递员的电话,让我到小区门口取货。我说,我家很好找,送过来吧。快递员是个小伙子,态度极差,口气强硬地问我到底来不来取货。我坚持让他送货上门。他二话不说就挂断了电话,扬长而去。第二天,他又把货送到了小区门口,让我下去取。我有点生气,说送货规定是送货上门,小区门卫不阻拦,我家又不难找,凭什么让我下楼去取?小伙子又是不礼貌地挂断了电话。第三天,小伙子直接把货送到了我家,但黑着脸,把送货单递给我签字的动作好像是在递罚款单。

“这么不懂事的快递员,应该投诉他!”智女士很气愤。

“投诉有什么用呢?只会让他丢了工作,不能帮助他唤醒幻觉中的自己。”我说。

智女士点点头,说:“对,他也有心理幻觉,他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就像我一样。”

我说:“我相信,这个快递员一定会遭到很多买主的投诉,因为他的心理幻觉已经严重到试图用自己的权力控制别人,势必让买主难以忍受。”

智女士笑道:“小小快递员能有多大的权力?无非是让买主跑跑腿而已,大不了咱下次网购的时候换一家快递公司。“

我说:“是啊,但是有的有心理幻觉的人权力很大,比如有些家长,用自己的权威控制孩子,还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而孩子可没有机会换一个家长。”

智女士有点生气,激动地为自己辩白起来。她说自己怀小凯的时候多么不容易,把小凯带大多么辛苦,对小凯的学习多么操心,为小凯初中择校花了多少钱,为小凯的教育问题跟丈夫和婆婆生了多少次气,等等。

我安静地接纳她的宣泄,始终温柔地注视着她。

智女士说完了,长长出了一口气,说:“对不起,我有点失控。”

我笑着说:“没关系,每个母亲的故事都是一个伟大的传奇。现在请回答我一个问题,在您心中,小凯今年几岁?”

“他16岁了,不过,他很不成熟。”

“像个6岁的小男孩?”

“没错!还离不开我的照顾。”

“看,这就是幻觉。您的幻觉让10年化为乌有。6岁的孩子不会反抗妈妈,只会取悦妈妈,但16岁的孩子是一定要叛逆一阵子的,因为他要营建自我意识的大厦,他要做好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准备,这是自然规律。我们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如果您不正视这个事实,还拿小凯当6岁孩子看,就是陷入了幻觉,势必用对付6岁孩子的办法对付16岁的孩子,结果可想而知,一定会遭到小凯的反抗。小凯的反抗其实是好事,如果他一味顺从您,他的心理将不会成长,甚至会依赖您一辈子。这是您希望看到的吗?”

“当然不是。可是,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

“是的,每一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有心理幻觉,中国的家长尤其如此,所以家长要学会克服这种幻觉,否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家庭教育方面越努力,孩子的情况越糟糕,因为家长在幻觉的支配下不可能拿出切合实际的家教方案。不客气地讲,家长的心理幻觉与孩子的叛逆心理有重要的因果关系。”

智女士不再为自己申辩。她的表情有不得不认输的难堪,但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是解脱般的轻松。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说明她认同了我的看法,对接下来的心理矫正大有好处。

如实看待问题

智女士为我斟茶,亲热地说:“帮人帮到底,您刚才一席话解除了我心中的一半迷惑,剩下的一半是如何让我从幻觉中清醒过来。”

我告诉她,凡是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起码在他擅长的那个领域里,他能够做到如实地看待问题。所谓如实地看待问题,即事实是怎样就怎样看待。假若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他就会在第一时间尊重事实本身,并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捕捉到关键的事实,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智女士笑道:“听上去很简单嘛,就是实事求是。”

“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十分困难。”我说,“事实上,没有人能做到看问题百分之百客观,因为人都有自我意识和主观愿望,有自己个性化的经验和习惯。但是,人要获得成长,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克服大脑中的幻觉。古代文人讲究反省,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本质上就是克服幻觉,如实地看待问题,突破个人局限。”

“照您这么说,如果摆脱了心理幻觉的纠缠,我不仅能改善与小凯的关系,整个生活品质都会提高?”智女士似乎已做好了惊喜的准备。

我立刻响应:“那当然。美国心理治疗家欧文·雅洛姆有一句名言:‘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自我实现的个体,就像一粒橡树籽成长为一棵橡树。对于您来说,心理幻觉就是一个障碍,它可能危害的,不仅是母子关系,还可能危害您所有的人际关系。”

“那您快点教教我怎么做,再难我也要努力。”

我给了智女士四条建议:

第一,学会耐心倾听。活在心理幻觉中的人,看不见最基本的事实,听不见别人哪怕最简单的话语,结果总犯一些匪夷所思的错误。比如,孩子回家讲述学校的事,还没有讲完,父母就开始下结论,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等到孩子发问了再回答呢?父母尚未了解到全部事实,也就不知道真相,凭什么判断呢?再比如,孩子不耐烦妈妈的唠叨,大声抗议:“我听到了!”可是这时候妈妈往往还不住嘴,而是继续唠叨,指责孩子没耐心。这时候,孩子通常会认为父母自以为是,无法沟通。“不善于倾听,是开挖代沟的第一铲土。”我说。

第二,经常设身处地。亲子交流中,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唯一的办法就是假设自己是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比如,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父母一句“如果我是你,一定也会难过的”能一下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第三,及时纠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犯错误不要紧,只要诚恳地道歉,及时纠正错误,一定能获得孩子的谅解,孩子甚至会更加信任父母。“犯了错还要死扛的父母,不仅让孩子看不起,还会让孩子渐渐学会这种坏毛病。”我说。

第四,补习家教知识。要想真正弄懂自己的孩子,父母有必要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比如儿童心理、青春期心理,对流行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有起码的甄别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开车还要考驾照呢,当父母的怎么能放松学习?”我开玩笑。

这顿茶喝了将近3个小时,不过很值得。智女士说,这是国庆假期最好的收获,她感觉自己沉睡了很多年,如今终于苏醒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凯富翁幻觉
千 纸 鹤
小凯身上的怪味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春天的幻觉
比较出来的“富翁”
减字嘲富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