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爱红
摘要: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幼儿为主体;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他们眼中老师是非常神圣的,自己的作品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可会很好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激励幼儿提高绘画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画课堂现象;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46-1
在幼儿园的美术课堂中,总能捕获一些不养眼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本文我将先罗列一些常见现象,再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一、常见现象
现象一:“你画得真像!”很多的教师依旧喜欢用精确度去衡量幼儿的绘画水平,坚持以相似度来评价幼儿的绘画能力,却总是忽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的个性发展等,幼儿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在画画,不仅激发不起绘画的兴趣,还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现象二:“跟着老师一起画!”部分老师总以为每个幼儿都喜欢画画,所以在美术课上,总把很多的时间用在强调绘画技巧上,却忽视了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幼儿虽然从小喜欢涂鸦,但是美术老师如果只是让他们被动地画画,就会既影响了绘画的效果,又会让幼儿非常厌恶画画,所以说美术教师首先还是要让幼儿开心地画画。
现象三:“你怎么乱画?”幼儿非常喜欢涂鸦,在美术课中很多幼儿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作业纸上或者就在教室的墙上“乱画”起来,一般的幼儿老师看到这种现象都会批评并阻止幼儿的行为,教师此刻的阻止可能会让幼儿讨厌画画,乃至畏惧画画。相反,幼儿自主涂鸦时却反映着幼儿身处最佳的创作状态,这种状态非常有利于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合理引导。
现象四:教师不合理的评价观致使幼儿绘画时总喜欢依葫芦画瓢,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幼儿所有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
二、解决策略
策略一:“放手创作,展开想象!”——创作中以幼儿为主体
新的《纲要》强调绘画活动必须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幼儿为主体,领着幼儿去体验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自然美景,再引导幼儿通过记忆与理解,用画笔涂下脑中的画面,幼儿会在涂抹过程中自己去摸索和推敲绘画的技巧。如我在指导幼儿画小鱼时,没有限制小朋友画什么鱼,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绘画,结果幼儿创作时展现了海底世界,来了个鱼儿总动员:有孩子画了鼓眼睛的小金鱼,有孩子画了对鸡眼的比目鱼,还有孩子画了凶狠的小鲨鱼……而且姿态还不一样,有正面的,有背对着的,还有几条在嬉戏的!接着我顺势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进行添画,在小鱼的旁边画荷叶、画小草,还有几个小孩子画了蹦蹦跳的小青蛙……整个教学活动一直以幼儿为主体,包括接下来的涂色,哪怕有点不合实际,也不要去强迫幼儿根据老师的喜好画,那样会影响幼儿创作的积极性的。
策略二:“蹲下身子,学会欣赏!”——用鼓励的方式评价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他们眼中老师是非常神圣的,自己的作品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可会很好地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幼儿绘画的能力。所以幼儿老师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一定要多鼓励,对于他们的作品也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尺度去衡量,切忌百般挑剔,要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创作意图。我在评价这些幼儿的作品时,都把每个幼儿的作品当作独一无二的佳作去欣赏,说出个一二三来,因为我的鼓励,幼儿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且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会提高绘画时的主动性,幼儿的独创能力也初步表现出来,长此以往,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会指日可待。
策略三:“走进生活,引导发现!”——培养兴趣,激活能动性
1.开发兴趣之源。凡事都必须以趣为先,浓厚的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最初源泉,而幼儿又特别容易受情绪所支配,他们在活动中依旧是无意注意唱主角,所以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是幼儿绘画能力提高的前提和保障。平时的指导和积累对幼儿的创作帮助很大,如我班的幼儿在画房子时,由于平时的积累,他们创作时真是得心应手,有美丽的小木屋,有方形的水立方,有缩小的鸟巢,等等,看着幼儿的作品不得不惊叹于自己平时引领幼儿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构建的这座桥梁所发挥的神奇作用!
2.创设丰富情境。针对幼儿的认识水平低下的现状,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提供丰富有趣的绘画材料,创设丰富的情境。如在画各种各样的叶子时,我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叶子的实物和图片,有圆盘一样的莲藕叶子,有针尖一样的仙人掌叶子,有扇子一样的银杏树叶,有心脏一样的紫荆叶子,还有鱼鳞一样的侧柏……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叶子彻底地激发起幼儿绘画的兴趣,孩子大开了眼界,异常兴奋地用画笔画着各种各样的叶子。下课铃声响后,孩子们还乐此不疲地画着,当我最后将孩子们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呈现时,他们为自己的表现欢呼雀跃。这节课由于老师提供了材料,创设了丰富情境,激发起了幼儿绘画的能动性,幼儿在快乐中绘画,还轻而易举地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