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师资现状

2014-07-17 00:28张晓湾范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

张晓湾++范平

地方性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对工程硕士的培养实践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分析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师资队伍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师资问题对策我国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类型以学术人才为主、应用人才为补充。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了“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作为国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专业学位教育。为此,2009年,教育部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 5万名,并计划在今后的十年内实现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规模均衡发展的预期目标。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教育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比较学术型硕士生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体系和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为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应着力打造适合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精干的师资力量。

一、当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地方高校、师范院校由于各自的发展历史不同,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存在着共性问题。研究生指导教师不仅承担着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攻关任务,而且承载着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普通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由 2003年的7.3%上升到 2008年的12.3%。然而,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调查发现,近40%的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近半数的教师实践时间少于5年,不利于培养应用型研究生。同时,随着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校内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地方高校工程硕士的导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工作经历,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二、解决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地方高校、师范院校应采取科学的对策并贯彻执行,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师资队伍。

在现行体系中,政府没有真正能起到中介的作用,企业没有主动参与工程师人才的培养,高校也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工程教育体系。为了克服高校培养导师队伍不足的困难,很多地方高校主动联系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继续争取校外支持,加强校企联合。联合教育与传统实习有所不同,实习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或一个独立的课程阶段,可以将实习看作是联合教育的一个基本因素。

现阶段,地方性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势在必行。即建立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的双导师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链”的各个环节。

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师资和导师的工程背景和素养是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

第一,加大工程背景教师的引进力度。教学师资和导师的工程背景和素养是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建立师资队伍工程素养培育机制尤为重要。建立师资队伍工程素养培育机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新教师岗前培训、在岗教师继续教育等师资培训渠道不断提高其工程素养。二是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提高教学师资和导师的参与度,逐渐建立起全方位的师资队伍工程素养培育机制。

第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知识培养方面,领域基础、实用工具、交叉学科和偏重知识性的领域前沿类课程以学校为主;技术应用和偏重实践性的领域前沿类课程以企业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侧重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学校为主,侧重工程的实践能力培养以企业为主。一方面可以选拔校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应主动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从实践工作部门引进一些高水平专家、聘请兼职教授等方式,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硕士教育师资队伍。

第三,改革专任教师的管理模式。对全日制硕士生按照学术型、应用型进行分类培养,是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必然产物,对专职教师实施教学、科研岗位分类管理,则是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内在需求。要坚持校内选拔、兼职选聘,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对不同专长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突出工作背景、项目研究背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和才干。

第四,努力探索“双向互动、多方交流”的研究生指导形式,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并参与部分教学任务。在校外导师管理方面,建立完善校外导师、兼职教师引进机制,规范校外导师、兼职教师的培训与管理。与此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工程实践锻炼的循滚动培训机制,通过到单位、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学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素养,努力建成一支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总结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其教育规律。要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断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师资力量,坚持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坚持不断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积极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在不断协调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关系中发展壮大,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2009.

[2]张华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32):2.

[3]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调查与分析.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6.

[4]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8):7.

本文受“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专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优化与导师梯队建设”(辽教发[2012]259号)课题帮助及资金支持。

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
一道等比数列习题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