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膨胀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2014-07-17 00:27景琪代玉龙刘保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本科生道德素养

景琪++代玉龙++刘保平

作为未来经济的引领者,信息素养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更是信息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并完善其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大学生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迅猛增长的知识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决策者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素养状况。作为未来经济的引领者,信息素养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更是信息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并完善其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界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项目通过广泛全面的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并对产生该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外国的学者开展研究较早,如美国的Paul Zurkowski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欧美各国也先后制定了国家的信息素养标准,如美国ACRL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ANZIIL标准以及英国SCONUL标准,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也很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制定了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内,1999年,王吉庆教授首次明确地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引入进来,随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北京也制订《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但目前国内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虽然许多高校都有信息检索的相关条件设施,但了解和使用的学生少之又少,高校也未重视大学生信息行为,尤其是信息素养的研究。信息素养研究,特别是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研究日益迫切,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创新以及网络商务传播技能的掌握,并将最终影响学生科研和创业活动。因此,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具有广阔的空间还具有现实的迫切性。本研究以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现象产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因素,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调查过程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参考了吴晓伟编制的“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参考其他调查可知,在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测试后,结果显示其Cronbaneh系数为0.711,加之该量表总结了较多前人经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较为全面的反应高校本科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我们选择了中南大学、深圳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科大涉外学院5所高校,对于学校和目标人群的选取遵循“分层次、有重点、分年级、有梯度”的原则,保证我们有限材料的覆盖面及数据的充分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3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

本次问卷调查表由19个问题组成,分别了解“信息素养”在高校本科生中的普及情况,大学生的信息意识状况,本科生的信息获取情况,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情况,信息道德情况,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实时信息的态度。第14题与第4题构成逻辑陷阱,检验被评测者参与填写问卷的有效性。最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汇总,并作统计分析。

三、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分析

1.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在我国本科生中的普及程度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只有30%,这说明这一概念还未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关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信息素养的推广和发展方面仍需要做较大努力。

2.数据库利用率较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搜索已经走进广大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单从信息搜索来看,发展速度相当迅猛。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大学生主要通过搜索引擎获得即时学习资料,仅有不到9%的学生在学习时主要通过数据库等查询相关资料文献。目前信息搜索在大学生中已经利用的非常普遍,但是发展并不均衡,大部分人将搜索仅局限于搜索引擎,而忽略了如文献索引类的信息搜索。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化,当前大学生通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来搜索资源,这种方法通常可以快速找到生活信息。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淘宝等,很方便日常生活所需。然而对于专业文献搜索,这些通用搜索引擎,就不能快速搜索到有价值信息。所以,目前应该加强学生文献搜索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加全面、科学。

3.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鉴别与信息利用

这也说明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对信息的检测变得更加便利,很多大学生在获取信息后可以对其进行检测,这就有利于大学生筛选有效的信息,提高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通过与其他相关调查以及文献进行对比,当代大学生在信息评价能力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学生了解了大量的信息,这样迫使学生必须对信息有一个较强的筛选和甄别能力才能接受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在信息利用方面,虽然目前高校大学生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并且能够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但是仅仅停留在信息获取和识别阶段,对于信息的利用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4.信息道德、信息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本科生对于文章中引用他人资料的时候,只有21.61%的人选择注明来源,38.86%的学生偶尔注明来源,而41%的学生表示并不注明或者不知道要注明引用文献。由图上数据说明,本科生大部分了解对专业书籍和文献的引用应注意标注,但是表示不注明出去的仍然有30%的比重,表明大学生对信息缺乏尊重,认为没有必要添加标注。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高校大学生对于信息道德还是有一定的意识,但是仅限于自己的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人遇到信息道德类的事情时表面上与自己无关,因此并不愿意做出有效的行动,当遇到与自己相关的问题,为了避免繁琐,也不会有太多的实际行动。所以,在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上,不仅要普及信息道德的具体概念,更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较高信息道德的日常习惯,这样大学生的整体信息道德才会有长足的提升。

四、结语

经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不同层次本科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高校需要完善专业课程的开设。随着大学生的信息接收量不断增大,信息利用反而并不高。过多的信息量也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信息整理不感兴趣,对于已经获取的信息并不能进行有效再利用,同时大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也有待加强,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我国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参照常模,所以,通过本研究无法判断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所处的阶段,这也从侧面说明,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模型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系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

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生道德素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