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赵方
摘 要:目前中国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走入社会后,还表现出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问题,这些现象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不足,作为现代教育载体的各级学校,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人格的良好环境,应运用各种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现代教育;培 养;独立人格
英国社会批判家罗斯金认为“教育并不只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①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逐渐具备独立人格的阶段,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够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
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并不完全在于使人学会了多少专业知识,掌握了多少技术,更重要在于学会认识自我,并对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能力。良好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使人才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生存并发展。据调查,很多公司在聘用人的时候,除了专业方面的考量,对人才素质上会更倾向于寻找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的人。
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其实是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决策能力。一是能对复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有良好的是非评判,并具备起码的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具备对工作上面各种问题的判断与解决能力;三是能对有效信息的归纳和处理,在当今信息泛滥的信息化时期,面对海量的信息,如果缺乏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会影响人的正确判断,并降低工作效率。
学校教育,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不同方式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这是学生以后具备独立人格在思维层面的首要条件。
二、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与人和谐相处的方式
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将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在进入社会后,必定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产生人际关系,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协调相处,才能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拥有“独生子女”家庭模式逐渐中国家庭结构的主体,很多家庭对子女采取重视智力教育忽视情商培养,导致很多独生子女在情商上的欠缺,形成“高分低能”,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不考虑他人感受,不关心他人,更不关心集体和环境,这种性格如果不得到及时纠正,将来进入社会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不利。
学校特别是大学,是培养独立人格的良好外在环境,集体宿舍、生活自理、各种校园社团、多门科目的学习、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交流方式,各种分散或集中的课程实习、社会实践等,只要学生积极努力地去适应和融入,在校园这样一个小社会中,待人接物、与人良好沟通技巧都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应该踊跃参与社团活动,锻炼社交和组织能力,学会独立生活,扩展兴趣爱好,通过结识不同背景的人而逐渐成熟,并最终逐步树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
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也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及与人和谐相处的方式,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做好铺垫。
三、实用知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在广义上“实用”可以作为教育的目的,智力培养本身即目的。”
从实用的方面来说,作为进入社会行业的踏脚石,每个人必须要有所专长,掌握必要的谋生知识或技能。确保从学生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人的同时,把自己的知识、思想、能力贡献给社会,成为一个活得有尊严的公民。
各级学校里开设的各种理论或实践课程,都是在不同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有些是对思维的训练,有些则是实用技能,这些培养都将会对学生以后工作和发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实用性。
但是,各级学校教育不是一个仅仅为了获取工作机会的渠道,在各级学校学习的经历将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现代教育更重要的是将影响一个人性格的终身发展。
四、培养学生终身对知识追求与探索的习惯
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其最基本目的就是对知识的探索与传播。学生学习期间首要任务是接受知识的传授,在接受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无生命的物体,不会完全被动地接受所有的教育,每个人会因人而异,同样的教育,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必须因人施教,主要是调动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他们以后能应对各种问题而生存和发展。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善用学校教育的资源,学生除了基本的必修课外,应该找机会从事一些实践项目,多找机会做研究、参加工程竞赛、寒暑假做野外考察或者从事更深入的学术活动等,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研究,会使他们自觉地把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他们对知识追求与探索的习惯。
总之,现代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个体走向社会的桥梁,同时也是在为学生铺就走向社会的桥梁。学校学习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到青春期以致到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多年的学校学习生活给了学生安全的环境来建立他们自己的独立人格。让他们学习独立生存,独立思考,为以后走上社会的生存发展,打下基础。
注释:
①(英) 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翟洪霞,余艳译,外文出版社,2010,p214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翟洪霞,余艳译,外文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静(1968–),女,讲师,硕士,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研究方向:动画;赵方(1983–),女,讲师,硕士,就职于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研究方向:动画。